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看,一定要往后看,越往后看越惊喜,)
他们三人跟随着t850进入了基地深处,终于见到了那位传说中的指挥官。
经过一番交谈,他们得知了这个世界惊人的真相——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
这里是红色警戒二苏军结局胜利五年后,而他们的总部基地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所在。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等离子射击声,紧接着是超时空传送特有的能量波动声。
他们立刻冲出房间,只见远处战场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前线的战斗已经白热化,对方的装备精良,坚守着巨大的阵地。
防御阵地上的几个t-600正在顽强支撑,但压力巨大,场面异常紧张。
此时,几个t-600冲锋过去,意图突破防线。
然而,还未走几步,便被一发火箭弹炸得粉碎。
众人惊愕之余,发现大后方有一个导弹阵地,巨大的雷达正在为他们指引方位。
指挥官迅速分析形势,向众人解释并下达命令:“为了取得胜利,我们必须摧毁那个雷达站,切断他们的通讯和指挥系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扭转战局。”
此时,前哨站里的导弹发射塔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虽然它外表看起来是用来防空的,但实际上却是用来发射火箭弹的。
指挥官决定利用这个发射塔,对敌方防线进行精确打击。
两分钟后,火箭弹呼啸而出,直奔敌方防线。
随着一阵巨响,雷达站被成功摧毁,敌方通讯和指挥系统陷入瘫痪。
此时,战场上的局势瞬间逆转,我方开始占据上风。
原来,在上一次战斗结束后,敌军突然使用了在呀洲的一台超时空传送仪,疯狂传送天启坦克和光棱坦克。
刚开始时,由于传送矩阵的限制,只能传送少量坦克,但我方迅速反应,利用等离子炮塔进行反击。
等离子炮塔的威力巨大,光棱坦克的薄弱装甲根本无法抵挡。
两三炮下去,敌军坦克便被摧毁殆尽。而敌军的光棱武器对我方并没有太大威胁,甚至在战斗结束后还可以进行研究,尝试将其转化为我们的武器。
此时,指挥官自豪地表示,我方科研部已经设想出了光棱武器的缩小化方案,但由于技术和能源的限制,一直无法实现。
但现在,有了天网大人和天网设备的支持,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
“想想t-800和t-850的力量,它们将能够轻松驾驭光棱武器。”指挥官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和期待。
然而,战斗仍在继续。为了彻底摧毁敌军的有生力量,我方决定派出渗透者,对敌军高层进行渗透和破坏。
指挥官带着他们来到生产线,展示了正在生产的渗透型号t-800。
这些机器人已经下线并正在适应环境,准备执行渗透任务。
指挥官带着这三位主播深入基地的核心区域,首先参观了机器人所用的等离子武器建设产线。
只见一排排精密的机器正在忙碌地运作,巨大的机械臂在精准地组装着各种部件三分钟就能组装好一个先进武器,整个产线充满了现代科技的气息。
“这就是我们机器人所使用的第一代等离子武器产线。”
指挥官指着产线介绍道,“这些武器的功率非常大,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火电站一天的发电量。
它们能够发射出高温高能的等离子束,对敌人造成巨大的破坏。”
主播们惊叹不已,纷纷拿出设备记录下这震撼人心的场景。他们围着产线转了几圈,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细节,感受着科技的魅力。
随后,指挥官又带着他们来到了人类所使用的建设产线。
与机器人产线不同,这里的机器相对较小,但同样忙碌而有序。
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生产着各种建筑材料和零件。
“这是我们机器人和你们人类为建设这个世界所付出的努力。”
指挥官感慨地说道,“虽然你们人类的力量不如我们机器人,但我们同样有着智慧和勤劳。
正是这些建设产线,支撑起了我们的家园。”
主播们被深深感动,他们记录下了那些为自由而战辛勤劳动的身影,也感受到了人类与机器人并肩作战的温情。
最后,指挥官向他们解释了等离子武器的差异:“你们现在所使用的等离子武器,功率只有40瓦,远远不及我们机器人所使用的第一代等离子武器。
这是因为你们人类的身体无法承受那么高的能量,光是武器的重量,你们就难以承受。
更别提逸散出来的能量,可能会烧伤你们的肉体。
所以,我们特意为你们定制了这款适合人类使用的等离子武器。”
听完指挥官的解释,主播们对等离子武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他们知道,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人类与机器人将携手共进,共同面对未来的风雨。
而这样的场景让直播间里的人们,赶到了未来的感觉。
网友一号:哇塞,这个等离子武器也太厉害了吧,就是为什么机器人使用的等离子武器这么强?
网友2号:不对呀,终结者电影里头不是说等级武器只有40w吗?怎么机器人的和人类的怎么不一样呢。
网友3号:这难道是终结者和人类联合对抗,这个红色警戒2的世界征服者苏联吗?
看着眼前的场景,他们不禁感叹科技的神奇和战争的残酷。
而指挥官则安慰他们,表示会尽力保护他们的安全,并让这三位主播各自到他们准备好的房间里头休息,并说到明天你们将见到一个伟大的人物。
虽然直播间里头网友都在表示是什么人,还有这三位主播也有问题想问,但是一看天色这么晚了就去休息了,
国家在经历的这这一场面之后,决定先观察观察,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