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饭是自由的,可以随意,亦能讲究,去高端点的粤菜馆最常见的是白蛋白瑶柱炒饭,鸡蛋只取蛋清,加黄酒泡饭成丝的干贝,配上长粒状的丝苗米,干身爽口,咸鲜异常,然而我最爱吃的,依旧是蛋炒饭。
蛋炒饭一般要取隔夜米,因为那样的米含水少,炒起来容易颗粒分明,有嚼头,小学时晚上不知道吃什么好时,母亲便会做蛋炒饭。用中午剩下的米饭,加一个鸡蛋,切一根双汇火腿,淋入酱油,出锅前洒落葱花,便是一大碗香味扑鼻的炒饭。我总喜欢坐在阳台的护栏上,看着马路上来往的车辆,慢悠悠吃上半个小时,那是属于童年的快乐,这份乐趣一直持续到某天,阳台的护栏不方便承受我的体积为止。
但母亲做的炒饭,绝对不是最好吃的,从我小学三年级,开始独自出外转悠,马路上有很多卖快餐的摊子,卖的是泡沫饭盒装的米饭配菜,最贵一份也才五元。我吵着要吃饭盒,母亲就买来一个,里面的东西很不讨人喜欢,和咸菜一起炒的花肉,黄色的卷心菜,还有一点豆芽之类的,实在难吃。自此我便对快餐盒饭敬而远之,但快餐的炒饭,却是别有风味。当时在潮州新洋路一带,有一家砂锅炒饭,用的是小砂锅先把饭炒熟,之后丰俭由人,起步5元,封顶15,我点过15元一份的,用的泰国香米,配两个咸鸭蛋,只取蛋黄,再加香芋丁、松仁、葱花、香菇、腊肠碎,甚是豪华。
而后不知到了几年级,我在电影台看了周星驰的食神,里面出现了一份皇帝炒饭,吹得惊天动地,什么米要放在基围虾里蒸熟,整只鲍鱼榨汁代替酱油,还要加入极品‘官燕’阴阳调和,但作为一个没吃过鲍参翅肚的小孩子,觉得片中还是最后出现的叉烧饭好吃,而叉烧饭作为故事最后的压轴菜品,食神像传递的大约就是在外无论吃多少天花乱坠的东西,可能都比不上一份用感情做的家常小菜吧。所以,独居在外的我,不时会在家做蛋炒饭,吃下去,就好像回到孩提时期,看见在母亲忙碌的身影。
至于那碟浮夸的皇帝炒饭,到是在几年前被一位老师傅提起过。
“你知不知啊,香港有四大食神,原本他们写信给我,要我出任第五食神的,但我婉拒了。”戴着眼镜的老厨师,向我吹嘘道。
我在他的店里点的是鳗鱼炒饭,黏糊糊的,连颗粒分明都做不到。
“我觉得饭太湿了。”
“你不懂,日式炒饭是这样的啦。”老师傅数落道,我只能埋头苦吃,吃完了,他说下次可以试试饺子,当年他在横滨开店,一粒饺子可以卖到15人民币,现在一份15元,我有口福了。
我尴尬笑着,离开了他的店。倒是好奇是否真有四大食神,出乎意料,在不靠谱的百度百科上发现了一则信息: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有线电视台、东方日报、星岛晚报和多间日报举办香港饮食名厨,选出四大名厨戴龙、杨贯一、陈东、许沛荣。里面我只认得杨贯一,他的阿一鲍鱼很有名,至于戴龙,我都见过,他本人在食神里客串,做皇帝炒饭的就是他。
不过也就多记住一个厨师,只是近日赌王过世的新闻的相关链接里,有一则写着:赌王生前最爱吃的炒饭,一份5000大洋,出自食神戴龙之手。
我好奇去看了那份炒饭,它是工整的一个类似被削掉一半的金字塔的外形,那些米挤压在一起,看着没多少食欲,然而软文说食神这份炒饭盛行了三十年,现在不用去香港,在内地都吃得到,然后顺藤摸瓜,便有各种食神在内地走穴的新闻链接。抖音上都可以看见这位先生,脖子上戴着很重的食神奖牌,笑盈盈地炒着饭。
我想那块牌看着很重,戴着炒菜难道不嫌累吗?或许因为他是神,这点重量不算什么,何况那是5000元的饭,比横滨15元一粒的饺子更加金贵。三十年前蛋炒饭,三十年后还可以继续炒冷饭,这就是食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