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支队七楼会议室的LEd屏在幽暗中明灭,冷白光刃切割着凝滞的空气。徐麟的皮鞋跟敲在防滑瓷砖上,回音像子弹上膛般清脆。二十道目光从会议桌两侧剜来,有人指节敲打着摊开的案卷,有人指尖在桌面叩出不耐烦的节奏,唯有墙角的老式挂钟走针声清晰可闻——距离晨会开始还有三分十七秒。
正中央的投影突然亮起,尸检报告的ct影像在屏幕上铺开:第三具受害者的胸骨呈放射状骨裂,心脏位置嵌着半枚烧焦的金属碎片,边缘残留着类似符咒的刻痕。麦克风里传来经过变调处理的临终惨叫,声音被拉长成尖锐的蜂鸣,像某种古老咒文的碎片。徐麟的瞳孔微微收缩,注意到报告左上角的死亡时间精确到02:47:13——与前两起案件的间隔分秒不差。
“徐警官对时间规律很敏感?”支队长周正的声音从阴影里飘来,深灰色西装袖口闪过金属袖扣的冷光。他将牛皮文件夹摔在橡木桌面上,瓷杯里的浓茶溅出几滴,在“暗网直播杀人案”的卷宗封皮上烫出褐色斑点,“听说你在交警队时,单凭刹车痕就能还原事故现场,甚至能闻着汽油味追出三公里?”
会议室后墙的80寸照片突然被灯光照亮。那是三个月前追击毒贩b通时的车祸现场:警车前脸凹陷进货柜车侧面,挡风玻璃如蛛网般龟裂,28岁的徐麟满脸血污,右手攥着对讲机,指节因用力过度泛白,左膝不自然地扭曲着——正是那次撞击导致他前交叉韧带断裂,至今右腿仍有明显的拖拽步态。
“现在坐在这里,”周正绕过会议桌,皮鞋碾过瓷砖的声响与徐麟的脚步声错位,“需要的是证据链,不是英雄主义。”他的手指划过照片上徐麟血迹斑驳的脸,“省厅把你从交警队调过来,不是让你重演孤胆英雄的戏码。上个月的毒贩交易案,你带队伏击时差点让三名新人暴露——”
“那次是情报科的坐标有误。”徐麟开口,声线像砂纸磨过金属。
“所以现在轮到你质疑同事了?”周正突然提高音量,身后的投影画面切换成急救现场的录像:徐麟被抬上担架时,右腿制服裤腿已被鲜血浸透,医护人员的对话通过同期声清晰传来,“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半月板三级损伤,可能影响终生行动能力——徐警官,你是准备带着这条瘸腿,继续在缉毒现场玩碰碰车?”
会议室里响起压抑的吸气声。徐麟的余光扫过参会人员,发现痕检科的老张正用圆珠笔在笔记本上画着什么,笔尖停顿的位置恰好是“证据链”三个字。他忽然注意到照片右下角有半枚模糊的指纹,纹路在强光下呈现出不自然的扭曲——那是戴过橡胶手套后留下的残印,与第三具受害者指甲缝里提取的皮肤组织纤维,有着相同的磨损痕迹。
“周支队,”徐麟忽然伸手,指尖几乎要触碰到照片上的裂痕,“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追击战当天10:17,而货柜车的刹车痕显示,撞击发生前三十秒,司机有过两次异常变向。”他转头,目光与周正相撞,“如果当时我选择等待支援,货柜车里的十五公斤海洛因会被转移到第二交易点,而那辆路过的幼儿园校车——”
“够了!”周正突然拍桌,瓷杯里的茶水泼溅在他的蓝色领带尖,“我没兴趣听你复述立功报告。现在面对的是暗网直播杀人案,凶手在镜头前肢解受害者,观众打赏比特币购买下一个目标,而我们连Ip地址都追不到!”他抓起遥控器,投影切换成案发现场的全景图:受害者被倒吊在废弃仓库,地面用血液画着直径两米的星图,“技术科说,直播信号用了十七层加密,每次跳转都经过暗网节点——但你徐警官的专长是轮胎印和刹车痕,对黑客技术一窍不通。”
徐麟注意到星图的边缘有几处滴落的血点,排列方式与尸检报告中受害者的伤口位置完全吻合。这不是随机的图案,而是某种精确的仪式。他刚要开口,周正忽然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文件,甩在他面前:“这是你调任刑侦支队的试用期评估,倒数第二栏写着‘过度依赖直觉,忽视程序正义’——和你在交警队的评语如出一辙。”
会议室内的气氛降至冰点。徐麟的目光扫过评估表,签名栏上周正的笔迹力透纸背,却在“建议留任”的选项前画了个刺眼的红叉。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交警队,自己坚持追查超载货车,最终查出周正小舅子的运输公司涉嫌毒品运输,当时周正也是用这种似笑非笑的眼神看着他,说:“年轻人,查案要懂分寸。”
“报告显示,第三名受害者指甲缝里有皮肤组织,”徐麟敲了敲尸检报告,“dNA比对正在进行,但现场提取的半枚指纹——”他的手指点在照片右下角,“与前两起案件的生物证据存在矛盾。”
周正的瞳孔微微收缩,转瞬即逝。“哦?”他的声音突然柔和下来,“徐警官现在连痕检科的工作都要代劳了?指纹比对结果还没出来,你就急着下结论?”他转身走向投影,调出一张时间线图表,“看看凶手的行动规律:每隔九天作案一次,直播时长精确到1小时13分钟,受害者分别是程序员、古董修复师、法医助理——职业都与‘记录’‘修复’‘解剖’相关,你觉得这是随机选择?”
