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皇帝的位子依旧传承有序,皇帝仍是国家的最高象征;然而实际上,朝政大权逐渐落入了两宫太后手中,而所谓的皇帝就是一个空壳子罢了!
这个时代,不再仅仅属于清朝那位名义上的皇帝,而是成为了“太后”们施展政治手腕、争夺权势的政治舞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这段属于“太后”的波澜壮阔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帷幕……
而这个时候的恭亲王也同样问鼎权力的巅峰。
因为恭亲王奕?是在政变之中出力最多,功劳最大,所以在权力重新洗牌过后,他便被太后封为议政王,宗人府宗令等。
此时的奕?可以说是位极人臣,这个时候他的权力丝毫不亚于两宫太后。
况且京城本来都是他的地盘,所以这些个王公大臣全部都以他马首是瞻。
其次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恭亲王深的洋人的信任,因为在咸丰皇帝外出避难期间,与洋人谈判的事务全部都由恭亲王处理。
一来二往之后,这个奕?便和洋人的关系处理的不错,同样洋人也将他视作自己的在华利益代言人。
大清在摄政王奕?和两宫太后的干预之下开始步入了正轨。
而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大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两宫太后也知道要是想改革就必须先树立自己的威严!
于是太后们便找到了两江总督何桂清和兵部侍郎胜保开刀!
其实找他们二人开刀是理所应当的,首先就是这个何桂清。
咸丰十年的时候,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之后随即进攻常州,可是身为守将的何桂清在面对来势汹汹的太平军之后竟然被吓破了胆子临阵脱逃了!
其次这个兵部侍郎胜保则是在同治元年镇压回民起义的时候虚报战功,收受贿赂,并且强奸妇女,造成的影响十分恶劣。
于是既然要立威自然是拿这两个人开刀最为合适不过!
在摄政王奕?的支持之下,两宫太后下令将其问斩。
斩了这两位大臣之后,两宫太后在诸多大臣心中的形象变得无比的威严!
他们不再轻视这两个女人,他们开始知道这两个垂帘听政的女人都不是好惹的……
立威过后,自然是要改革,于是两宫太后在议政王奕?的帮助之下对军机处,内阁和总理衙门进行了重新组织。
随后又任命汉族,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封疆大吏。
做完这一切过后便开始对那些国内的反动势力进行围剿,最终在清军和洋人的帮助之下,太平天国和捻军全被围歼!
值得一提的是,在剿灭太平天国的时候并不是那么顺利的。
因为太平天国此时此刻已经可说是无比强大的,可是日后这个强大的队伍却是出现了内乱。
首先定都天京获得权利以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间开始生出嫌隙,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
东王杨秀清掌握大部分军政实权,其骄傲专横的作风扩大了他和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的矛盾。
等到清朝的江南大营被打垮之后,杨秀清仗着功劳更逼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洪秀全又怎么能忍受呢,于是便密令韦昌辉和石达开回京对付杨秀清。
韦昌辉接令后立即率兵回天京,包围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及其眷属,在天京城内制造大屠杀,实行恐怖统治,并杀死杨秀清全家老小。
石达开逃往安庆。
韦昌辉的屠杀和暴虐统治激起了天京将士的愤怒,石达开也要求洪秀全惩办韦昌辉,洪秀全遂于11月初处死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
随后石达开回到了天京,洪秀全命他掌管政务,但是对其心存疑忌,加封自己兄弟为王,处处牵制石达开。
石达开这个时候也知道南京是待不下去了于是便率部出走,不过出走后的他很快便陷入清军包围,全部被剿灭。
天京事变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自此,清军抓住了机会联合洋人彻底剿灭了这支强大的反清队伍!
等到两宫太后和奕?做完这一切过后,整个大清王朝开始过渡到了稳定期间,历史上称这一段为“同治中兴”。
然而,尽管被称为“同治中兴”,但实际上这与年幼的同治皇帝并无多大关联。
毕竟此时的他还只是个傀儡皇帝,徒有其名而并无实权罢了。
朝政大权完全掌控在两宫太后和奕?等一干权臣手中,可怜的小皇帝只能在深宫中默默成长,对国家大事毫无决策权可言。
不过那位曾经权势滔天、威风凛凛的恭亲王奕?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也会遭到太后的猜疑和打压。
想当初,他凭借着卓越的才能和过人的智慧,为两宫太后的上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如今,随着局势的变化,他却渐渐成为了两宫太后眼中的一颗钉子,欲除之而后快。
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古老的谚语日后在恭亲王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当恭亲王奕?手握权利便开始膨胀的时候,那么等待他的便是无情的猜忌和迫害。
昔日的辉煌转眼间烟消云散,令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人心难测……
同治四年(1856)年。
在这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一年里,清王朝那看似平静如水的朝堂之上,实则暗潮涌动,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又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帷幕……
此次斗争的主角乃是赫赫有名的两宫太后与权势滔天的恭亲王奕?。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利益的纠葛,曾经在对抗肃顺之时的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竟渐渐分崩离析,最终演变为针锋相对的敌对态势。
真可谓世事无常啊!
昔日还能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战略盟友,转眼间就成了为了争夺权力从而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仇敌。
这般戏剧性的变化,不禁让人们感叹不已。
正应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上本就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友谊,唯有永远的利益才是驱使人们行动的根本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