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
四万燕军兵临砀山城下,隔着城池五里安营扎寨,把砀山围了起来。
李晟并没有将两倍于己的燕军放在眼里,在城内留了五千人守城,自己率领一万五千人在城外扎营,两军互为犄角。
见燕军围而不打,年轻气盛的李晟便挑选了五千精兵,出营搦战。
“叛将可敢出来与小爷大战三百回合?”
李晟白马银枪,耀武扬威的叫阵。
史朝兴也不过十八九岁的年龄,正是争强好胜的年龄,看到对面的唐将比自己还年轻,立刻率领五千燕军出营迎战。
“你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在这里耀武扬威,难道你们脏唐没人了吗?”
史朝兴在马上破口大骂。
李晟嗤之以鼻:“我呸,听你这口音就是个胡狗!
你们这些蛮夷都是未开化的野人,也敢嗤笑我大唐?
你们那个安胖子与姓史的细狗要不是沾了大唐的光,在我朝混了个一官半职,到现在连名字都不会写,非但不思报销朝廷,竟敢兴兵作乱,实在是死有余辜!”
李晟骂安禄山胖子不打紧,骂史思明为“细狗”,这就让史朝兴有些破防,恼怒之下,提刀出战。
“你个小贼,老子不把你斩于马下我就不姓史!”
“放心,小爷保证让你变成屎!”
看到对方主将亲自出马,李晟心中暗喜,双腿在胯下坐骑腹部猛地一磕,催马迎了上去。
李晟身后的唐军对自家主将的武艺心服口服,这可是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猛将,根本不用担心他的安危,只需要耐心的看他斩将夺旗即可!
史朝兴身边的护卫却不放心自家主将的武艺,看到他突然出阵,数骑慌忙追了上去,边追边喊。
“少将军且慢,让我等来杀敌,你退后掠阵即可。”
史朝兴欺负李晟年轻,丝毫不把护卫的提醒放在眼里,置若罔闻的催马冲了上去。
“唐将休走,手底下见个真章!”
李晟大笑道:“小爷还担心你跑了呢,速速受死!”
说时迟那时快,转眼之间,两骑便迎头撞上。
“看枪!”
李晟怒喝一声,好似雷霆,手中银枪裹挟着寒光奔着史朝兴的咽喉刺出。
史朝兴没想到这个唐将的枪法竟然如此之快,慌忙挥刀格挡。
但出乎他预料的是,李晟这一枪乃是虚晃。
只见他手腕一翻,手中银枪向斜刺里挑去,奔着史朝兴的面门划了过去。
看到眼前银光一闪,吓得史朝兴急忙扭头躲闪,却是堪堪将面颊躲过,被锋利的银枪削去了左边半块耳朵,顺带着将头盔挑落。
“救我!”
史朝兴被吓得魂飞魄散,惨叫一声,拨马就走。
“贼将哪里走,留下人头!”
李晟一击得手,士气大振,催马紧追不舍。
危急关头,史朝兴的几名护卫策马赶到,各自挥舞兵器围住李晟,掩护史朝兴逃命。
“阵前厮杀,你们以多欺少算什么本事?”
李晟勃然大怒,手中银枪挥舞的虎虎生风,好似漫天梨花,片刻间就将两名护卫挑落马下。
其余三人料敌不过,舍了同伴的尸体,拨马便走。
眼见就要进入敌军弓箭射程之内,李晟没有贪功,勒马带缰停下坐骑,将长枪插在地上,从背上摘下铁胎弓,又从腰间箭壶里取了羽箭,远远的瞄准了疯狂逃命的史朝兴。
“中!”
伴随着李晟嘴里一声长啸,一支羽箭裹挟着风声呼啸飞出,正中史朝兴坐骑的臀部。
“咴~”
这战马吃痛,嘶鸣一声,人立而起,将魂飞魄散的史朝兴掀下马来。
幸好他距离燕军方阵只剩下二三十丈,看到主将落马,十余名亲兵迅速冲了出来,七手八脚的将史朝兴救回了阵中。
“唉……到底是被这贼将逃回去了!”
