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塘的乡亲们有了铜板的激励之后做蜡烛更用心了,每日的产量都有所提高。
许多人家是家里的汉子们出去采摘乌桕子,妇人们在家专门做蜡烛。
常家的两个外嫁女儿家里和常家四个亲家那边也有人学了做起来的。
知道他们是村里统一卖的之后也想问问一村长能不能帮着他们一起卖了,村长哪有不答应的,自是要检查质量的,和八里塘村品质一样,大小粗细一样的才行。
几家人回去挑捡了合适的,又同样用一模一样的油纸给包好了,这才拉到村长家里。
村长让村里汉子们轮流跟着去送货,这样也更说明他们没有贪没乡亲们卖蜡烛的银子。
永通商行过年也是不歇业的,年前正是人家货物更繁忙,生意更好的时候。
所以八里塘村到了腊月里,各家各户还在忙着做蜡烛呢。
腊月初十的晚上,常如意就陪着几个哥哥回到了八里塘村。
家里的两位老人可乐坏了,这下孙子孙女们都回来啦,那每天不得变着法儿地给孩子们做好吃的呀!
村长今天还给常家送来了自家养的那两只鸭子下的鸭蛋呢,还说村子里已经有人用卖蜡烛的银子买了一辆骡车。
常老头他们都觉得这可真是件大好事!不过村长又说,其他人家赚的银子也不知道他们打算怎么花,就怕有些人把辛苦挣来的拿去乱花,出去胡吃海喝、花天酒地的。
“这还不好花?年后把家里的娃都送去学堂不就得了,这可是正事儿。还有那没娶媳妇的,也赶紧让媒人上门呀。家里房子能修的也修修,花钱的地儿多了去了”,常老头觉得就这几两银子,还不至于把人逼得露出坏品性来。
“对呀,就是这个理,我得赶紧去跟大伙说道说道”,村长放下几个鸭蛋,脚下生风似的去找其他族人聊天去了。他可真是为这八里塘村操碎了心哟!
今年过年,八里塘村那叫一个热闹!有的家里条件稍好点,就给家里的娃娃们做了一身新衣裳,好在过年时穿。
有的家里破天荒的准备了不少过年的肉菜呢!
还有那懂感恩的人家,把自家地里种的好菜或者自己的拿手好菜提过来,专门感谢林老婆子。
新年的气息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整个村庄。火红的灯笼如同点点繁星,高高地挂在屋檐下,散发着明亮而温暖的光芒。它们宛如一个个热情的使者,迎接着新春的到来。
走进村庄,仿佛置身于一个红色的海洋。小窗花如同精美的艺术品,贴满了每一扇窗户,透露出浓浓的节日氛围。红红的春联整齐地排列在门框两侧,犹如两条守护家园的巨龙,为新年增添了几分庄严和喜庆。
简陋的房屋在过年的氛围中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门前的空地上,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着鞭炮,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若隐若现,仿佛也在为这个欢乐的时刻而欢呼。
屋内灯火通明,温暖的光芒透过窗户洒在院子里。圆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香气四溢。家人们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对过去一年辛勤努力的满足,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这个热闹的团年时刻,村庄里弥漫着浓厚的亲情和友情。人们相互祝福,共同庆祝团圆,恭贺新春。让人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年味。
“小一和小二年后要去京城参加春闱了,打算哪一日启程?”
“奶奶,我们打算年后和夫子们道个别就启程了,应该在正月十八左右”,常宁台回道,他暗自盘算着早些过去也好熟悉一下环境,要到二月初八左右考试,他们的时间还非常充足。
“你们四个商量一下到时候谁陪着两孩子一起去”,林老婆子看看四个儿子,京城路途遥远,难免会有一些风险。她希望有个大人陪着他们,这样她才能放心一些。
“好的”,四个儿子齐声答道,他们都很乐意陪着孩子们去京城,这不仅是对孩子们的关心,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他们都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尽自己的一份力,同时,他们也想要在爹娘面前表现得更好一些。
“到时候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马车,最好是买一辆马车一个车夫”。
“小三和小四想要什么样的书童年后随我们去挑两个”,都忘了这个事了,还是看到大孙子他们回来后才想起没有给小三小四买书童。
小三和小四听到可以去挑书童,都非常高兴的答应下来。他们开始想象着自己有了书童后的样子。他们期待着年后的到来,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挑选自己满意的书童。
四岁多的小十扑闪着大眼睛,好奇地问:“奶奶,我咋没有书童呢?”
“你个小鬼头要啥书童哟,字儿认识你,你可不认识字儿哟。”
“咱们家要是有童生功名了,就有资格用书童啦,小五小六,加油哦!”林老婆子鼓励道。
“奶奶,我们一定会努力的,争取后年就考中!”小五信心满满地说。
“哟,明年不行是吧?”常老二笑着打趣自己的儿子。
“爹,你行你上啊!”小六调皮地一笑,这对双胞胎真是默契十足。他们俩过完年也才十一岁呢,这么小的童生可不多见,那得是神童吧!
“你爹我那是没怎么上过学堂,认的字还是老四教的呢,要是当年像你们现在这样,吃喝不愁,有好学堂上,还有好夫子教,说不定现在都当上状元郎啦!”常老二美滋滋地畅想着。
“二哥,你可拉倒吧,顶多就是个放牛郎。要我说,还是我们家小九最会读书,她要是能去考试,别说明年了,就是今年也能轻轻松松拿个童生回来。”常老三夸起小九来,还不忘顺带损一下二哥。
“那二哥也比你强,反正我现在认识的字比你多!”常老二立刻反驳道。
“我那是没认真学,我怕我稍微认真那么一丁点儿,你们都要对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看我这词用的,一看就挺有学问的吧”?常老三得意道。
“三叔,三叔,你跟三婶可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呀,这肯定是跟我小七哥哥或者小八哥哥学来的吧”,常如意笑嘻嘻地说。
“你咋知道的呢”?常如意心里头想,她能不知道吗?小八哥哥去了学堂后,可喜欢在大人们面前显摆这些成语啦,就爱听别人夸他。
“咱们一家人都得跟三叔三婶学学,活到老学到老嘛,多学点知识,以后总能派上用场的”,常如意给大家鼓劲儿。
常老头和林老婆子对孙女那是一百个支持,“对呀,你们都得跟孩子们好好学习学习,你瞧以前在地里刨食,不认识多少字也能凑合,可现在做生意就不一样喽,既要会写契约,又要会算账,还得会看账本”。
“我这老太婆都不怕丢人,有啥不懂的就问孩子们,你们也别摆那长辈的谱儿,该问就问,该学就学”,这一份学费不就相当于好几个人一起用了嘛,多划算呀。
“以后家里的孩子们要是娶了哪家的小姐,可别到时候人家说啥你们都听不懂哟,那就让人笑掉大门牙了”。
林老婆子说着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娘说的在理”,胡金花立刻拍婆婆的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