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靖康元年金国兵分两路攻宋,最远的甚至于已经打下了陕州,几乎要威逼西京洛阳了。
只不过有着东京城开封府那么一条肥鱼,所以没有进行细致的梳理,倒是将京西南路、利州路、永兴军路交接这一片弄的一地稀碎。
也就没进川蜀。
官僚体系彻底瘫痪,义军蜂蛹而起,但凡是有点本事的都能扯个旗子。聪明点的还知道打个勤王的名号,蠢货就直接自称大王了。
当然,哪怕是打着勤王名号的,也不去东京抗金,却只知道在本地州府之间作威作福,也不知道勤的哪门子王。
而对于官员们来说,有点儿本事和能耐的,好歹能聚拢府兵护住州城,最起码维持着最基本的官府体系运转。
没本事的直接就跑了,甚至于平日里威福自享失了人心的,被义军冲入州府直接给砍了,跑都来不及跑。
御营大军既然来了,自然要对这一片进行梳理。各个义军集团该杀的杀,该收拾的收拾。
不过坦白说,京西这一片的义军跟河东或者河北的义军没法比的,因为总体上来说官府还是有着一定的能力。
毕竟金人没来得及对这里进行更深入的破坏,秩序还在运转。
所以这里基本上没有那种可以一下子聚拢几万人的大型义军集团。最多只有几千人的那种,有的甚至于只带着一千多人便四处流窜。
说是义军,大部分其实都只是盗匪。而且称不上巨盗,只能说是中小型的山贼势力。
御营对于这些山贼类的义军处置的也很简单,轻易击溃了这些连铁甲都没几副的义军之后,先来一波清理,把那些首领之类的先给砍了。
然后筛选其中有战斗力的或者修行者进入军中,归各位统制官管辖,也算是填充御营左军的实力。
然后那些明显被养野了的家伙作为辅兵和民夫。御营左军西行的时候根本就没带什么辅兵和民夫,就是要准备收拢这伙子人的。
毕竟安营扎寨、烧火做饭、打造军械、修车补甲之类的活计总要有人做才成。
而那些只是老老实实抱团、只想在乱世寻个活路的百姓,便在各州府就近安置。以仿军屯的形式分配土地,准备春耕,安家落户。
东京中枢已经整理了一整套的流程,而这些人拾掇起来也很简单。
不过在处置盘踞在陕州边缘的这些义军首领的时候,倒是有一些军中的将领似乎跟这些义军首领有旧,所以前来求情,希望能让他们从军,来将功补过。
这年头大家都是满世界乱跑,从京东来的御营军中将领跟京西这边的义军首领认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毕竟像王德苗傅他们原本有不少也是去支援过太原的,被打崩了之后聚拢残兵再去应天府追随康王,真就是走遍了大半个大宋。
当然,大宋自太祖皇帝开始就实行的更戎制也是一个原因。
为了防止军头坐大,军士和军官在一个地方驻守时间不能太长,三五年就得换个地方,还得换将领,免得衍生出盘根错节的势力。
这就扯远了。
话说回来,军中将领跟义军首领有旧,这不是什么坏事,最起码收拢的时候能更利索一点。能少杀人还是少杀人的好。
金兵两次攻宋,又有群妖作乱,死的人已经够多了。
但是摄政王不会只听一面之词,在听到军中将领们叙说某些人是如何的豪气如何的勇武之外,也会听从当地明教教众,乃至于直接问询当地百姓那些义军首领的德性。
明教教众遍布天下,哪里乱,哪里就有明教教众。从这方面来说,这一教派是真的生命力顽强。
结果问了之后,赵恒顿时暴怒!
这些义军首领是真的不干人事,有不少人在京西之地真的是作恶多端,乃至于有人喜欢活剥人皮、虐杀姬妾!
什么英雄豪杰?英雄豪杰是靠着虐杀百姓和女人这种事儿彰显自己的勇武的吗?
还以为是五代十国那会儿呢?武夫乱世,无法无天,什么没底线的事情都能干得出来,甚至于有人腆着脸去称赞!
