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罢,李怀德仔细思考起来,他对何雨柱为何熟知港岛局势感到震惊但保持了克制。
即便好奇何雨柱的信息来源,他也明白那是他的秘密并未深究。
在对何雨柱的善意考量之后,尽管动心想去港岛,李怀德明白不能仅仅因为一次交流就冲动行动。
为了避免意外,他决定调查近期的港岛情况以做决策。
离开京城市井前往异乡,还需要征得妻子和岳父的同意。
只有他们的支持,他才有可能成行,否则难以迈出第一步。
于是对何雨柱说:“柱子,你的分析非常有深度,坦白讲,的确,我也该试试去港岛闯一闯,说不定会有所建树,创造新天地。
然而我的境遇你也明白,前往港岛必须要跟我的妻子及岳父协商,得到他们的认同,我才能放下这一切。”
对李怀德的话,何雨柱并无意外,他也深知李怀德不会因为几句鼓励就草率行事。
正如他自己说的,就算做出决定,也需要得到家庭的理解和同意。
明白了,李先生的意思我已经理解。
这个提议确实是我一时兴起的想法,不确定能否成功。
你还是先和岳父他们详谈一下会比较稳妥。
如果哥哥去不了港岛,到时候我们再来讨论,我会尽力看看能否在京城找到其他解决办法。
见到何雨柱能如此理解自己,李怀德心中不禁感动,觉得结识这样的朋友真是太值得了。
如果先前的敬意只是为了让最后的结果顺从,那么面对突发性的提议时,他愿意冒着可能的危险全心帮助并设想一条既可行且前景广阔的道路,这就实实在在证明了何雨柱对他的感情并非做戏,而是出于真心实意。
因此,此刻的李怀德也坦诚道:“好,柱子,你的深情厚谊我李怀德铭记于心。
请你放心,一旦我有这样的机会,必定会给予相应的回报。”
而何雨柱察觉到李怀德态度的改变,抑制着内心的激动,笑容淡淡地回应:“李先生太过客气了,多年共处都是你关照,现在只是为你的事情出谋划策,无需你记得情分。”
说到这里,他还主动转换话题:“呀,不知不觉间我们谈了半个小时了,李先生有其他的事务需要处理吗?
如果没有,我们应该整理一下,准备接待上级来的人员,以免让他们感觉怠慢。”
听到这些,李怀德不自觉看了一眼时间,确认了正如何雨柱说的那样,半个小时已过。
他感叹今天的时光飞逝,并决定商业方面的讨论暂时不提。
同时,他也想到此行的主要目的,随即用柔和的语气对何雨柱开口:“柱子,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告诉你。
其实,在我离开前,我希望你能帮我安排一位朋友在我们的工厂当个学徒。
给他一个工作职位。”
闻言,何雨柱惊诧道:“哦,李先生,是谁有这样的面子,竟然能让你同意这样的事情?这个人是谁,背景如何?”
然后,他又笑着解释道:“李先生别多想,你的请求只是要安排个学徒,我们关系在那儿,我本来该立即应承的。
然而这段时间我认真思考过,计划在我正式掌管钢铁厂之后,做出一些改革,希望能提升厂里的效率以报答高层的信任。
尤其是鉴于这十年的变化,很多一线车间的员工好久没有提升等级和薪酬了。
所以我计划对他们进行能力评估,根据实际表现调整级别和待遇,让有能力者得到升迁,表现一般的则需要被淘汰。
正因为这样,我才会询问您推荐的这个人情况。
如果不是非做不可的人情,也许你可以考虑先别把这个人安 ** 来,等我完成考核后再作决定。”
或者是先离开生产车间,去其他部门待段时间,等时机成熟再调回来?”
