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孜如的遗体停灵五日,两日后,安国公府一家老小都来了,大高夫人许氏和小高夫人刘氏,身着素衣扶着已经泪流满面的高老夫人来到昭阳殿。
高老夫人不知是真哭假哭,一进华清宫,就开始哭喊,念叨着高孜如,一路哭到昭阳殿,这其中惹得众人驻足侧目,议论纷纷。
高老夫人和许氏、刘氏先进入昭阳殿,一众晚辈紧随其后,高老夫人一见到高孜如,就全然不顾仪态,甩开许氏和刘氏,一把扑到了高孜如的身边,哭喊起来,“贵妃娘娘啊,我的贵妃娘娘啊!你如何就这样舍我这个老太婆先去了呀!?”
刘氏是高孜如的生身母亲,此刻更是悲痛欲绝,泪如雨下,跪倒在遗体旁,哽咽着呼唤女儿的名字。众人被两人的情绪感染,殿内瞬间哭声一片,悲伤的氛围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连平日里沉稳的高正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高家众人围绕着高孜如的遗体,各自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逝者的无尽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高正深知,此刻的悲痛虽难以避免,但更重要的是查明真相,给高孜如一个公道,也还高家一个清白。他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前路多么艰难,都要坚持到底。
高家众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引来了不少人的注目观看,我接到消息,也迅速赶到了昭阳殿。方正通报一声后,高家众人这才敛了敛心神,带着哭腔对我行礼道:“臣等、臣妇参见皇后娘娘!”
“免礼吧!”我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心中亦感沉重。
殿内的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我缓步走到高孜如的遗体前,轻声道:“高贵妃生前勤勉贤淑,深得圣宠,如今骤然离世,实乃宫中一大憾事。”言罢,我轻轻拭去眼角的泪珠,转身对高正道:“高大人,节哀顺变!”
高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娘娘放心,臣定当继续为朝廷效忠,绝不辜负贵妃娘娘在天之灵。”他的声音虽低沉,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
许氏和刘氏见状,也强忍悲痛,缓缓起身,殿内的哭声也渐渐平息。
我环视一周,见众人情绪稍稳,又出声说道:“我已命太常寺料理贵妃的后事,一切礼仪务周全,定不会有丝毫怠慢。”
高老夫人此时也已止住了哭声,她颤巍巍地走到我面前,老泪纵横道:“多谢皇后娘娘体恤,贵妃娘娘在天之灵定会感激不尽。”
我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温言道:“高老夫人请节哀,高贵妃的在天之灵定会保佑高家平安。”
随着我的安抚,殿内的气氛逐渐缓和,但每个人的心中仍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高家众人平复好了情绪后,还是要守君臣礼法的,外臣们自是要去含元殿给言魏和言陌请安,女眷们则是来到了扶玉阁面见出自高家的太后娘娘——高雌蕊。
高雌蕊端坐在扶玉阁的正中央,面色沉静,眼神中却难掩一丝疲惫。见到高家女眷们进来,她微微点头,示意众人不必多礼,高老夫人率先上前,泪眼婆娑地望着高雌蕊,哽咽道:“太后娘娘,孜如她……她怎么就走了呢?”
高雌蕊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扶起了自己的母亲,语气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母亲,嫂子、弟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孜如去了,我们也需节哀顺变。”
她思虑了良久,最终还是没有告诉高家众人事情的真相,她有自己的打算,也害怕告诉众人真相后,会失了高家众人的支持,害怕她们因此会责怪并疏离自己,只怕到时候自己真的就成了孤家寡人。
刘氏和许氏也纷纷上前,向高雌蕊行礼,眼中满是悲痛与无奈。高雌蕊目光扫过众人,有些心虚地开口:“贵妃的丧事,皇上和皇后都已安排妥当,你们不必过于担忧。如今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齐心协力,稳定朝局,不能让外人有可乘之机。”
高雌蕊的话说得冠冕堂皇,看似是在安慰,实则是告诫,她想要告诉高家众人,无论如何她们都是高家人,是命运共同体,不能让小人传播谣言而破坏高家这条大船,破坏高家历经三代人才建立起的荣耀。
高老夫人坐在一旁,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高雌蕊的话虽在理,但高孜如的死因仍是心头的一块巨石。她深知自己孙女的死,跟高雌蕊有关,但手心手背都是肉,叫她如何割舍!?
刘氏是高孜如的母亲,高正这个大伯哥在自己来后,几次的欲言又止,想必他在高雌蕊处知道了些什么,经过高雌蕊刚才的话语,她们只怕是要掩盖什么真相。
刘氏强忍着泪水,心中已有万千疑问,她深吸一口气,痛定思痛后,缓缓开口:“太后娘娘,皇后娘娘把贵妃的丧事料理的很好,但臣妇心中还有一事不明,还请娘娘告知,她究竟是如何离世的?我们做父母的,总该有个明白。”
高雌蕊眼神微闪,避开刘氏的直视,轻声道:“贵妃之事,实乃意外,是哀家照顾不周,你们就不必再深究了。”
许氏在一旁默默听着,心中亦是疑云重重,但她更为理智,知道此时不宜激化矛盾。她轻轻拉了拉刘氏的衣袖,低声劝道:“弟妹,太后娘娘说得对,圣心难测,我们高家终是一体的,应当以大局为重。”刘氏咬了咬唇,终是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高老夫人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她知道,高雌蕊身为太后,肩上的担子远比她们重,许多事情并非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她叹了口气,对高雌蕊道:“娘娘,我们明白了。高家上下定会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高雌蕊见众人终于平静下来,心中稍感安慰。她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如此甚好。高家百年基业,绝不能毁于一旦。你们各自回去,安抚好家中子弟,切勿再生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