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在四合院的青石板上。
小妹李佑乐看着李有福。
有些疑惑的问道:“什么机会呀?”
语调里满是好奇。
“难道比我的乐乐烤鸭店还赚钱?”
她的烤鸭店不但生意好,而且利润还高,更关键的是,还不需要像别的店每个月上交高昂的房租。
“那肯定!”
“不然四哥叫你停下生意,大老远跑去魔都干什么?”
说完李有福还拍了下大腿,语气笃定。
“到底是什么生意,能这么赚钱?”
李佑乐追问道,眼神里满是好奇。
“我得到内部消息,魔都市一月十九号开始发行股票认购证。”
李有福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
“股票认购证?那是什么东西?”
李佑乐歪着头,一脸茫然。
其他几人同样也是一头雾水,股票认购证,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东西。
“股票认购证,是咱们龙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发行股票采用的方式。”
“投资者凭认购证摇号中签,就能认购新股。”
李有福耐心解释着,双手在空中比划着。
“咱们以前没有证券交易,现在才刚刚开始,这绝对是一波红利,而且是大大的红利!”
“咱们得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李有福越说越兴奋,站起身来,挥了挥手。
“自从龙国改革开放以来,你们看看,哪个行业第一批进入的人,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小到摆地摊、卖零食、卖百货、开店。”
“大到开工厂,像服装厂,甚至进军房地产市场等。”
“就说我最先去苏联做跨国贸易生意,同样赚得手软。”
“为什么每次都能赚到钱?因为我每次都走在别人前面。”
李有福侃侃而谈,脸上写满了自豪。
“你们记住,不管现在还是以后,碰上新兴行业,要是有闲钱,都可以进去试试。”
“第一批人最容易赚到钱。”
“这次国家开展证券市场,发行第一批认购证,我相信它绝对会成为发财认购证!”
李有福斩钉截铁地说。
大哥大姐二姐还有小妹李佑乐听了李有福这番话,纷纷赞同地点点头。
这些年,第一批下海经商的人,确实是最先买房买车的人。
他们当初听了李有福的劝,辞职下海。
那些舍不得铁饭碗的人,如今铁饭碗早就没了。
而他们这批最先下海的人,都已经腰缠万贯。
大哥李佑鑫率先开口:“行,我们都听你的,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不过,我们每家需要投资多少钱啊?”
“这个就看你们自己了,一百万不嫌少,五百万不嫌多。”
李有福双手抱胸,给出了答案。
“那我们每家投资三百万吧。”
虽说他们都相信李有福,可股票认购证和开店完全不一样。
他们在这方面一窍不通。
几姐妹一番商量后,决定每家拿出三百万投资股票认购证。
“好,既然说定了,我再通知大伯、二伯、四叔、幺爸,还有大姑家,问问他们要不要参加。”
李有福拿起桌上的电话,准备拨号。
“这还用说,只要你打电话通知了,他们肯定会参加。”
二姐笑着说道,对李有福的影响力深信不疑。
随后,李有福拨通了大伯李君书的电话。
电话接通后,李有福详细讲述了几兄妹打算前往魔都市购买刚发行的股票认购证。
还说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询问大伯要不要参加。
“有福,谢谢你,有发财的机会每次都想着我们。”
电话那头,大伯的声音充满感激。
还没等李有福多说,大伯就迫不及待地表示:“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可能错过!”
“有福,你说怎么做,咱们就怎么做。”
“那什么时候去魔都?”
“股票发行认购证是一月十九号开始,咱们提前去吧,一月十五号出发。”
“一月十五号出发是吧?”
“等下我们家里先开个会,看看派谁去魔都。”
这么多年,李有福带领大家投资的事业,就没有亏本过。
每次都能大赚一笔。
私下里,村民们都传言李有福是财神爷下凡,做哪行哪行发财。
所以,李有福电话一打过去,长辈们毫不犹豫都同意参加这次的行动。
挂断大伯的电话,李有福又陆续给二伯、四叔、幺爸、大姑打了电话。
接到电话后,几家立刻召开家庭会议,讨论派谁去魔都。
打完给族中几位长辈的电话,李有福又将电话打给了几个舅舅家,大舅王海生、二舅王海子、三舅王海远。
不出所料,几个舅舅家同样毫不犹豫就同意参加。
大舅王海生马上召集家里几个儿女,召开家庭会议。
大儿子王国武、二儿子王国文、三儿子王国政、四女儿王国丽齐聚一堂。
一番激烈讨论后,决定四个儿女加上王海生这一股,每家出四十万,总共两百万。
由老大王国武和老三王国政带着这笔钱,开车跟随李有福去魔都市。
二舅、三舅家也如法炮制,把子女召集起来开家庭会议。
开完会,三个舅舅还互相通气,询问对方派几个人、带多少钱。
最后统一决定,三个舅舅家每家带两百万去魔都。
几个叔叔伯伯家同样召开家庭会议,商量派谁带钱去魔都。
要不是魔都市路途遥远,他们还想多投资一些。
这年头,银行转账不方便,去上海买股票认购证只能用现金。
好在他们家里都买了车,不然每家两百万现金,携带起来极为不便。
这都多亏了李有福提前推动丰田、本田来龙国投资造车。
如今丰田、本田汽车在龙国汽车市场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李有福提前给大家打了招呼,取大额现金要花不少时间。
接下来几天,不管是北京这边,还是远在株洲的李君辉那边,众人开始频繁往返银行提取现金。
为了安全起见,大家统一行动,降低意外风险。
李君辉夫妇打算投资两百万,其他人每人投资三十万。
这是李有福给出的建议,他让大家拿出存款的十分之一投资,即便失败,也不会伤筋动骨。
李君辉他们觉得李有福说得在理。
毕竟股票认购证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个新鲜事物。
之所以敢投资,全是因为相信李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