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元佑三年三月初十,宋辽两国终于完成对于前析津府的交接工作。
朝廷在经过整合多方意见,决定在燕云十六州故地设置两路,分别为幽蓟路和河朔路统管两地。
同理在辽西走廊一带和辽东方面,则设置辽东东路和辽东西路两路管辖。
消息传开,大宋上下举国振奋,在这一片欢腾之中,作为京师的汴京城里更加热闹非凡。
家家户户奔走相告的同时,也做好了放假的准备,毕竟韩某人入仕的二十来年间,基本隔三差五就要放假庆祝。
同样的对于商家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一方面他们有了更多安全的销售货物的州府。
另一方面则是假期一多,百姓官吏都要庆祝,这一庆祝,他们的销售额又涨了。
如此普天同庆的大事儿,哲宗小皇帝当然不能免俗,不但召开了盛大的朝会,还定下时间,在韩明班师回朝那一日举行祭天祭祖大典。
好消息是一波接着一波传遍天下,所有人都陷入狂欢之中。
“这下好了,我大宋疆土终于圆满,日后必更繁荣昌盛。”
茶馆酒肆之中许多人都在热烈讨论,他们不论阶级地位,这一刻只有一个身份——宋人!
。。。。。。
大宋内部的热闹氛围没有影响到前线,以韩明为首的军官在接手燕云、辽东等地后,第一时间就在构筑长城防线。
看着一丝不苟完成韩明战略意图的宋军,还没有离去的耶律洪基无奈苦笑。
“大宋这是一点机会都不会再给我们了...”
“国相,开边互市的情况如何了?”
面对大宋的强势,即便是耶律洪基也不能再像曾经那样随意压迫,只能是主动提出‘两国友好,开边互市’的意见。
韩明为了稳住对方,应承了此次的意见,并且决定在辽东一带开边互市,具体要求将由朝廷任命的新任经略使管理。
双方后续针对边境贸易和两国交往达成了一大批意向,基本都是大辽提,大宋应的状态。
毕竟大宋在两国交流中占据了主流,同时大宋在多年的海外拓展后,许多东西都不再外求草原民族。
这就使得大宋有了完全自给自足的趋势,因此对于辽国的要求,大宋都是随口应承,暂时的稳住辽国。
三月十一日,在协调各方后,耶律浚、耶律琮、萧伯玉、耶律良等人率领十万辽军北还,一路沿着顺州、檀州,最后穿过古北口离开燕云,进入辽国境内。
随行的还有萧坦思、耶律撒葛只和耶律特里姐妹,留下了萧观音和耶律特里二人陪着耶律洪基。
除了耶律洪基、萧观音外,以耶律乙辛的大部分相党也随同留在了宋境之内,美其名曰是商讨通商之事。
同样被留下的还有曾经握在萧伯玉手中的八万析津府辽军,他们的任务对外说是护驾。
三月十二日,耶律浚率军北还的第二日,韩明于幽蓟路治所幽州府设立祭天台和祭天碑文。
在和朝廷通过气后,决定在幽州府留下界碑,并上书大宋北伐胜利宣言,以告慰天地皇祗于列祖列宗。
消息传开,整个北境蜂拥而动,全部涌向幽州府准备观看这场北伐胜利仪式。
韩明连夜书写了多份祭天祷文都不满意,最后想到了后世宋濂所写的那份大明立国诏书。
“别怪韩某不是人,奈何诏书更诱人!”
文抄公还能抄的如此理直气壮,韩明也是做到头了。
“大不了以后我再也不抄后世诗词好了,就拿这份祷文作为退役之作了!”
“况且读书人的事儿,能叫做‘抄’吗?咱就是借鉴借鉴!”
这么一想,韩某人心里瞬间好受多了,提笔就写下了那份祷文。
辽国方面在知道韩某人要设坛祭天之后,立马开始打包行李要跑。
毕竟他们都明白,依照韩某人那尿性,估计得往死里喷辽国,就这还不跑,等着飞龙骑脸啊!
