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市发改委主任杜志国确实没有把孙国华这个新来的年轻市长放在眼里,甚至他还在常务副市长何立丰面前大放厥词:“他一个小破孩,来到滨城,不夹着尾巴做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何立丰也是不怕事儿大的主儿,拍拍杜志国的肩,看似好心劝解:“行了,老杜,人家可是明星市长,又有高主席支持,那可不是你我能比的。”
“切,什么主席啊,不就还有一个月就退休的人吗,还能兴起多大风浪啊!”杜志国不屑一顾,他根本就没瞧得起孙国华。
老子都这么大岁数了,也不想再进步了,就等着马上召开的市人大会议上,混个副主任就好,正厅级,别无他求。
也确实,即将召开的滨城市人大会议,将有重要的人事调整,比如孙国华的代市长将把“代”字去掉,成为正式的市长。市人大将增补一名副主任……
市委常委会召开前,在孙国华就城南新区重新调整方案、老城区整体规划方案、江北新区开发方案以及政府报告初稿与市委书记李春华沟通时,孙国华把常务副市长何立丰不配合自己工作的问题,提了出来,表示将在后天的常委会议上正式提出来,要按照组织程序,对何立丰同志进行批评和帮助。
李春华没想到,两个人的关系这么紧张,而且孙国华还要把这个问题上会。这让李春华十分为难,作为大班长,他允许班子成员相互竞争,甚至互斗,这样有助于他这个一把手的权威性,班子越不团结,他的地位就越重要。
但是,如果超越了他所控的安全范围,那就是严重问题了。
他想了想,觉得需要安抚一下孙国华,但是同时也要让他知道,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不准任何人不把他这个一把手放在眼里,他的地位是不可以挑战的。
在研究完工作后,市委书记李春华不紧不慢,不温不火,表情严肃地说道:“国华,何立丰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了,在滨城市有着一定是干部群众基础,也深得领导的欣赏,你俩之间没有个人恩怨,都是工作中的矛盾,不要再提了。我单独找他谈一下,团结最重要,市委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氛围……”
李春华的话,表面上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实则很明确的警告孙国华:何立丰在滨城不但工作出色,而且上上下下都是深得人心,你就不要针对他了。
孙国华目前对此只能选择暂时隐忍。
在随后关于提名市人大副主任人选问题上,李春华倾向于市发改委主任杜志国,孙国华则坚决反对,他认为松林县委书记耿慧杰更应该升任这一职务。
因为李春华要平衡各方面关系,他也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要打压孙国华,刚才何立丰一事上,已经可以了,点到为止,不能太过。所以,关市人大副主任人选,他也没有特别坚持,最后决定提交常委会讨论。其实,市人大副主任人选,市委也只是有个推荐权,最后还是省委决定。副省级城市的人大副主任是正厅级。
市委常委会并没有多大风波,按照程序,讨论确定了《滨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滨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滨城市委员会工作报告》、《滨城城南新区重新调整方案》、《滨城市老城区保护办法》,并就江北新区初步方案进行了讨论,决定由市政府与省政府沟通后再议。
关于市人大副主任人选问题,李春华发现,不光是孙国华反对杜志国,市纪委书记姜万州也反对,并且指出,关于杜志国同志的一些问题,有很多举报,希望引起市委重视。
言下之意就是,我不是反对杜志国这个人,而是他可能真的有问题,你不能总是压着我们纪委不查他,真要是出事谁也不好承担。
市纪委书记姜万州,曾经担任过省委组织部处长,党建办副主任,东极市纪委书记,滨城市纪委书记。
的确,姜万州曾经与孙国华在省委组织部期间是同事。而且,常委会前一天,孙国华也主动约了姜万州,并且一起吃了饭……
而市委专职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张君,虽然没有明确反对杜志国,但是在发言中也表示,对待可能有问题的干部,不建议“带病提拔”,唯恐引起后患,影响市委的形象和威信。
张君副书记的发言,虽然没有明确反对杜志国,也没有说支持耿慧杰,但是,实际上就是在关键时刻狠狠地踩了杜志国一脚。
即便是市委书记李春华和市委常委兼常务副市长何立丰,此时也不能毫无顾忌的坚持再提名杜志国。
李春华开始还想实在不行,把杜志国和耿慧杰一起提名给省委,大不了再帮他“活动活动”。可是,纪委方面突然扔出这么一个炸弹,让所有人也包括他自己不敢再坚持了。毕竟,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他可不是曾经的他了,据说中纪委那里告他的举报信非常多,甚至他在京城的一个很有背景的熟人亲口告诫他:管好家人,管好下属……
这是什么意思?他能不明白吗!
到了这一步,市长孙国华突然又提出:调整杜志国工作,将他的发改委主任先行拿下,安排到不重要的岗位上。
明知道这个提议,李春华不可能采纳,但是,孙国华还是在会上提了出来,他就是要向常委会,向滨城市的干部们传递出去一个信号——别拿我孙国华当软柿子捏,杜志国就是最好的例子,既然他不把我当回事儿,那么结果就是,非但升不了职,就是现在这个位置也不保……
孙国华必须要狠!这里可是省会城市,鱼龙混杂,要想开展工作,没有铁腕是不行的。
最后,市委常委会决定提名松林县委书记耿慧杰升任市人大副主任人选,上报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