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眼睛一亮,详细介绍了澜江市的发展规划,重点提到河东县旅游古城的开发项目:“这个项目要是能成功,不仅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能促进相关产业的繁荣,前景非常广阔。”
“听起来不错。”郑大宝思考片刻后说,“我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回头我让团队好好研究一下,尽快给你答复。不管怎么样,我肯定会一如既往地跟随你的步伐,在澜江市投资。”
“那就太感谢你了,大宝。”杨威感激地说,“有你的支持,这个项目就成功了一半。”
随后,杨威又去了魏家,见到魏强。“杨威,节哀。”魏强走上前,拍了拍杨威的肩膀,两个曾经的仇人,现在变成了好朋友。
“谢谢,你最近怎么样?”杨威问道。
“还是那些事儿,不过都在慢慢变好。”魏强说,“你在澜江市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还真有事儿想找你帮忙。”杨威笑着说,“我跟你说说我们澜江市的旅游古城项目……”杨威把项目情况向魏强详细介绍了一遍。
“这个项目很有潜力啊。”魏强听完后说,“我对旅游业一直很感兴趣,之前也有过一些投资经验。我觉得河东县这个项目可行性很高,我准备去澜江市考察一下,如果没问题,就参与投资。”
“太好了,魏强!”杨威兴奋地说,“有你加入,这个项目肯定能顺利推进。”
从魏家出来后,杨威的心情稍稍有了些慰藉,这些朋友愿意在事业上给予支持,让他对澜江市未来的发展多了几分底气。
他抬手看了看表,时间已经不早,可他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要去拜访——岳父曾经的老部下,如今在京都政商界依旧颇具影响力的赵宏业。
赵宏业住在一座幽静的庭院里,杨威到达时,赵宏业早已在客厅等候。
见到杨威进来,他缓缓起身,脸上满是悲戚与关怀:“小杨,一路辛苦了,快坐。”
杨威没想到赵宏业还记得自己,他们之前也就是在岳父李为民的介绍下,见过两面,他微微欠身,表达着敬意:“赵叔,给您添麻烦了。”
赵宏业摆了摆手,长叹一声:“为民这一走,实在是太突然了。他对我有知遇之恩,当年若不是他的提拔与信任,就没有我的今天。”说着,赵宏业的眼眶微微泛红。
杨威心中一酸,岳父的好,身边的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赵叔,岳父一直都是个重情重义、一心为民的好领导,他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
两人缅怀了一番后,话题渐渐转到了工作上。
赵宏业听闻杨威在澜江市任职,对那里的发展情况很是关心:“澜江市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也丰富,好好规划,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你现在在工作上遇到了哪些难题,尽管跟赵叔说。”
杨威便将澜江市目前产业结构、人才流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困境一一阐述,特别提到了河东县旅游古城开发项目所面临的资金和技术瓶颈。
赵宏业听完,沉思片刻后说道:“资金方面,我认识一些京都的金融大鳄,我可以帮你牵线搭桥。至于技术,我有个朋友在文旅开发领域经验丰富,我让他和你对接,给你提供专业的建议。”
杨威大喜过望,连忙起身道谢:“赵叔,太感谢您了!您这真是帮了我大忙,有了您的支持,澜江市的发展就更有希望了。”
从赵宏业家离开时,夜幕已经降临。
杨威拖着疲惫却又带着几分兴奋的身体回到家中。
李冬梅已经做好了饭菜,虽然简单,但每一道都是杨威爱吃的。两人相对而坐,氛围却有些沉重。
“威哥,今天忙了一天,累坏了吧。”李冬梅轻声说道,声音里还带着一丝未散尽的悲伤。
杨威伸手握住李冬梅的手:“不累,有你在,我就觉得很踏实。”
吃过晚饭,两人坐在沙发上,又聊起了收养左龙私生子的事情。“威哥,我想了很久,这孩子毕竟是无辜的,咱们要是不管,他以后可怎么办。”李冬梅神色有些纠结,“虽然可能会有很多麻烦,但我不想让他流落街头,无依无靠。”
杨威看着李冬梅,心中满是感动,他知道妻子是个善良心软的人:“既然你想清楚了,那我们就收养他。以后的日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一起面对。”
两人正说着,杨威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李杰坤打来的。“杨书记,有个紧急情况要向您汇报。之前咱们一直在洽谈的西南省多金硅那个大型制造业项目,投资方突然改变了主意,想要撤资。”李杰坤的声音里透着焦急。
杨威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怎么回事?之前不是谈得好好的吗?他们给出理由了吗?”
“他们说我们的配套政策不够优惠,而且对当地的劳动力素质有所顾虑。”李杰坤回答道。
“我知道了,李书记,你先稳住他们,我尽快想办法。”杨威挂断电话,陷入了沉思。这个项目对澜江市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如果能成功落地,将极大地带动就业和产业升级。
李冬梅看着杨威凝重的神情,关切地问道:“威哥,是工作上出问题了吗?”
杨威点了点头,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李冬梅。李冬梅想了想,说道:“威哥,要不你问问赵叔或者李振龙大哥,他们人脉广,说不定能帮上忙。”
杨威眼睛一亮,觉得李冬梅说得有道理。
他先拨通了李振龙的电话,将情况详细说明。
李振龙听完后,说道:“杨威,这个项目我也有所耳闻,确实是个好项目。这样,我帮你联系一下省里负责招商引资的领导,看能不能在政策上再给些支持。
你也准备一份详细的资料,把澜江市的优势和潜力再梳理一遍,让投资方重新评估。”
挂了李振龙的电话,杨威又联系了赵宏业。
赵宏业表示会动用自己在商界的关系,帮忙打听投资方的真实想法,看看能不能从中斡旋。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杨威一边陪着李冬梅处理岳父的后事,一边和各方沟通协调,解决项目撤资的问题。
他四处奔走,与专家商讨完善配套政策,收集澜江市劳动力技能培训成果等资料,向投资方展示当地劳动力的可塑性。
终于,在多方的努力下,投资方的态度出现了转变。
他们再次来到澜江市进行考察,杨威亲自接待,详细介绍了各项改进措施和未来规划。最终,投资方被杨威的诚意和决心打动,决定继续推进项目。
随着岳父后事的圆满结束,杨威也准备返回澜江市,开启新的工作征程。
临行前,他和李冬梅一起去了岳父的墓地,向岳父告别。
“爸,您放心,我一定会把澜江市建设好,照顾好冬梅和你孙子李卫。”杨威对着墓碑轻声说道,眼中满是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