大宋文华百年,世道再乱也不允许有这种人的生存之地!
……
三十二个义军头领,有一半是宗师,也算是收割了一波宝箱。
处置完了这些事情之后,大军拔营,正式向着陕州腹地而去。
陕州城里有金兵驻守,而且势力还不弱。足足有五千人,半个万户的精锐在这里。
因为陕州太重要了,此地东连中原腹地,西接潼关,扼守关中门户,又是黄河漕运的枢纽。
金兵围攻开封府的时候,派遣重兵锁住了潼关,让西军无法勤王,彼时便占据陕州这一片。
后来金兵北归,驻守在这里的大军分了四个万户前往太原和真定坐镇,这里也依旧留下了五千精锐。
而这一支兵马同样是渤海人,乃是渤海王族中的大氏一族。
这没什么毛病,金兵北归,女真人都回到北国享福去了,留下渤海人、奚人、燕云汉人在这里固守。
真要是被宋军反扑给杀了,其实也不心疼,还省得那些渤海人在朝堂上叫唤。
距离陕州州城还有不短的距离呢,远远的就有妖皇空军回来汇报军情:陕州城有义军在打金兵!
好家伙,这么猛?来的这么巧?
随后前去探查的沂水璇带着三十位妖女王们回来,更是明确了赵恒的猜想。
果然是李彦仙!
赵恒当即就命统制官刘正彦抽调军中三千骑兵先行,大军按照正常行军速度赶路。而他自己则舒展金龙翼当先一步飞了过去。
……
实际上当赵恒飞到的时候,陕州城上的战斗已经到了后期。金兵构筑的真气军阵已经被轰破,义军也已经无法维持大型军阵,而是在疯狂的蚁附攀城。
义军数量要比金兵多的多,足足有三万,却是将金兵分切成了十多个战团,并且已经在城墙上立足。
到了这个份上,战争就进入了最为艰苦的阶段。两方士卒中的修行者真气基本上都消耗的差不多了,真气大阵无法凝聚。
只有一些气场或者宗师境的强者彼此之间构筑小型的真气军阵作为支点,然后大量的士卒蜂拥围攻。
而伤亡也会大量出现,乃至于极限度的挑战士卒的战斗意志和耐力。
战场上刀枪无眼,哪怕是宗师在这种乱战的情况下也不敢说能有多妥当。一旦被耗尽真气,一根铁矛也能将其捅个对穿。
当然,金兵耐苦战,而且装备精良,至少一大半都身披铁甲。乃至于铁甲不齐全的也至少能披个铁裲裆和铁盔,被数倍于己的义军围攻也依旧可以维持阵型。
义军的战斗意志也格外强悍,乃至于有三四个义军围攻一名浑身铁甲的金兵,对方防御力实在太强。
凶性一旦激起来,合伙冲上去抱着那金兵就一把从城墙上跳下,用自己的身体当锤子给予金兵重击。
这些义军应该都是陕州本地人,所谓的乡兵。为了夺回家乡,是真的敢搏命的。
赵恒瞬移到城墙之上,身后一名名妖女王铺展开来,全都举起了被金夫人她们附魔过的狙击步枪。
赤煞机甲上的武器架上也装备了两把狙击步枪。现在金兵与义军绞在一起,没法使用大规模武器。
所以只能采用点射的手段先击杀金兵中的宗师和气场级强者。
真气涌动,子弹在真气的加持下威力暴增,在一名名铁甲金兵身上轰出一道道血洞。一轮齐射下去,战场上超过五十名金兵中的高手就轰然炸开。
来回几轮齐射之后,金兵阵列中就没人能再亮起真气光芒了。
没有了强者作为战场支撑节点,义军蜂拥而上,往往五六根长矛一齐向着一名金兵捅去,却是很快就摧毁了金兵的抵抗阵列。
这一次来的是真巧,即收割了金兵中质量最高最好的一批宝箱,又缓解了义军的战场压力,彻底奠定了这场胜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