孙山和何三老夫人,陈氏再一次重复赴京赶考的经过。
也不知道讲了多少次,等回到孙家村恐怕又要讲不下于十次了。
何三老夫人感叹地说:“谢天谢地,让山子能高中,呵呵,以后我们的山子也是官老爷了。”
陈氏听到孙山已经谋取知县一职,等过完年后就要去任职,一时高兴一时不高兴。
高兴的是孙山当官,云姐儿以后就是官夫人,按部就班,云姐儿就一定能成为命妇。云姐儿果然是大师所说的福泽延绵。
当初那些看不起云姐儿的人,哼,有你们后悔的时候。
不高兴的是云姐儿刚生完不久,孩子还小,离不开母亲。
云姐儿恐怕没办法跟孙山上任,就算去,也要等孩子大一些,才好去。
也不知道孙家那边怎么安排。
是把孩子留在孙家村养,云姐儿跟着孙山走,还是都留下,只让孙山走呢?
怎么做怎么难,哎,算了,让云姐儿自己打算好了。
还有那个沅陆县虽然说的是中县,实际怎样也没人知道,要是比黄阳县还贫苦,云姐儿跟着孙山上任,可是活活受罪。
哎,真的好难。
好似怎么做都不妥当。
算了,这一切让云姐儿说事吧,他们娘家人不好管。
孙山哪里知道陈氏想什么,甚至喜当爹也不知道。
目前为止就没有一个人告诉他云姐儿怀孕生子了。
孙山笑着说:“这次运气好,才勉强上榜。呵呵,肯定我抢上头柱香,佛祖保佑我。”
这话乱说的,只不过老年妇女怎么也有点信佛,孙山为了和何三老夫人有话题,没话找话说。
陈氏笑了笑,高兴地说:“佛祖保佑,还要够努力,运气也是要有实力担保的。阿山从小就喜欢读书,能金榜题名是多年苦读的结果。哎,锵哥儿就不一样,自小就要逼着读书才行。”
说到何书锵,孙山又跟何三老夫人,陈氏聊何书锵被逼在书院苦读的事。
孙山语气带点幸灾乐祸地说:“二爷爷做得好,锵弟脑瓜子不笨,就是喜欢玩,喜欢吃。s所以一直在蹉跎岁月。说不定这次在书院被严家管教,下次的院试能高中。”
陈氏说到何书锵,就是恨铁不成钢。
不过婆婆在这里,不好多说。陈氏一直认为何书锵就是被公公婆婆纵容,宠坏的。
陈氏苦闷地说:“但愿这次锵哥儿能静下心好好读书了。都做阿爹了,还不长性子。”
榕树仔听到阿奶说阿爹,抬起头,看了看。
随后对上孙山的吊三角眼,又被吓得扑到阿奶的怀里,不敢抬头了。
孙山好笑地看了看榕树仔,这小子胆小如鼠,真是可爱的小肥仔。
对着陈氏说道:“岳母,你放心,这次锵哥儿肯定能考上。”
顿了顿说道:“等我回孙家村后,再下广州,给锵弟补一补课业。”
孙山也想何书锵最低限度考个秀才回来。有功名傍身,以后的路好走不少。就算出生在何家这样的大户人家里,想要稳定落脚,功名更是必不可缺。
为了印证自己是个好老师,孙山给何三老夫人,陈氏讲述自己在金陵给御医家的孙子补习,结果孙子考上了秀才。
这次回乡路过金陵,御医还给自己包了200两的利是。
孙山自信满满地说:“岳母,等我有空了,一定会监督锵弟读书,不考个秀才回来,怎么也说不过去。”
陈氏大感欣慰,欢喜地说:“我就知道阿山对锵哥儿好,你们从小一起长大,锵哥儿最喜欢你。”
顿了顿,笑着说:“也最怕你。有你在,锵哥儿不敢偷懒。”
何三老夫人慈爱地说:“有山子这个进士教,相信锵哥儿学业一定更上一层楼。”
孙山和何三老夫人,陈氏聊了一会儿,就由何三老太爷,何离锡领着去见何二老太爷,当然肯定要带上礼物。
陈氏等孙山离去后,皱着眉头地问:“阿娘,云姐儿生孩这事,阿山知不知道啊?”
刚才孙山提是提了云姐儿,但没有提孩子,看样子孙山还不知道。
何三老夫人摇了摇头说:“看样子应该不知道。你公公和相公保准没说了。”
想了想,接着说道:“算了,我们不说,让孙家人说吧。”
陈氏担心地说:“婆婆,怎么办?哎,云姐儿怎么就不能如偿所愿呢?”
也不知道孙山介不介意,看孙家人挺介意,特别苏氏,他们去看云姐儿和孩子,笑得那一个勉强。
何三老夫人安慰地说:“介意又怎样?孙家还能反了吗?”
何家才不怕孙家,就算孙山现在当官了。也只不过一个七品官,对于农家子来说是“天花板”,但对于何家这种大户人家,还不够看。
云姐儿要不是婚事难,也轮不到孙家来娶。
陈氏也是这样认为的,只不过孙山的情况比较特殊,前面四个姐姐,只有他一根独苗苗,大家肯定千盼万盼能够开枝散叶,传宗接代。
孙家人不高兴能理解,但不代表看他们脸色做事。
幸好给云姐儿陪嫁陪了不少人过去,所以打架也好,骂架也好,云姐儿也有人帮衬。
陈氏想了想,还是孙家人告诉孙山吧,他们何家人就不说了。
孙山依旧不知道自己“喜当爹”,正在何二老太爷家里做客,还见到何书骏。
何书骏见到孙山也高兴,欢喜地说:“阿山,你终于回来了,太好了。”
好久未见这个挂名堂哥,孙山也很高兴,笑着说:“骏哥,这些日子可好?我在京城无时不想回来,跟你见面。”
好,是不好的哩。
何大老太爷让何书骏带家书回来,里面竟然是批评他们这些落榜生的话,当然还连累了在老家的何家子弟。
更重要信中把何二老太爷骂得狗血淋头。
结果第二天,何家族人就在“何氏大宗祠”前集合开会。
第三天他们这些继续考功名的学子就要“闭关”苦读了。
有举人身份的还好些,秀才身份,童生身份要是被看到在村里闲逛,甭管是什么原因,先捉起来打骂一顿,再听解释。
合理的就放行,不合理的就让家长领回去打板子。
一时之间,何家子弟人心惶惶。
去书院读书的去书院读书,不去书院读书的待在家里读书。
大家可不敢在村中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