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钟相求封
如今虽然天下纷乱,可是不像历史上一样,金兵肆虐导致四处破败,现在的大宋现状只是乱,但是没有烂,故此钟相可以安心的整理自己的力量。
钟相仔细分析了形势,认为目前一动不如一静,他的目标早就选定了君山,可是并没有动手,在他看来,有晁盖这么一个挡箭牌替自己吸引官军火力,自己一方面可以安心发展,一边可以切实的了解一下,将君山当作大本营是否合适。
换句话说,钟相憋着的是摘桃子的心思。
宋江北上后,晁盖秘密的撤离了荆湖,这件事虽然被晁盖严密封锁,但是只能骗得过宋江和折可求,岂能瞒得住眼线满荆湖的钟相。
而且钟相还得到了消息,因为赵桓控制了西军的家眷,又认为晁盖败亡生死不明,一个宋江又只剩下残兵败将不足为虑,于是现在下令折可求和刘法,命刘法带兵回京,折可求则赶奔江南,配合他的老上司童贯剿灭郭进。
这个时候钟相认定时机到了,于是先下手为强,率领人马占据了君山,此时的君山已经成了一座空岛,钟相不费吹灰之力便纳入囊中,之前晁盖兴建的一应基建物事也一股脑儿都归了湘军所有,随即钟相向自己在荆湖各处的党羽发出“举兵起事”的命令。
于是在几乎在一夜之间,一个不次于四大寇的庞然大物在荆湖骤然崛起,天下震动。
但是这次钟相和历史上不同,他起事后并没有急于进兵,而是一边发展,一边秘密派人去汴京向赵桓递上一封急信。
在信中,钟相说的很明白,自己就是想学王伦,如果赵桓同意,他就安安分分的做个湘王(原本无论是王庆还是钟相,都是以楚王为号,但是现在晁盖抢先注册了这个商标,于是王庆变成了魏王,而钟相也只好给自己定名为湘王。),而且他还不像王伦一样不听使唤。
钟相表示,只要赵桓下旨册封他的湘王之位,他不但不再折腾,反而会派兵帮助赵桓剿灭郭进。
如果赵桓不同意也没关系,他就自立为湘王,然后和郭进联盟共同对抗赵宋。
这封信写得一点儿也不含蓄,完全是直来直去,明白的告诉赵桓,湘王老子是肯定要当了,想怎么着你赵桓自己掂量着办,老子耐心有限。
照理赵桓身为天子,不是谁都能给他写信的,但是现在钟相实际上已经取代了晁盖的位置,成为了新的一大寇,虽然知名度不高,但是中书省不敢怠慢,慌忙将心上交给了郑居中郑相公。
郑居中了解到荆湖的现状后,也是大吃一惊,于是直接拿着信闯宫拜见赵桓。
赵桓看到钟相的来信勃然大怒,他妈的现在都怎么了,什么阿猫阿狗的都成了精了,这个钟相是什么东西?名不见经传的玩意儿,赵桓连听都没听说过,怎么突然就窜起来了,而且居然还狗胆包天的给自己这个天子送来含有明显威胁性质的反书。
不过赵桓毕竟算是临危受命做的这个天子,他和他老爹不同,赵佶过去从没想过有朝一日能当天子,故此从小便放浪形骸,当了皇帝以后,靠着自己老哥哲宗皇帝的遗泽又当的是大宋最富庶的太平天子,故此从未压抑过自己的个人情绪,所以做事只凭好恶,做事的时候也是想起一出是一出随性而为。
但是赵桓没他老爹的那个命,当太子的时候就提心吊胆,时常怕老爹哪天一不高兴把自己给废了,特别是自己那个兄弟赵楷得宠以后,赵桓每日里如履薄冰,所以对自己的情绪控制的极好。
登基那天起,先是贼兵围城,随即便是四处烽火,到处都是反贼,在这么多事情的交织下,赵桓虽然年轻,可是性情远比他老爹更为深沉,断不会轻易把情绪都表露在脸上。
强行压下心头的怒火,赵桓先是把几个心腹都叫了来,让他们都传阅了钟相的来信,随即问道:“各位爱卿如何看待钟相此人,荆湖之事如何处置?“
耿南中率先起身道:“官家,微臣以为,这钟相颇似那唐末朱温,倒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对象,官家不妨便赏他一个湘王的虚名,然后用他前往江南对付郭进,无论此二贼谁输谁赢,都对朝廷有益无害。“
自从上次张克公在王伦要两河之事上大出风头以后,无论是耿南中,还是白时中、李邦彦等人都回家对此好好的做了深刻反省,都发现自己在天子面前表现得过于“愤青“了,虽然言辞激烈,却没有任何有营养得话,对皇上头疼得问题没有任何作用。
相反张克公那老儿不急不徐,就那么一派世外高人得模样,抑扬顿挫的几句话,就让天子眉飞色舞,其中的差距当真不可以道里计算。
不要以为贪官和奸臣好逸恶劳,相反,这种坏蛋很多时候要远远比普通人努力的多,因为他们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个不注意不是被自己的同行狙击,就是被清官给扳倒,所谓仕途艰险,绝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其实也不单纯仕途如此,从古至今,走捷径的都是这样,比如后世那些黑社会犯罪团伙,他们不但要防备官方的绞杀,还要注意其他帮派抢地盘。
后世电影古惑仔里面乌鸦的小弟就说了一句大实话:“大哥,我真的很后悔加入黑社会加入东兴帮啊,你就放我一条生路吧。我不想像小丧那样啊,帮你背个黑锅,在苦窑里蹲了五年,现在连安家费也没有。我也不想像大个儿那样,在石硖尾和洪兴帮火拼,手脚都被人砍下来了,眼珠子都被挖出来了,肠子流的满地都是啊,还被人丢到大水沟里面,连尸首都认不出来了。“
结果这个小弟还是被乌鸦砍了双手,可见,只要不想和正常人一样按部就班,只想着一步登天,所面临的危险就绝对要远远超过普通人,故此才有一句老话:“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