听完何雨柱的解释,李怀德先是震惊地望着,随后深有感触地说:“柱子,没想到你有如此魄力去做这件事。”
不过,他必须善意警告,“这事虽然有上级领导支持,但实行时千万得小心,稍有不慎便会捅出大篓子。
万一闹开了对谁都没好处,即使有大人物支持,也可能帮不上你什么忙。”
之所以李怀德要这么说,因为这他知道,尽管何雨柱计划中的改革确能极大地利好轧钢厂,但它并不能仅靠一句指令就轻松执行。
若所有工人晋级,无疑会让多数人心生欢喜,但也仅限于能者,混日子的那一部分人定会不满甚至反抗。
混迹其中的人,不少并非厂领导安插来的亲属或友好单位的熟人,要么就是厂内关系网的衍生品。
剩下的是无关但棘手的一小批,他们不在乎工厂的处置,只要感到不爽,就聚集 ** ,很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到时候何雨柱无法迅速并妥善应对这些挑战,让上面听到风声,即便有高层的支持,也无法确保自身不受到牵连。
这种情况下,工厂领导即使知道问题所在,因无解而不敢担当,自然没人会热心解决这种既吃力也不讨好之事,正如李怀德的情况一样,他深知弊端但无力改变,只能装作没看见。
此刻面对何雨柱,虽然有些担心其鲁莽决策,李怀德一方面佩服他的胆识,另一方面还是真心实意地提示潜在的风险。
“你也清楚这么做可能面临的考验,但我作为朋友还是要提醒,务必慎重考虑。”
何雨柱明白李怀德的担忧并非多余,自己也清楚此举意味着的风险。
然而救厂之路非走这一步不可。
国营企业效益下降正是由于多年以来,关系户泛滥成灾。
这些“关系人士”
往往空吃空做,腐蚀风气,让人累死活累却难获晋升,导致员工动力缺失,业绩江河日下。
只有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才有望振作。
如果这是个通情达理之人,他不会永远任劳任怨,自然也会逐步学会投机取巧。
于是你我不做,众人不做。
就好比村子里的公田制度,大家一起耕作却年年挨饿;一旦田地分配私有化,人人勤劳耕耘,大伙儿都能吃饱。
历史上,国家在经营国营工厂长期亏空后,也开始允许个人承包。
于是原本效益不好的工厂变成了私人财产,多数立刻转亏为盈,承包者也随之致富。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毫不手软地裁撤了厂里无关紧要的关系户,只保留少数自己和有能力的核心团队。
此举不但削减了许多不必要的薪水开支,还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厂务收益因此提升。
很多人都明白这里面的道理,领导者通常都不会愚蠢。
但为什么没有人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涉及的利益网盘太大,许多领导会觉得这样做费力而不受赞誉。
有关联的人不愿意去做;没后台但有能力的人要么不敢要么做不到。
因为对那些有裙带关系的人来说,这样做可能触犯人缘,而这样的暗箱规则对他们是有益的,如李怀德这般。
而对于无后台有能力的人,往往胆怯不敢尝试,因为他们深知即便真的有所行动,也可能毫无成效,甚至会阻碍自己的仕途。
少数敢作敢为的人,不是做不好被有关系者赶走,就是即使表现不错,成果也未必属于自己,因为总有理由让这些功勋易主。
关系网中的他人只需找个借口就能调你离位,让你功亏一篑。
然而对于何雨柱来说,他的行事并不受限于顾虑多,他背后站着大领导的支持,本身也没有官运亨通的渴望,无需担心行动带来的复杂影响。
这正是他比李怀德更能坚定决心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何雨柱之所以决定如此行动,并非他多么无私——一部分是出于为国家出力的意愿,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辜负大领导的信任和期待。
他还记得当他对大领导保证上台后首要解决轧钢厂问题时,对方的激动、赞许以及表达的支持,那种深深的感动铭记在他心…….
因此,这一次,何雨柱内心已经确定,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事彻底解决,哪怕事态再大也绝不退缩,为回报大领导的厚望而竭尽全力。
他深知只要大领导在场,他任何行动的成败都有他庇护。
假如无法坐上这家钢铁厂的一把手,就如同李怀德那样 ** 安安地退出来,那么对别人或许是噩梦,却恰恰符合何雨柱内心的期望,这样他能更专注于商业道路上的努力。
如果顺利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何雨柱深信,在高层的庇护和对未来局势的预判优势下,哪怕是他在钢铁厂的任期有限且未全程管理,也有信心将其振兴,乃至引领它走向光辉之路。
这就是所谓的,“虽然没吃过猪肉,但也看过猪跑”
。
面对这样的境况,何雨柱对自己能否发掘和激励那些有能力的员工、令钢铁厂重焕活力毫不怀疑。
他对着李怀德笑道,明白此事利弊并重。
“谢谢兄台点醒我这些道理,我已经明白了事情的轻重。
无论好处多还是缺点多少,此事我都非做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