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菁,现在已经差不多巳时中了,县城也不大,就东边那两条大街可以买东西。梅林书院在西边。你还有两个时辰左右逛逛县城,要早点去城门口坐车啊。还有,别跟陌生人搭讪,这里有拍花子的。我要去干活了,就不陪你了。”阮文山人还真是不错。
“我以前来过县城,知道怎么走的,谢谢你,文山叔,我先去书院找我哥。”阮菁真心感谢这个邻居叔叔的。
“那行,我走了。”阮文山看着作中性打扮的阮菁,看着就像个小子,他现在才看清楚。这孩子比他家的姑娘们要老练精明,就放心多了,转身急匆匆的走了。
阮菁站在那里看着阮文山消失在人群中,她才从从容容的逛去东边那两条商业街。
就是在阮秀才夫妻出事那年,原主来过县城,这县城名正阳,人口才三万多,商铺最多的就是阮菁走着的这条,还是比较大型的那种。后面那一条街,那里客栈食肆比较多。
围着两条商业街的四面全是民居,县衙在西门,再远一点就是梅林书院。
阮菁一边走,一边留意着医馆和药铺。半个小时后,走到了尽头。这里有三间医馆,两间大药铺。
医馆,阮菁暂时不去考虑,他们是以治病为主。两间药铺以卖药为主,一间叫“益康堂医药”,一间叫“回春堂”药铺。
阮菁一看到“回春堂”,想起上辈子星爷的那句“回春堂朱二”的经典台词,莫名就想笑。
这“回春堂”店面还真是挺大的,店里面有三个巨大的药柜,有两个坐堂大夫看诊,还有很多人在卖药,生意很好。
阮菁走进去,到了药柜前,这里有三个年纪不一的伙计在忙碌的抓药,称重。
“小哥儿,你想问诊还买药?”一个十七八的伙计见到阮菁,一边扎药包一边问。
“小哥哥好,我有些药材想卖,不知道你们收不收?”阮菁抱着背篓问。
“卖药材啊?去后面那个房间问吧,我们掌柜的在那里。”小伙计指一指药柜后面的那个通道说。
“好的,谢谢小哥哥!”阮菁笑着道谢,便向着伙计指的那房间走去。
那房间的门半开着,里面空间挺大的,一边堆放着分类放置的各种草药,一边放着一套桌椅和一张书桌,一个男人正坐在椅子上喝茶。
“您好,掌柜的在吗?我想卖点药材。”阮菁很有礼貌的轻轻敲了两下门。
“拿进来给我看看?”那个男人把茶盏放下说。
“好嘞!”阮菁推开门快步走进去。
“掌柜好!”在距离那男人三步远的地方停下来。
男人点一下头,他四十来岁的样子,白白胖胖的,穿着一身褐色长褂。见到阮菁一个十岁左右的乡下孩子,雌雄难辨,也就没有做声,用手指一下阮菁的背篓,示意他(她)把东西拿出来。
看掌柜的样子,阮菁知道应该有很多人也是这样来卖药材的。
阮菁把背篓放下,再把咸菜坛子捧出来放在背篓旁边,翻开干草,把裹着布的人参拿出来。
掀开了布,把整棵的人参呈给掌柜的看。
本来慵懒坐着的掌柜,神情一变,眼睛一亮,立刻站起来。
“我看看!”掌柜的自己上手就把人参拿起来仔细的端详着。
主茎粗大,根须茂密。起码三十年以上,是棵好品质的人参!
“孩子,你家大人呢?就你自己来卖?”
“不是的,我爹有要紧的事去梅林书院找我哥哥,他叫我来回春堂卖人参,一会儿就来接我。”阮菁不知道掌柜这样问是什么用意,是想坑她还是怎么的,真真假假的赌一把吧。
“嗯,你来对地方了,凡是来咱们回春堂卖药材的人都知道,这里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掌柜现在的态度好了很多,微笑着看着阮菁说。
“你这株人参品相还算不错的,但是,如果是干的呢就更好了。你们能找到这棵参也算是好运气了,这样吧,我给你一百两,已经是很高的价钱。你也可以去别家问问。”
阮菁以为最多也就三四十两,原来可以有一百两的高价。不过,看掌柜说的大方,手里却是死死的捏着人参,阮菁知道这人参起码超一百两。
算了算了,黑是黑了点,其他地方也未必有这个价格,起码现在比她的预期高了。
“好的,掌柜,我就卖给您了,您能不能给我九十两的银票,然后十两给碎银子?”阮菁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孩子嘛哪里见过这么多钱?就得是这样。
“没问题。”掌柜脚步轻快的走到书桌子后面,小心的把人参放抽屉里,然后又从另外一个抽屉里数出几张银票,几块碎银子。
“哪,看清楚,这张五十两的银票,一,二,三,四,四张十两,十块碎银子,一块一两。”掌柜把钱数给阮菁。
“谢谢掌柜的。”阮菁把银子藏好,抱起背篓准备走了。
“小孩儿,下次有好的药材,记得拿来这里卖啊!”掌柜嘴里说着好听的话,不就是听见这孩子的哥哥在梅林书院读书,卖他一个好而已。人参,有些人一辈子都未必碰得上,能碰上也是上辈子积德了。
“好的,掌柜。”阮菁出来时神色不变。外面还是人来人往的,小伙计也忙得根本没看见阮菁,阮菁就走了。
“哈哈哈!乡下人就是没见识,这人参,转手五百两是没跑了!”
掌柜的一边喝茶一边欣赏着新得的宝贝,欣喜若狂也只能压低声音,很快他就把人参藏在一个只有他知道的地方。看着阮菁藏得那么好,外面的人肯定是没看见阮菁卖什么药材的,柜子里的钱他会补上,反正东家又不常来。
阮菁慢吞吞的到处逛逛,其实,身怀巨款,她是有点害怕的,害怕被人盯上,不过,她留意了好一会儿,都没发现什么异常,于是,就放心了。
想买点什么东西,又没看见合适的,关键是这里好一点的用品食物都贵,她舍不得。
拐到后面的街上,阮菁闻到一股很浓的香味,她抬头看去,香味是从一家“茂记香酱”铺子里飘出来的。
一个妇人正在买,一个小伙计打开一个坛子,用一个勺子挖了两勺装到妇人的碗里。
妇人给了二十文钱,就走了。
才小小的两勺子,就二十文钱,好贵啊,不过也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