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纲在做最后的挣扎,实在不敢相信他曾经引以为傲的儿子会连一个尚未出生的孩子都不放过。
“他的字迹侯爷不认识?”
王氏冷笑,眼露嘲讽,“他的字可是你一笔一划教出来的,没有谁比你更清楚才对。”
“你仔细看看,可是假的?可是我这个恶毒的继母冤枉了他?”
唐纲扶着桌子坐下,“他何时变成了这幅模样?”
王氏讥讽的笑着,迎上唐纲的目光,“他有这样的心思不算意外,侯爷可还记得我怀老二的时候有两次差点摔倒,趁着下雨湿了地,在地上倒油,不注意根本看不出来。”
“老二能平安落地,一是他命大,二是我谨慎,我那时就查到是唐荣干的,侯爷不相信,还指责我心胸狭隘容不下他,如今他亲笔书信在此,侯爷又想找什么理由为他开脱?”
眸中怒气冲破寒冰,唐纲将信纸拍在桌子上,信中字迹和唐荣的字迹一模一样,遣词用句也符合唐荣的习惯,他就是再想要在理由,再想要骗自己也是不能了。
就在那么一瞬间,唐荣的身影在他心中轰然倒塌。
“那个孽障!”
“一个尚未出生的孩子他都容不下,我对他还不够好吗,何时变的这般恶毒?”
王氏不语,“侯爷就只看到了他只是容不下一个孩子?”
“这里面可涉及到老二夫妻。”
她其实是想说这就是一脉相传,他又有多能容得下唐勇?
若不是老爷子在世的将唐勇分了出去,如今是什么光景不好说的很,即便眼下偶尔能出现在侯府,也不过是因为唐纲看上了他的钱袋子,在心里只怕将人家当奴才。
晓得要想让唐纲承认自己的以前错误是不可能的,好在如今她对他也没了心思,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不重要了。
“好在陶氏还没来得及动手,这样的信也要留着,也不知是无知还是无所畏惧。”
“这些东西交给侯爷处置吧。”
一万两,保不齐就是收的哪家的好处。
王氏出了门,根本就不愿意和唐纲待在一个屋子里,又想着接连被刺激几次唐纲倒是有了长进,竟然没被气的找府医,难不成是最近吃的太好?
该饮食清淡了,这么大的年龄不能大补。
唐纲坐在桌前,往事不受控一般争先恐后挤上脑海,那些久远的记忆此刻却格外清晰,幼时的唐陌很可爱,最爱父亲,每次抱了抱他后就会笑的眯起眼,在他肩头蹭了又蹭,像只猫儿,他也是很喜欢的。
直到他发现每次抱过唐陌后唐荣总会委屈的看着他,会偷偷抹泪,也会哭着说想母亲,他慢慢的也就不抱唐陌了。
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眼中就只有了他一个儿子,对唐陌越发不喜,认定了他是个心思重会算计的孩子,不如老大淳厚,那个时候的老大聪慧,懂事,让人怜惜......
唐纲心思如何没人知道,大概也没有人想要知道。
天不知何时就暗了下来,唐纲没有见到王氏,一问才知独自在园子里赏花,他有很多话想要说,可见到王氏的时候却又开不了口,盼望着王氏能如以前那般主动上前关怀他,他也好顺着台阶下。
可王氏只是例行公事一般叮嘱了他两句便回了屋,关了门,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有些话在该说的时候没说,大抵后面也就没说的必要了。
这一夜的唐纲辗转难眠,很是怀念两年前的日子,那时候唐荣在身边,是个孝顺贴心的儿子,还有唐陌总在他眼前晃,王氏也温柔体贴......
次日早上王氏又一早去了秋实院,和辛安商议今年年节上的安排,唐豫一家已经搬离了侯府,一下子少了好几口人,府中安静了不少,但需要采买的东西却多了一些。
辛家和唐豫一家还在京城,也是要正常往来的。
王氏道:“都按照去年的来就好,我就是想着年节上还是要好好办一办,虽说太后刚走不久不宜大操大办,但自家人凑在一起热闹热闹也是好的,去一去府中的晦气。”
婆媳俩商量了一阵,平秋快步而来,说是宫里来了人,“请侯爷明日一早上朝。”
王氏和辛安对视了一眼,这是唐荣的事有定论了。
这日的唐纲很忙,好好沐浴了一番,又修剪了胡须,打理的一丝不苟。
再和老太太商议了许久后便搬回了前院,这个时候的王氏已经恢复如常,去上朝之前唐纲几次话到嘴边都没说出一个字来,沉默无声。
唐纲再次上朝,有人等着看好戏,有人窃窃私语,有人上前寒暄,“侯爷正值当打之年,可要好好保重啊。”
“是啊,儿孙自有儿孙福,侯爷也莫要太操心了。”
多日不见,即便是精心打理过唐纲依旧比早前沧桑了些,尤其是斑白的两鬓格外打眼。
唐纲唇边一抹苦笑,拱手道:“让各位见笑了,老夫教子无方。”
“龙生九子尚且各有不同,侯爷不必自责。”
这些人遇到事退的飞快,事情过了又凑了上来,唐纲也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
等皇帝到后各归各位,早朝正式开始,等到政事说的差不多了皇帝才提及了唐荣一案,周正站出来说了查实的罪证后就有人站出来控诉唐荣糊涂昏庸,绝对不能轻饶。
尤其是几个御史,他们可不管皇帝心里怎么想的,逮着唐荣使劲的参,连唐纲也没放过。
眼看着都要求要将唐荣流放三千里了,二皇子不紧不慢的站了出来,“儿臣以为唐荣的品性实在不堪为侯府世子,已故威远侯赫赫军功,为人刚正,若是在世也绝不愿看到侯府的继承人是这般德行。”
“儿臣以为当褫夺唐荣威远侯府世子之位,另立唐陌为世子。”
昌侯庆侯勇双伯等都站了出来,纷纷赞同二皇子的提议。
昌侯道:“唐陌此人虽也曾经纨绔,但自从成亲后便变了改变,尤其是在进入北衙军后更是恪尽职守,极为负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实在是难能可贵。”
“臣附议,唐陌此人不仅自己向上,还带着曾经的好友一并走入正道,老臣很是欣赏唐二公子的品性,若是威远侯府由他承继,定能延老侯爷的荣光。”
“勇双伯所言甚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