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在看到李大军的时候,整个人都惊呆了。
“李大军?!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
李大军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双手叉腰,围着李顺绕了好几圈。
然后语气不屑的说道:“啧,可以呀,李顺。”
“看来你下乡这几年,过得比在城里的时候好多了,难怪你这十年一直都没有回去探亲呢。”
“瞧你穿的多厚实,脸色多红润,啧啧啧。”
“知道的就知道你是下乡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去享福了呢。”
李顺听到李大军说的越来越离谱,忍不住大吼道:“够了!”
“你到底是过来做什么的?!”
李顺这个时候已经不想知道,他是怎么知道自己在黄家村的了。
他现在只希望李大军赶紧走人!
“不做什么呀,就是觉得大家亲戚一场,又同样在一个地方下乡,应该多来往一下。”
李大军一边说,还一边把手搭在李顺身上。
李顺看到李大军身上破旧褪色的衣服,一脸厌恶的把他推开了。
“说话就说话,别动手动脚的!”
“再说了,我和你只是远亲,我也不想和你多来往!”
李大军随手扯了根草叼在嘴里,吊儿郎当的说道:“但是你不是在黄家村出了名的好相处吗?”
“我听说你经常给黄家村一个小屁孩东西吃,也经常帮助黄家村其他人的。”
“怎么,你这是宁愿帮助那些陌生人,也不愿意帮帮我这个亲戚吗?”
李顺没有耐心和他周旋,他看了一下四周,确定四下无人,就直接用力推了一下他。
砰!
李大军在徐家村本身过得就不太好,再加上他家没有给他寄钱。
所以李顺一推,他就直接被推倒在地了。
不远处蹲在草丛的墩墩,看到李顺的举动,开始陷入了沉思。
李顺现在这个样子,和在他以及黄家村所有人面前,完全是两副面孔。
“我帮他们,他们能给我带来好处,帮你能吗?!”
“李大军,你是第一天认识我吗?我像是那种无条件帮助别人的人吗?”
“趁我现在心情还算好,你最好赶紧滚。以后也不要再过来找我!”
“不然的话,我到时候就和黄家村的人说,你是看我日子好过了,故意过来污蔑我。”
“想要以此来威胁我,要我给你钱。”
李大军站起身拍拍衣服上的泥土,质问道:“你说他们就会信了吗?”
“当然!”
这个点信心,李顺还是有的。
毕竟他十年如一日的在黄家村装好人,他好说话、和善的形象早就深入人心了。
也因此,警告完李大军之后,他也不等他的回答,直接就离开了。
因为李顺想了想,他根本就不用怕李大军去乱说话。
也就不打算和他继续浪费时间了。
等到李顺离开以后,黄勤勤和徐军辉也带着墩墩离开了。
把之前说的尾款也给李大军以后,徐军辉叮嘱了一下他别乱说话,就离开了。
回到家以后,墩墩备受打击的看着黄勤勤。
有些崩溃的问道:“小姑姑,所以村里的知青们,对我们的好,都是装的吗?”
“也不一定,有人虚情假意,就总有人真心实意。”
黄勤勤知道墩墩现在心里肯定不好受。
她之所以会选择李顺,就是因为李顺是除了宋民成以外,对墩墩最殷切的那个人。
但也正因为他的过分殷切,引起了黄勤勤的注意。
早在七八年前,黄勤勤就已经让徐卫国帮忙查过李顺的底细了。
“墩墩,你要记住一件事,那就是人心隔肚皮。”
“永远不要过于相信任何一个人,包括我们也一样。”
“大部分人对于不同的人,都是有不同的态度的。”
“如果大部分人都对你很好,那么他对你一定有所图。”
“血脉相融的亲人,也能因利益起冲突,更何况是没有血缘的其他人呢?”
墩墩深深叹了一口气:“难道我们和人交往,就不能真心相待吗?”
“当然可以,但是你需要自己去斟酌、去思考,这个人到底值不值得你真心相待。”
黄勤勤也不希望这件事打击到墩墩,让他以后都不敢和人交朋友。
“墩墩,我会带你看李顺的另一面,主要是想告诉你,不要把你身边的人想得太好了。”
“你以为的好人,也许背地里还会欺负别人。”
“你以为的坏人,也许也会暗地里帮助别人。”
“如果你把有可能恢复高考的消息,告诉了知青们,你觉得按照李顺的真实性格,他会感激你吗?”
墩墩摇摇头:“不会。他甚至还有可能会举报我...”
“小姑姑,我懂了。”
“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人的好与坏。”
“只要是与利益相关的事情,我们都要三思而后行。”
墩墩抬头看向黄勤勤眼神,比以往都要坚定,就有一种,瞬间长大的感觉。
......
虽然不能确定,高考是否会恢复,但墩墩还是没有辜负温教授的期盼。
在温教授他们都平凡以后,墩墩依旧每天都在认真学习,丝毫没有松懈。
因此,在1977年的10月的某天,恢复高考的消息真的传来以后,大家都为墩墩感到高兴。
“墩墩,你要参加这次的高考的吗?”
“要参加的,宋爷爷和温教授,都说在广市等我呢。”
在高考恢复的消息出来之前,墩墩是紧张的。
但在消息出来之后,墩墩反而就完全放松了。
从高考报名成功一直到高考结束,墩墩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下来了。
墩墩紧绷不是因为害怕自己考不上,而是因为黄勤勤他们太过于紧张了。
从墩墩报名以后,黄家所有人都把墩墩当成了陶瓷娃娃一样。
生怕墩墩磕着碰着,生病了。
本以为等到考试结束之后,大家就能恢复正常,彼此都不会那么紧张了。
结果等到成绩公布的时候,墩墩却迟迟都没有等到录取通知书。
眼看着知青们和他们认识的人,陆陆续续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墩墩也开始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