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林员?”
“没错,这一块是我今天负责巡逻的地界。”
因为有江漓和纳西妲带着的缘故,科莱其实很早就能成为一位独当一面的巡林员。
她小时候因为魔麟病的关系被父母委托给路过的游医,想着须弥以外应该有治疗魔麟病的方法。
但是这位游医却不是什么好人,疯狂想要出名的他将视线放在了科莱身上。
毕竟如果研究出可以治疗魔麟病的药,那他不仅可以出名还可以赚个盆满钵满。
小小的科莱就这样被当作了实验品.........
才怪。
因为这位游医有着人体实验的前例,着急出须弥所以还没来得及对科莱下手。
但是在出须弥的边境线就被三十三人团给抓捕了。
年幼的科莱不想回家,也不知是害怕拖累父母还是害怕再被送走。
江漓就按照原本的路线让人将她送到了化城郭给提纳里给当了徒弟,并且给赛诺和提那里安排了一次出差(蒙德七日游)。
随后就带着纳西妲去接近科莱。
不只是科莱,只要身患魔麟病的人都认识江漓。
因为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这些人进行治疗,想方设法的去控制魔麟病病发,希望患有魔麟病的人可以多活一段时间。
虽然因为改变科莱很久之前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巡林员,但提那里一直都没让她单独巡逻过。
毕竟魔麟病虽然得到救治可在野外发病还是十分危险的。
所以在魔麟病消失之前,科莱都只是见习巡林员。
“我刚巡逻完就听到这边有声音,还以为是偷偷捕猎长鬓虎的人呢。”
“不能杀吗?明明那么危险。”
知更鸟有些不解的看向科莱,明明这么危险的长鬓虎为什么不能捕猎呢?
“可以捕猎,但是需要到化城郭或是三十三人团报备,如果是路上被长鬓虎袭击意外杀死的话只要说明情况就好了。”
科莱轻轻的摇头,并不是不能捕杀长鬓虎,至少需要报备且不能捕猎过多。
毕竟食肉动物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多数面积都是雨林的须弥更是需要维持生物的平衡。
“这样啊,那你们巡逻会不会很麻烦?毕竟这么大一片雨林。”
“其实还好,每天巡逻的地方都是早已熟悉的,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都是清楚的,不过好奇怪啊你之前所说的位置不应该有长鬓虎啊。”
星的话让科莱有些疑惑,明明刚刚星所说的位置不应该有长鬓虎的踪迹啊。
“应该是长鬓虎首领的更替导致的迁徙,那只长鬓虎的身上有爪痕。”
江漓之前就注意到了那长鬓虎身上的伤痕,外加上长鬓虎的习性推测到。
“这样啊,不过那条路接近主道得和三十三人团说一声帮忙把它们驱赶到雨林深处了。”
科莱轻轻的点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将这件事情给记下来。
“这样巡林任务就完成了吧?我们一起去化城郭吧。”
见科莱收起笔记本,荧歪头看着科莱征取她的意见。
“好啊,赛诺师傅也在化城郭,你们也很久没见了吧。”
“是啊,感觉好久没回来了。”
“五年了嘛,大家都很想你。”
“科莱的师傅是什么样子的?”
星有些好奇的询问。
“提纳里啊,很好认的。”
江漓挑挑眉想起提纳里那耳朵,在看到第一眼之后绝对忘不了。
“提纳里的祖先曾经与来自沙漠的“巴螺迦修那”一同生活、相互救助。他们的血脉?,也是基于这种“共生”关系而诞生的。
因着血脉的缘故提纳里有着大大的耳朵、长而蓬松的尾巴和稍显稚嫩的面庞,若不细看,没准会将他当成某种林子里的珍稀小动物。”
[这个共生,它正经嘛。]
[不是,要没看到你这条弹幕我都不会想到这一点,现在回不来了。]
[加一,不过确实啊,共生诞生的血脉不就是那个意思嘛。]
[有耳朵和尾巴啊,这么一说我有点好奇了。]
“话说,这家伙还是不愿意吗?”
突然江漓像是想起来什么扭头看向科莱。
“是的。”
科莱也很快反应过来江漓所问的。
“不愿意什么?”
布耶尔不认识提纳里所以并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
“就是成为贤者这件事情,
提纳里以前上学的时候从属生论派,主攻植物学。
本来他的导师想让提纳里毕业后留校任教,但他喜欢更自由一些的研究环境,而且就观察,教令院的某些行事作风令人不敢恭维。
可惜当时他的导师没有强求,虽然强求也没用。
虽然提纳里成为了巡林官,但导师还是经常写信邀请他加入教令院,不过都被提纳里以“须弥城太嘈杂对耳朵不好。”为由拒绝了。
我也邀请过这家伙很多次,同样以“须弥城太嘈杂对耳朵不好。”为理由拒绝了。”
江漓无奈的摆摆手,是真的拦不住这家伙啊。
“所以真的是因为耳朵的原因吗?”
有耳朵和尾巴这个事情对于星他们来说并不新奇,毕竟狐人他们见得多了。
“不,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这个。
因为血脉的关系在提纳里看来,任何生命都是很重要的,理解生命的首要前提是尊重生命,生命不是消耗品,知识也不该成为王冠与权杖,这是他离开教令院的原因。
提纳里对待生命的态度让人深感震撼,另外他喜欢研究各种可食用的蘑菇,并制成烧菇,口味清淡,却能凸显出菌菇本身的鲜美。
作为一名巡林官,他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泛,除了维护雨林生态和行人安全外,还要处理雨林中出现的死域,不过现在没有死域了。
对待不遵守规矩的人,提纳里也会用专业的手法迅速解决难题,同时以严格的态度教导对方。
你别看他有着大大的耳朵、长而蓬松的尾巴和稍显稚嫩的面庞,但说话却干脆利落、十分稳健。
也是因为他对待生命的态度和他的行事作风都让人深感敬佩,他的故事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自然生态和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