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只好接受任务,挑选了两名民兵,又特邀高三爷作为技术总指导。振华可以维修六马力柴油机,但是对于大型机器很陌生,必须有高三爷坐镇,心里才踏实。
端午节当天,振华带着队伍,汇入河东乡乡民兵突击连,开赴江南,参与兄弟县市的抗洪救灾工作。
河东乡的抗洪战斗位置,处于长江的一条干流上。
河东乡民兵突击连的任务,是在这条干流沿线增设排洪点,利用柴油机水泵泄洪,以保证大坝的安全。
振华所带的东湾村民兵班,负责一个排洪点,要求安装六台水泵,并且一直看守维护,加油加水,直到抗洪任务结束。
高三爷是专家,带着大家安装调试。
当天晚上,六台机器同时发动起来,轰鸣声震耳欲聋。
振华本以为只是看守柴油机,任务轻松。机器响起来的时候,振华才知道这工作并不简单。
抗洪初期的三天里,暴雨如注,一刻也不消停。
振华等人就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窝棚里,几乎无法安睡。尤其是入夜以后,气温陡降,江风又大,感觉比三九天还要冷。
后勤保障部队负责每日的伙食,有鱼有肉,但是没有白酒。
高三爷开了小差,偷偷溜出岗位,跑了十几里路,买来一大桶白酒,用作夜里御寒。
第四天天气转晴,振华却发起了高烧。
后勤医疗队给振华开了药,建议他撤出抗洪一线,去后方修养。振华却仗着年轻,轻伤不下火线,硬生生地挺了过来。
十天以后,梅雨期即将结束,天气持续晴朗,汛情渐渐稳定。
振华圆满完成了抗洪任务,带队回家。
十来天的抗洪,耳边一直都是大马力的机器轰鸣,任务结束以后,振华等人还是不习惯,似乎那突突突突的柴油机轰鸣声还在耳边。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了三四天才渐渐消除。
这时候,宜兰正在乡卫生院里待产。
看见振华回来,宜兰喜极而泣,说道:“咱们的孩子真懂事,你不回来,孩子就是不出生……”
振华握着宜兰的手,笑着安慰:“辛苦你了宜兰,还好我在孩子出生前赶了回来,可以照顾你的月子。”
振华的老爹,却焦虑不安,盼望着宜兰这一胎是男孩,又担心她再生女孩。
五月十七日凌晨,一声啼哭从产房里传来,孩子出生了。
护士向振华报喜:“是个男孩,母子平安!”
“谢天谢地,谢谢赵家的列祖列宗!”赵成海激动得热泪盈眶,恨不得跪下来,朝着祖坟方向磕十八个响头!
振华也激动不已,急忙奔进产房看望宜兰。
宜兰很虚弱,脸上却也带着笑容。
虽然说时代进步了许多,人们的观念有所好转,但是宜兰知道,在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的乡下,如果自己再生不出儿子来,恐怕要被公公婆婆憎恶一辈子!
现在好了,宜兰可以安心了。
振华轻轻握着宜兰的手:“宜兰,你受苦了。”
宜兰一笑,问道:“儿子像你……还是像我?”
振华看了看儿子,笑道:“才出生的小家伙,丑得很,不像你也不像我。”
一边护士开玩笑说道:“哎,今天就宜兰一个产妇,孩子可是没有抱错的。”
振华老妈也挤了进来,帮着护士包裹孩子,眼神中饱含着千万怜爱和慈爱。宜兰的母亲也在,却更加关心女儿。
宜兰体质好,第二天就回到了家里。
按照家乡的规矩,振华老妈煮了鸡蛋,染了红,让儿子去卓大郢报喜。
做“十二日”这天,赵成海摆了五桌酒,大鱼大肉,款待前来贺喜送礼的亲戚。
振华跟父亲开玩笑,问道:“老爹,如果宜兰这一胎还是女孩,你会这样高兴吗?”
老赵笑骂道:“如果你们这一胎还是女孩,老子以后就啥都不干了!没有孙子,咱家这道门就关了,还累死累活干什么?”
振华点点头,笑道:“老爹现在有孙子了,以后使劲干吧,再给你孙子盖一栋小楼!”
老赵又骂:“一代保一代,老子的任务是给你盖房子娶亲完配,孙子以后盖房子,那是你的事!”
赵家的家谱上,振华这一辈的后面是“伟”字辈。
振华尊重父亲的意见,和宜兰商量以后,给孩子取名“伟康”,小康的康。
家里还欠着一屁股债,振华希望尽快还清债务,致富奔小康。
蒹葭经常来玩,天真地看着小伟康,询问舅妈宜兰:“舅妈,我才出生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小?”
“是啊,你那时候就像小猫咪一样。不过蒹葭长得好看,才出生就很漂亮。”宜兰哄着蒹葭。
其实蒹葭才出生的样子,宜兰根本就没见过。
蒹葭却信以为真,开心无比。
宜兰又说道:“马上开学,蒹葭就要上学读书了。你好好读书认字,以后教妹妹盼盼和弟弟伟康,好不好?”
蒹葭认真地点头:“我一定好好教他们,他们不听话,我就打他们的手心!”
宜兰摸着蒹葭的脑袋,微笑道:“有蒹葭姐姐做小老师,伟康以后一定是大学生。”
伟康出生以后,日子似乎过得很快,转眼就是开学季。
九月一号,振华带着蒹葭和鲁盛松的儿子鲁金奎去学校报名。
蒹葭穿着一套崭新的白裙,头上扎着蝴蝶结,活泼可爱。
鲁金奎也很神气,穿着白色的短袖汗衫和背带裤,打扮得就像城里的孩子。虽然鲁盛松智力上有缺陷,但是这儿子却遗传了母亲计华梅的智力基因,很是聪明。
振华带着蒹葭和金葵走到二组宋家财的门前,隔着门喊道:“家财,小立鑫也该上学了吧?”
宋家财打着哈气走出来,懒洋洋地说道:“上学急什么?不急,等两年再说。”
振华有些恼火,却耐着性子说道:“城里的孩子,六周岁之前就上了幼儿园的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还学习英语,等到上一年级的时候,都已经认识很多字了。农村没有这个条件,但是小立鑫已经满了六周岁,必须要上学啊!”
宋家财点上一根烟,斜眼看着振华:“上学念书有个屁用?你倒是念了十几年的书,念到高中毕业,还不是学好数理化,回家扛犁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