徐麟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会议桌边缘,那里有道浅浅的刻痕,像是某次激烈讨论时钢笔留下的。他忽然意识到,周正刚才列举的职业,都与“处理信息”有关,而暗网直播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传播。凶手在挑选能够接触到特定信息的人,或许是在清除知晓1996年矿洞塌方事故的相关者——这个念头让他后背绷紧。
“周支队,”他忽然站起,右腿传来熟悉的钝痛,“我申请调取1996年塌方事故的档案。”
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周正的身体瞬间僵硬,袖扣在灯光下闪过冷光:“那起事故属于意外,结案报告在市局档案室,和当前案件无关。”
“第三名受害者是法医助理,”徐麟直视着对方的眼睛,“而1996年的尸检报告里,负责记录的正是当时的法医张建国——现在退休返聘在我们支队。”他注意到周正喉结滚动,“巧合的是,张老上周刚复查了前两具尸体,在他们的肋骨内侧发现了相同的刻痕,而这些刻痕的深度,显示是在受害者活着时用手术刀刻上去的。”
周正突然抓起遥控器,用力按下。投影画面剧烈闪烁,突然切换成徐麟车祸当天的急救录像:担架抬动时,他的警徽掉落在地,周正弯腰捡起,指尖在警徽背面停留了两秒——这个镜头被刻意放慢,清晰显示出他指腹划过警徽编号的动作。
“徐警官对陈年旧案的热情令人钦佩,”周正的声音里带着刺骨的寒意,“但我更关心的是,你在追击b通时,为何放弃呼叫最近的巡警支援,坚持单车追击?”他指向屏幕上的车祸画面,“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孤胆英雄’人设,还是因为货柜车上装载的,不仅是毒品,还有某些你急于销毁的证据?”
会议室里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徐麟感到右腿的旧伤在抽痛,视线却牢牢锁在周正身上:对方在转移话题,用私德攻击掩盖案件核心矛盾。他忽然想起在交警队时,周正总在月度例会上强调“团队协作”,此刻却在公开场合质疑他的动机,这种反常的举动,反而印证了他对1996年事故的猜测。
“周支队,”徐麟忽然轻笑一声,伸手摘下警徽,放在会议桌上,“如果我的存在让您觉得碍眼,大可以直接向省厅申请调走我。但在那之前,”他的手指划过尸检报告上的金属碎片照片,“我会追查到底——无论是毒贩,还是躲在系统里的老鼠。”
这句话像颗炸弹投入湖心。老张的圆珠笔在笔记本上划破纸张,情报科的小李猛地坐直身体,而周正的耳尖微微发红——那是他情绪失控的标志。徐麟注意到对方领带尖的茶渍已经干涸,形成不规则的斑点,与照片上的指纹位置奇妙地重合。
会议在尴尬的沉默中结束。参会人员陆续离开,徐麟收拾文件时,周正忽然凑近,低声说:“你以为自己还是当年那个能在雨夜追着轮胎印跑的愣头青?现在的战场,不是公路,是人心。”他的手指划过徐麟的评估表,“试用期还有三十天,希望你能学会——有些真相,比凶手更可怕。”
脚步声消失后,徐麟独自留在会议室。LEd屏已恢复待机状态,幽蓝的光映着墙上的车祸照片。他掏出放大镜,凑近照片右下角的指纹:那枚残印的箕纹边缘,有三个微小的缺口,正是警用橡胶手套长期使用后形成的磨损——而这种型号的手套,只有内部人员才能申领。
手机在裤兜震动,是痕检科发来的消息:第三具受害者指甲缝的皮肤组织,检测出少量藏青色纤维,与周正日常佩戴的领带材质吻合。徐麟的视线落在自己刚才放在桌上的警徽,背面隐约有枚模糊的指纹——和照片上的,一模一样。
他忽然想起周正刚才切换投影时的动作:那个遥控器的快捷键,本应直接调出案件时间线,却被刻意设置成播放车祸录像。这个细节,连同评估表上的红叉、领带纤维、手套指纹,在他脑海中拼成一个可怕的图案——周正不仅在阻挠调查,更在故意引导他追查1996年的事故,而所有的线索,都像精心布置的陷阱,等着他往里跳。
窗外传来闷雷,乌云遮住了正午的太阳。徐麟捡起警徽,指尖划过编号,忽然想起追击b通那天,货柜车司机在被捕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你以为自己在抓毒贩?我们只是棋子——真正的庄家,在你们局里。”
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情报科的见习警员叶小棠探进头,脸色苍白:“徐警官,暗网直播更新了——这次的预告画面,是您的车祸现场。”她顿了顿,声音发颤,“倒计时显示,还有九天。”
徐麟的手指骤然收紧,警徽边缘在掌心压出红痕。九天,正好是凶手作案的间隔周期。他看向墙上的照片,自己在车祸中破碎的瞳孔里,倒映着周正转身时的背影——那个角度,恰好能看见他西装内袋露出的一角,藏青色的领带尖,正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新的战场,早已铺开。而他,既是猎人,也是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