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海阳国水军整装待发的时候,林丘的田氏族兵先动了。他们派出疾隼、暴熊、破风三支军队,加上辅兵,共有万余人,在田氏一位大修士的带领下堵住了海阳国水军的港口,不许他们出海,找那个名为“幻屿宗”的山上宗门算账。
海阳国骑虎难下,他们知道这支兵马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代表的是田氏的意思。如果攻打这支兵马,就是公然违抗田氏的命令;如果就此偃旗息鼓,则会成为九州各大势力的笑柄。
就在海阳国举棋不定的时候,南方突然传来消息,鬼林和蒙山同时对他们发动了进攻,名义是“维护正统”,意思就是维护田氏的权威。唐剑圣更是长途奔袭一万五千里,拿下了海阳国三大武库之一的星阳城,让海阳国上下震动。
在此危局之下,海阳国的大小贵族与国主空前团结,他们知道此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他们集结大军,准备与林桂军和蒙山国决一死战。就在此时,高唐国派密使通知海阳国,他们马上就会进攻蒙山和鬼林,逼迫他们退军。
高唐国主李恭这次没有欺骗海阳国,他们真的突袭了蒙山和鬼林。蒙山国畏惧高唐国,马上从海阳国退兵,集中力量迎战高唐国。鬼林早有准备,宗德林坐镇鬼林,迎战高唐大军,唐剑圣却依旧在海阳国四处掠地,毫无退兵的意思。
幻屿宗联合了十几家宗门,杀入海阳国国都,大肆杀戮,据说死伤的百姓超过三十万。就在这些修士杀戮后撤退的时候,正碰上勤王的一支海阳国精兵,一场大战,修士死伤惨重,大败而回。
青州海上各宗门见到海阳国杀死数百名山上修士,大为愤怒,也大举联合起来,有修士数万,大修士就达到十人。他们义愤填膺,准备将海阳国大小贵族,屠戮一空。
林丘派出的田氏族兵接到命令,杀入海阳国,无论仙俗,一律杀光。结果前军大哗,大多数将领拒绝接受命令,尤其是破风军校尉君皓澜,更是带兵马离营而去,算是叛出田氏族军。疾隼和暴熊军中大多数士卒也追随君皓澜。一万大军只剩下不到三千。君皓澜手下兵马超过六千,仍以破风为号。奇怪的是,他们离营出走,哪里来的给养?他们又要到哪里去?
青州宗门修士大军浩浩荡荡杀入海阳国的时候,却遭到了鬼林和海阳国大军的夹击。鬼林和海阳不是正打得你死我活吗?怎么又联合了?此时,高唐国也暂停了对蒙山和鬼林的进攻。青州四国,仿佛有默契一般,一致对外,这个“外”,就是山上宗门。
宗门的修士大军虽然人多,但是没有经过军事组织和训练,在鬼林和海洋国大军的打击下,竟然节节败退。唐剑圣在两军阵前还斩杀了一位大修士的阳神,让这位大修士道行大损。其他大修士见到如此,更不愿意搏命。修士大军只能退到海上,与两国对峙。
修士大军刚退,蒙山又开始趁火打劫,攻入海阳国。就在蒙山与海阳厮杀的时候,一支大军却不动声色地占据了蒙山东北与海阳国接壤的一小块名为“鹏来”的土地,这是从田氏族军中叛逃出来的破风军,首领是君皓澜。
蒙山国没有把鹏来这支破风军放在眼中,他们派出一支数量达到三万战兵的兵马去收复失地,却在鹏来遭到惨败。
本来破风军只有六千士卒,在蒙山大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就在此时,蒙山大军的侧翼出现了万余名不知道哪国的士卒,他们战阵严整,战力超群,不到一个时辰就击溃了蒙山大军。他们没有追击蒙山溃兵,蒙山国主将认为对方是手下留情。事后,这位蒙山国主将评估,就算是正面对抗,自己的三万大军也不是这支后来出现的军队的对手。
这支兵马正是江柳派来支援君皓澜的星火军兵马,由九台将军白苍统领。之所以让君皓澜把兵马带到鹏来,就是因为万山国在此建立了二级大阵,能够传送大量兵马快速支援。
蒙山自此不敢轻易踏入鹏来。
现在,青州有三个大国 —— 高唐、海阳、蒙山,还有两个未封号建国的小国 —— 鬼林、鹏来,相当于有五个国家,再加上修士大军,共六方势力,在青州厮杀不断。
这就是青州的乱状,田氏在青州的权威已经逐渐消散,不但高唐等五国不再听他们的号令,就是山上宗门也因为这次田氏没有出头而抱怨不已,渐渐疏远长山岛。
修士们不能耗在海边,他们还要修炼。但是,没了各国的进贡,这些不事生产的修士拿什么修炼?他们返回宗门之后,有机灵的修士,悄悄找关系要加入各国,为各国效力。高境界的修士准备远走他州,谋求更换门庭。
长山岛,田氏祖师堂内坐满了人,大修士就有十几个,一个个愁眉不展,垂头丧气。
“要我说,就不能惯着这些世俗王朝,我们几个杀过去,杀他个血流成河。”一个大修士满脸通红,显然气愤至极。
“杀人有什么用?杀人就能恢复进贡?”另一个大修士不屑一顾地说。他就差说那个提议杀人的大修士是傻瓜了。
“确实得杀人,但不是这样乱杀,乱杀人确实没有用。”又一个人说道。
“那你说该怎么杀?”最先说话的大修士问道。
“杀人是为了立威,是为了杀鸡儆猴,所以要挑着杀。”此人说道。“因此,我们要先杀叛徒,就是那个什么破风校尉。杀他我们师出有名,各大王朝不会反对。而且,此人势力未成,杀起来比较容易。”
“此言有理。”田氏主事的大修士捻着胡须说道。
“既然要杀他,我去。”最气愤的那个大修士说道。
“好,狮子搏兔用全力,我们这一次一定要保证万无一失。田俭、田仿、颜鹰、崔渚,你们同田仁一同前往,以田仁为主。”大长老吩咐道。
“是。”众人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