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望去,只见城下缓缓走来一群敌军,他们步履稳健,不急不缓地朝着城墙靠近。
当他们快要走到城下弓箭射程之内时,却突然停下了脚步,仿佛是在刻意保持一段安全距离。
这队敌军的阵容颇为引人注目,为首一人身材矮胖,与他身旁和身后的那队将士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尽管相隔较远,难以看清他的具体样貌,但从远观的轮廓来看,还是能够感觉到他的长相颇为丑陋。
城上的江东军见状,顿时如临大敌般警惕起来。
他们不知道这一小队敌军为何会突然逼近城墙,更不明白他们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周瑜站在城头,眉头微皱,一脸冷峻地盯着城下的敌军,心中暗自思忖着对方的来意。
就在这时,城下那矮胖的为首之人突然高声喊道:
“公瑾将军在否?在下征南军左军师庞统,特邀其阵前一叙!”
庞统的声音在空旷的战场上回荡,清晰可闻。
这段时间,庞统率领着张合、泠苞、刘辟统领的先登营,
还有从江陵前来支援的严颜、鲍隆等第二营将士在海昏城外围困多时。
当得知主公魏延率军已经兵临江东首府吴县城下后,庞统、张合等将领心急如焚。
他们深知时间紧迫,若不能尽快解决海昏的战事,恐怕就会错失参加吴县之战的机会,也就无法立下不朽之功。
然而,令庞统十分恼火的是,城内的江东溃军却出人意料地顽强。
尽管身陷重围,他们竟然没有丝毫的慌乱,依然据城坚守,让庞统等人颇感棘手。
庞统曾多次派人在城下喊话,劝说城内的江东军投降。
言辞恳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敌军能认清形势,避免无谓的牺牲。
但令他失望的是,敌军对征南军的劝降置若罔闻,毫不为所动。
面对如此顽固的敌人,庞统意识到常规手段恐怕难以奏效。
最终他决定亲自出马,与城内的敌军主将周瑜谈一谈,以期尽快解决这场僵持不下的战事。
在此之前,庞统从主公魏延的口中得知,江东周瑜温润如玉、智谋出众,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让年轻气盛的庞统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嫉妒之情。
然而,如今自己率领大军将周瑜及其残兵败将围困在这座小城之中,局势已然明朗。
显然,自己的军事才能更胜一筹,这让年轻的庞统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对周瑜的敌意也在不知不觉间烟消云散。
周瑜站在城楼之上,居高临下地看着下方的人。
当他听到那人说话时,心中便对其来意有了个大致的猜测。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亮,带着些许怒意,毫不客气地大声回应道:
“阵前交战,两军对垒,有什么好说的?”
下方的庞统听到周瑜的回应,立刻抬头看向城楼上声音传来的方向。
他的目光迅速扫视,很快就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周瑜身上。
庞统面带微笑,不紧不慢地说道:
“久闻公瑾将军智谋出众,想必是个识时务的俊杰。
如今海昏城被我军重重包围,犹如瓮中之鳖,难以动弹。
贵军如鱼肉,而我军为刀俎,随时都能够轻而易举地攻破城池,长驱直入。”
周瑜听到庞统这番话,心中的不满愈发强烈。
他瞪大了眼睛,怒不可遏地吼道:
“本将麾下尚有近万能战之兵,海昏城虽然规模小,但亦有据守之力。
尔等尽管提兵来攻,我等早已恭候多时也!”
庞统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心中暗自思忖,周瑜此人绝非等闲之辈,若直接表明来意,恐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他决定采取一种迂回战术,步步紧逼,让周瑜陷入绝境,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激起情绪波动也只不过是一种策略罢了。
庞统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
“攻城对我军来说并非难事,只是在下不忍看到两军再次遭受伤亡,故而迟迟未下攻城令。”
他的声音略微低沉,似乎对这段时间以来两军的伤亡情况感到痛心。
稍稍停顿了一下,庞统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继续说道:
“况且,我军主力部队即将攻克吴县。
一旦吴县沦陷,你主孙权必将成为我军的阶下囚,而诸位的家眷也会一同被俘虏。
到那时,再来劝说公瑾开城投降,岂不是轻而易举、十拿九稳?”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果断,仿佛这一切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江东守军们听到庞统说的话后,城楼上顿时炸开了锅,喧闹声四起。
他们对庞统的话感到十分震惊,同时也心生疑虑。
一开始,大家都对庞统所说的内容表示怀疑,觉得这很有可能是敌人的攻心计。
然而,当他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时,却发现魏延军确实有这样的实力。
毕竟,江东境内此时几乎没有多少防守力量,而魏延军能征善战,一路势如破竹。
如果真的如庞统所言,敌军兵临吴县,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城内的江东军大部分都是江南本地人,他们的家眷很多都在吴县。
一想到自己的亲人可能会面临危险,这些士兵们的心情愈发沉重。
他们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脸上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城楼上的周泰、太史慈、陈武、贺齐、朱桓等将领们见到这种情况,立刻意识到军心已经开始动摇。
他们纷纷站出来,试图安抚士兵们的情绪,稳定局势。
在将领们的努力下,城楼上的江东守军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但心中的担忧依然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