李晟遗憾的摇摇头,手中长枪一招,下令全军冲锋。
“杀啊!”
在李晟的鼓舞之下,五千唐军士气大振,挥舞着刀枪向燕军阵地发起了冲锋。
燕军仓促迎战,且战且退,被杀的阵脚大乱。
另一边的薛忠义听说史朝兴吃了亏,急忙率领三千精兵出营增援。
李晟见对方势大,不敢恋战,小胜一场,引兵退却。
史朝兴收兵回营,清点损失,折了六七百人,另有心腹偏将两人都死在了李晟的枪下。
薛忠义来探望他,关切的问道:“二公子可是无恙?”
史朝兴被挑掉了一只耳朵,急的直掉眼泪:“被这唐将挑了一只耳朵,破了相。我早晚要手刃此贼,报仇雪恨!”
薛忠义道:“我打听过了,敌军主将名字叫做李晟,乃是原左威卫大将军李钦之子,有马孟起之勇,不可轻敌。
咱们只需按照吴王的吩咐围困砀山,等着其他唐军前来救援,好让田乾真、能元皓围点打援。
小小砀山,粮食维持不了太久,等唐军箭尽粮绝之时,就是公子报仇雪恨之时。”
史朝兴也没办法,只能安心养伤,勒令燕军挂起免战牌,对砀山县城围而不打。
砀山西北,有一片丘陵,乃是从西面前往徐州的必经之地。
此刻,田乾真率领两万燕军,正在这片起伏不平的山坡上设伏。
三月底的旷野,已经是树叶茂盛,绿草成茵,为伏兵提供了天然的隐蔽屏障。
一万唐军沿着驿道疾行,并没有察觉隐蔽许久的叛军。
片刻之后,唐军进入伏击圈,随着田乾真一声令下,山坡两侧伏兵尽出,乱箭齐发,斗大的石头滚滚而下。
唐军猝不及防,死伤惨重,慌忙鸣金收兵。
“杀啊!”
身材魁梧的田乾真胯下骑乘一匹黑马,手持方天戟,一马当先率领两万燕军冲下山坡,浩浩荡荡的犹如山体滑坡。
马蹄踏处,无人能挡,好似虎入羊群,杀的唐军节节败退,死伤无数。
这支唐军且战且走,仓惶向西撤退,同时派人向落后十里的李抱玉求援。
李抱玉得知前锋遇伏,急忙率领随后的两万唐军前来救援,拼死与燕军厮杀。
两军鏖战半天,得到消息的能元皓又率领两万人马前来增援。
李抱玉不敢恋战,率部且战且走,一路丢盔弃甲。
田乾真率部在前,能元皓提兵在后,穷追了唐军六七十里路,直到李抱玉率部进入楚丘县城之后,方才勒兵整顿。
李抱玉进城之后,一边组织唐军据城死守,一边清点兵力,发现竟然折损了八千余人,算是遭遇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大败。
庆幸的是,燕军并没有追到楚丘城下,而是收兵返回了砀山境内,显然是在围点打援。
仆固怀恩与史思明鏖战了两个月,损兵不过万余人,自己一战就葬送了八千,李抱玉自知责任重大,一边写信向仆固怀恩报告噩耗,一边修书向长安朝廷请罪,请求圣人免去自己的“洛阳守备使”职位。
接到噩耗,仆固怀恩惊的目瞪口呆,急忙派遣一名偏将率领一万人前往楚丘增援李抱玉,一边召集麾下的将领与幕僚商议对策。
经过半天的紧急会议,仆固怀恩集团得出一个结论,燕军围困砀山意在围点打援,必须让李晟突围,以防局势恶化。
但砀山县城目前被燕军围困,斥候能否进城不得而知。
仆固怀恩只能以河南道大总管的身份写了一封军令,让斥候随身携带潜往砀山,伺机进城给李晟下令。
如果李晟无法突围,那仆固怀恩只能亲自统率大军会合李抱玉,向砀山的燕军发起正面进攻,两军一决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