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皱眉:“这个这个,张柬之他们居心叵测,我是要防备,现在有你们和魏元忠,情况坏不到哪里去,再等等吧。”
韦氏有些不悦:“你就是优柔寡断,一点魄力没有。魏元忠也不是好鸟,都不把我放在眼里,魏元忠还嫉妒武三思,说武三思不配司空之位。”
李显的脸色一沉:“哼,魏元忠要是这样说,那我要惩罚他。”
韦氏对武三思挤了挤眼,然后说:“魏元忠自以为文韬武略,文武双全,自以为受到母后和你的信任,现在朝中也是目中无人。”
武三思冷笑一声:“魏元忠文武双全我是不信,上次魏元忠领兵打契丹,还是李春晖的功劳,没有李春晖的计划,他魏元忠肯定不行。”
韦氏补充道:“魏元忠带兵几次,从来没有过胜仗,只是运气好,没有过败仗而已。”
李显沉吟片刻:“魏元忠是老臣,最近我很需要他,先处理张柬之他们要紧。不过,神龙之变才八个月,现在就封他们为王,未免他们也会有所怀疑,等到年底再说吧。”
韦氏坚持道:“年底必须办,你不要这样妇人之仁,否则会成为汉献帝。”
武三思也附和道:“皇后说得对,历史上被权臣胁迫的皇帝不在少数,陛下必须尽早做出决定。”
李显倒吸了一口凉气,说:“年底前应该可以解决,明升暗降他们。魏元忠要是也想争权夺利,到时就一起解决。”
神都的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上阳宫仙居殿内,武则天躺在龙床上,奄奄一息。她已经三天没有进食,面容憔悴,生命的迹象正逐渐从她身上流逝。李显、韦氏、李旦、太平公主等人轮流在内殿陪伴着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女皇。
武则天没有说话,已经没有气力。公元705年12月16日夜,武则天忽然要求坐起。李春晖与宫女立即把武则天轻轻扶起靠坐在床头,武则天看着床边跪着的李显、韦氏、李旦、太平公主、武三思等人,说:“你们都来啦,很好,要团结。”
李显哽咽着回答:“儿臣谨记母亲教诲。”
武则天过了许久又开始说话:“显儿,这天下终究是李家的天下,朕将它交还给你,望你能铭记李唐的荣耀,做一个贤明的君主,让百姓安居乐业。朕一生追逐权力,历经风雨,如今方知这权力虽重,却也累人。你莫要重蹈朕的覆辙,要以民为本,以和为贵。朕虽为武氏,但也是你父亲的妻子,朕死后,望你能让朕与你父亲合葬,朕便心满意足了。”
“显儿,朕在位这些年,虽有过错,但亦有功绩。朕希望你不要只看到朕的过错,而忽视了朕为这天下所做的努力。你登基后,要善用人才,广纳谏言,不可偏听偏信。朕的武氏家族,朕希望你能善待他们,莫要赶尽杀绝,毕竟他们也是你的亲族。”
“显儿,你性格软弱,这是你的弱点,也是你的优点。软弱之人,往往更能听得进他人的意见,但作为君主,你也需有自己的主见和决断。朕将这江山交予你,你要好好把握,莫要辜负了朕的期望,也莫要辜负了天下百姓。”
武则天断断续续说完,又过了很久,她看着李旦,说道:“旦儿,你生性宽厚,为人善良,这是你的优点,但在这宫廷之中,太过善良亦是一种罪过。朕将这天下交还给李家,你虽未登上帝位,但你在朝中亦有一定的威望。你要辅佐你兄长,让李唐江山更加稳固。”
“旦儿,朕知道你无心权力,但这世间之事,往往身不由己。你要学会保护自己,莫要被他人利用。朕的武氏家族,若有难,你能帮则帮,但也要顾全大局,不可因私废公。”
“旦儿,你自幼聪慧,朕对你寄予厚望。这天下之事,纷繁复杂,你要多学多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朕相信,你定能成为你兄长的得力助手,为李唐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则天说完昏迷了一会,太医慌忙上前救治,武则天苏醒后,又看向李春晖,然后说道:“显儿,春晖照顾朕这些年,他任劳任怨、劳苦功高,文武兼备,今后可以委任他为国师,勿忘!”李显答道:“儿臣遵命。”
又过了好久,武则天声音微弱,说:“我要走了,大唐江山永固,大唐江山永固万年……”李显等人泪如雨下。武则天断断续续说:“我要走了,不要则天大圣皇帝称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归本宫,显儿,我……要走……了……与……与高……宗……先帝合……葬……”
武则天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二岁。现场一片哭声,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她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为李唐的江山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武则天驾崩的消息如一阵狂风,瞬间席卷了整个大唐宫廷。李显和李旦身着素服,面容悲痛,站在宫殿之中,仿佛失去了主心骨。
李显望着那空荡荡的龙椅,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将肩负起整个大唐的重任。他转身看向李旦,眼中满是坚定:“皇弟,如今母后已去,我们当重振大唐雄风。”
李旦微微点头,眼中同样闪烁着决心:“皇兄所言极是,我们定要让大唐恢复往日的辉煌。”
在武则天的遗诏中,她要求省去帝号,以“则天大圣皇后”的身份回归李氏家族,这一决定在李显和李旦心中引起了深深的共鸣。他们明白,这是母亲对自己身份的一种最终确认,也是对李唐王朝的一种无声致敬。
遵循这一遗愿,李显和李旦对外公布了武则天的新称号,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大唐。人们对于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女皇有了新的认识,她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回归为李家的媳妇,这一转变在民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