耶律洪基没办法,在协商基本完成后,也起驾归国,比起预期的三月十五日,早了两天。
韩明带领集合在幽州府的将帅亲自在北城门送别对方,也算是给了这位暮年皇帝一个体面。
“想当初朕是送别者,未曾想有朝一日,会成了离去者。”
耶律洪基背负双手,看着高大耸立的幽州府,眼底划过淡淡的忧伤。
“世事无常,陛下也是知天命的岁数了,这一点当有心理准备。”
韩明站在对面,接过酒水递给对方。
“不用你提醒朕老了!”
耶律洪基瞪了对方一眼,接过韩明的递来的酒水一饮而尽,身旁不少辽臣想要劝阻都来不及。
“何必忧虑?他韩静远若是想杀朕,朕现在可出不了析津府!”
耶律洪基嘲这帮做样子的大臣,简直就是脑残。
“今日一别,希望他日有缘再会!”
耶律洪基定定的看了一会儿幽州府,然后转头对韩明沉声说道。
“山高路远,一路珍重!”
韩明恭敬的行了一礼,送别这位大辽的皇帝陛下。
耶律洪基转身离去,没有丝毫留念,或许对于他而言,趁早离开这个伤心地,也是一件好事儿。
刚走两步,耶律洪基猛地顿住,然后幽幽的语气从他口中传来:“阿音,你真的不随朕回大辽了吗...”
看着那座高大的背影,萧观音平静的脸上终于绽出一丝苦笑:“陛下...民女若回宫,当以什么身份?”
此话一出,耶律洪基的高大背影瞬间弯了下去,再也不复坚强之意。
“起驾回国!!!”
耶律洪基沉声大喝,落寞的背影让旁观者不由得心酸不已。
“如此好机会真不回去?说不得你回去,耶律洪基很愿意归还你皇后之位。”
韩明回首看着如今洗尽铅华,更加明媚的女人。
“那萧坦思呢?”
萧观音从始至终都不傻,她回去势必会掀起和萧坦思的宫斗,到时候耶律洪基、耶律浚以及皇族、后族会陷入永无止境的争斗之中,这不是他想见到的。
况且一旁还有虎视眈眈的相党,这会让耶律乙辛成为左右局势的力量,这对于大辽来说不好。
“况且我的儿媳和孙子还在你的手里,难道韩相真准备扣住她们一辈子?!”
萧观音的这句话才是真心话,若不是为了萧贞儿和耶律阿果,她才不想和韩明继续接触。
“原析津府皇城后宫,太子妃和太孙都在那里休息,齐国公主殿下在陪同,本相的亲兵护卫统领永曾在保护他们。”
“怎么样?这足够让贵人安心了吧。”
韩明轻松的语气让萧观音心里落下一颗石头。
“多谢韩相。”萧观音礼貌的行了一礼。
“两日后将在皇城墙上举行北伐胜利祭天仪式,贵人和几位殿下若是闲来无事,可以前来参观。”
韩明嘱咐一句,带着郭逵等人返回城内继续忙活仪式的规划。
。。。。。。
当夜,一袭黑衣的程澜带着一队人从幽州府而出,北上跟随耶律洪基退去的方向。
由于辽军队伍庞大,行动缓慢,让程澜等人日夜兼程,反而超过了他们,先行抵达了顺州方面。
“这是韩相的密令,高、刘二位将军看完之后依计行事即可,不要多问、多说!”
程澜见到高遵裕和刘昌祚的第一时间,就把韩明的密信交给二人,然后也不解释,带人继续北上往檀州方面而去。
留下二脸懵逼的高遵裕和刘昌祚呆立原地,不知所措。
“老高,人都走远了,别瞅了。”
刘昌祚怼怼他,指了指手中的信。
“怎么办?老刘,俺突然觉得韩相要搞大事儿...”
高遵裕一语中的,当二人打开密令之后,直接僵立当场,许久没有吭声。
“老高,你说你这个官家的太叔爷一级能不能扛住这事儿?”
刘昌祚把密令揉成一团,扔进火盆。
“有啥扛不住的?咱们只是奉命外调而已,又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儿。”
高遵裕这是准备装傻了。
“听你的,就这么办!”
刘昌祚这句话可把高遵裕搞炸毛,立马呵斥对方。
“什么听俺的?!俺啥也不知道,你别闹!”
高遵裕这个样子让刘昌祚会心一笑,拍拍手离开府衙。
“对,俺也啥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