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朝堂诸公皆尽默然
作为有记载的和离事件主角,姜尚与姜马氏也算是人族诞生以来比较经典的失败婚姻案例。
毕竟二人之间的三观根本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老姜平日里考虑的都是修道、兴邦、一展胸中抱负之类的事情。
反观姜马氏,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再加上一点市井间的粗鄙之语,若不是宋异人撮合,这二人终其一生可能也不会有什么交集。
不过金吒倒也不觉得这姜马氏的想法有何不妥,毕竟不是自家娘子,姜马氏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金吒本人并不在乎,倒是这姜尚,如果有可能的话,此去西岐等到封神之时再见才是金吒真正所期盼的。
不过这种事想一想也也知道不可能。
姜子牙入西岐无异于为封神大劫按下了加速键,届时像是玉鼎师兄、文殊师兄这般收了徒弟的倒还好说。
像广成子师兄、赤精子师兄那般连徒弟毛都没有一个的,被封神大劫卷入其中那也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虽师出同门,但死道友不死贫道,金吒只是遗憾姜尚这一走,留给自己发育的时间显然更短了。
靠着氪金倒是能把法力储备快速堆叠上去,可关乎修道境界,纵使金吒开了修行双倍外挂,可境界什么的终究还是要看悟性与机缘。
打断了姜尚夫妇的对话,为姜马氏开了些补神安胎的药物,金吒也是邀请姜尚夫妇直接留在府上住下。
反正西岐那边的事也不急于一时,姜尚老来得子,若是连儿子都见不到就打发人去西岐,虽然但是,金吒还是觉得自己这般实在是太过分了。
听到西岐那边金吒已有安排,姜尚也是乐的等自家儿子出生在前往西岐。
既然师弟说没问题,那西岐就一定没问题,就算日后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也不怕……
在此时的姜尚眼中,西岐之地显然还是那个施展胸中抱负的备胎,若是在自家孩儿降生之前被殷商覆灭,那就是你西岐姬家没有呈天命的资本,这逐鹿中原之事还的让师弟来。
不知道姜尚还没完全死心的金吒招呼着府上下人将照料自家母上大人那一套流程给姜马氏安排上。
对于姜尚与姜马氏,李府的下人并不陌生,不过在听到姜马氏怀孕之事,府上的下人还是被吓了一跳。
尤其是抱着金吒长大的母亲贴身侍女小鱼更是直接将手放到了金吒的额头前。
自家少爷生病了?
这没发烧怎么就能在这说胡话呢?
“别闹,这可都是仙家手段。”
打发走了姜尚夫妇还有满脸疑惑的侍女小鱼,处理完政务的金吒也是返回房中开始了自己氪金修行的大业。
靠着龙族的孝敬与自家师姐的支持,金吒的修为与八九玄功的进度稳步提升,而作为当前洪荒的风云汇聚之地,此时的西岐城内,七十多岁的姬昌也是忙的焦头烂额完全失去了往日里西岐圣主的风采。
作为西岐的主心骨,按理说姬昌不应该在臣子面前表露出如此焦急的情绪。
但当初起兵伐纣时有多风光,此时就有多卑微。
南宫适的死对于如今的西岐而言不亚于被人用刀砍断了脊梁,虽说西岐骑兵的建制尚在,但手持化血神刀的余化实在是太猛了。
擦到就死,碰到就伤,虽然除了南宫适之外,西岐城中其实还有不少猛士。
可西岐第一猛士南宫将军尚不能在余化面前走几个回合,让一群凡人去对付截教炼气士的降维打击,除了用人命去拖住那余化的步伐之外,放眼整个西岐城竟然没有一人能够对付着余化挽回西岐现在糜烂的局势。
沉默是今日的西岐议事厅,看着距离西岐城不足千里的殷商大军,姬昌久久无法回神。
虽说西岐的基本盘还在,士兵与粮草不曾短缺,可若是无法解决余化,就算高挂免战牌恐怕也难以拖延他西岐姬家败亡的局面。
站在舆图之前,沉默了半晌,姬昌还是开口询问道:“诸位可有破敌良策?”
姬昌的话语在议事厅中回荡,虽然此时的议事厅中站满了人,但面对姬昌的问话,众人却像是什么都没听见般低着头一言不发。
“诸位公卿皆是我西岐肱骨,想那余化不过汜水关一偏将,昔日南宫将军在时这余化不过是南宫将军手下败将尔,如今那贼子仗着神兵之利伤我西岐大将……诸位公卿当真无谋?”
姬昌满怀希冀的看着场中众人希望此时能有天降猛男跳出来说,那余化不过土鸡瓦犬,末将不才,愿取那余化向上头颅回来赠予君上。
可惜能说这话的猛男基本都被那余化给杀干净了,即便场中公卿有人武艺尚在余化之上也没用。
一开始余化还愿意用方天戟与西岐诸将比斗一番,可只要那余化稍落下风,化血神刀一出,在场的这帮凡人武将有一个算一个,只要被那血色之刃擦破油皮,那么死亡就是唯一的下场。
“父亲!”
见场中公卿无人回应,作为姬昌亲生的长子,此时年龄不过二十多岁的伯邑考拱手站了出来。
“启禀父亲,儿臣伯邑考愿为父亲分忧。”
“考儿,议事不是儿戏,切莫在此说这般胡言!”
“父亲,西岐公卿当面,儿臣岂敢胡言。”
伯邑考躬身朝着姬昌行了一礼道:“我西岐猛将如云,单论武艺,能胜过那余化将军亦有数位。”
伯邑考十分认真的说着,至于伯邑考是不是这么想的并不重要,眼下西岐诸将已经被那余化打得有些失了心气,若此时再不做出些肯定的回应,距离西岐城中哗变恐怕就不远了。
“我儿……话虽如此,然那余化将军手中神刀锋锐,便是龙君所赠宝甲也难挡其锋芒,我儿……”
“父王莫慌,儿以为那余化将军既然使用的是仙家手段,自然也该由仙家反制,儿臣近来寻访西岐境内名山大川,偶遇一位仙长,那仙长与儿颇为投缘,今日儿想将这位仙长引荐给父王,只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