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召来的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辟阳侯审食其。审食其和高祖皇帝来自同一个地方,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本事,只是长得还算文雅,嘴巴又特别能说会道,很会察言观色、巴结讨好别人,这是他最擅长的技能。高祖起兵造反以后,因为家里没有人帮忙打理,就任命审食其做了舍人,让他帮忙管理家务。审食其得到这个轻松又体面的差事后,就在高祖家里悠闲地混日子。高祖不在家的时候,家里的所有事情都由吕后来管理。吕后怎么说,审食其就怎么做,他总是点头答应,小心翼翼地执行命令,这让吕后对他非常满意和喜欢。于是,他们每天早晚都聚在一起聊天,就像一家人一样亲密。慢慢地,他们的眼神开始传递暧昧的情意,心里面也开始互相撩拨。太公因为年纪已经很大了,所以不管这些闲事;而他们的一子一女都还很小,哪里知道他们之间的秘密感情呢?这两个人就这样偷偷地走到了一起,居然成功地瞒过了那位老人和小孩,私下里展开了一段短暂的风流韵事。高祖性格豁达,不经意间,竟将自己深爱的妻子(吕后)如同珍贵的佳肴一般,让给了别人(审食其)。起初,他们只是偷偷摸摸地尝试,但渐渐地,这种行为成了习惯。高祖东征西讨,离家越来越远,与家里的联系也越来越少,这使得审食其和吕后更加自由地享受彼此的陪伴,形影不离。当高祖在彭城战败,家属被敌军俘虏时,审食其依然坚定地跟随着吕后,不离不弃。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吕后,愿意与她共赴生死,这份情意确实难得。吕后与太公被囚禁了长达三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审食其始终陪伴在吕后身边,不离不弃。幸运的是,项羽并没有虐待他们,没有对他们使用严酷的刑罚或限制他们的自由。因此,审食其和吕后仍然能够保持亲密的关系,没有遭受太多的痛苦。等到鸿沟和约签订之后,吕后和太公得以摆脱囚禁回到汉朝,审食其一直跟随着吕后一同进入关中。这时,高祖正忙着在江淮地区与项羽争夺天下,对审食其与吕后之间的私情毫无察觉。审食其与吕后的感情日益深厚,就像是一对共同经历过风雨的夫妻,日夜相伴,形影不离。后来,项羽的势力被彻底消灭,高祖登基称帝,开始按照顺序封赏那些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将领。吕后趁机向高祖进言,请求封赏审食其。高祖也认为审食其在保护家属方面确实有功劳,于是封他为辟阳侯。当然,这里所说的“功劳”中,审食其与吕后之间的私情所起的作用无疑要大得多。
审食其得到封赏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对吕后充满感激,这份感激之情简直深入骨髓。从那以后,他更加频繁地进出深宫,侍奉吕后,而且比以前更加尽心尽力。吕后虽然年纪渐长,但性欲却更加旺盛,她只是在高祖面前装得端庄,私下里却和审食其打得火热,整天黏在一起,互相体贴照顾,亲密无间。高祖呢,经常出征在外,身边还有戚夫人陪伴,所以他并不觉得孤单寂寞。只要吕后不来烦他,他就已经很满足了。而吕后呢,则安心地住在宫里,心里巴不得高祖少来,这样她就能和审食其尽情享受二人世界,共度春宵了。有几个宫女,她们心里清楚吕后和审食其之间的私情,但谁也不敢说出去,反而还帮着他们牵线搭桥,因为这样她们能得到一些额外的赏赐。所以,高祖一直被蒙在鼓里,到死都不知道自己被戴了绿帽子。吕后这个人,性欲强又嫉妒心重,高祖一死,她就起了杀心。一来是为了保住太子的地位,二来是为了保护她的情人审食其。她觉得,如果把那些老臣都杀掉,就不会有人再来为难她,她就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了。吕后立刻把审食其叫来,和他商量说:
“皇上已经去世了,我本来打算公布遗诏,确立继承人并开始办丧事。但我担心朝廷内外的那些功臣们各有自己的小心思,如果他们知道皇上驾崩,可能不愿意服从年轻的皇帝。所以我想先不公布这个消息,假装皇上还病得很重,把功臣们都召集来,让他们接受遗诏辅佐朝政。同时,我们暗中埋伏士兵,把他们一网打尽,全部杀掉。你觉得这个计划怎么样?”
审食其听完,心里暗暗吃惊,但转念一想,如果那些功臣都被除掉了,对自己也有好处,于是他就随口表示赞成。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心计划不够周密,反而会害了自己,所以在表示赞成的同时,也提醒吕后要谨慎行事,确保计划的保密性。
吕后心里也有些胆怯,于是又把她的哥哥吕释之等人叫来一起商量。吕释之也赞同审食其的想法,所以他们暂时没有采取行动。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了三天,朝廷的大臣们开始起了疑心,但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只有曲周侯郦商的儿子郦寄,他平时和吕释之的儿子吕禄关系很好,两人经常一起玩斗鸡走马等游戏,互相往来。吕禄私下里和郦寄谈起了宫中的秘密事情,郦寄听后非常着急,立刻回家告诉了他的父亲郦商。郦商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急急忙忙地出门,直奔辟阳侯审食其的宅邸。见到审食其后,他让身边的人都退下,悄悄地对审食其说:
“你大祸临头了!”
审食其本来就心里有鬼,猛然间听到郦商这么说,吓得跳了起来,连忙追问到底是怎么回事。郦商压低声音说:
“皇上已经驾崩四天了,但宫里却秘不发丧,还打算把所有将领都杀掉。你想想,这些将领真的能全部杀掉吗?现在灌婴率领十万大军驻守在荥阳,陈平又奉旨去协助他。樊哙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但周勃已经接替樊哙做了将领,正在北方攻打燕代两地。这些人都是辅佐皇上打天下的功臣,如果他们听说朝廷里的将领有被杀的消息,肯定会联合起来向西进军,攻打关中。到时候,大臣们在朝廷内叛乱,将领们在朝廷外进攻,皇后和太子还能存活吗?你一直以来都参与朝廷的议事,谁不知道你呢?在这个危急存亡的时刻,你没有站出来进谏劝阻,别人肯定会怀疑你是同谋,会跟你拼命。到时候,你的家族还能保全吗?”
郦商那令人心惊胆战的话语让审食其内心惶恐不安。他吞吞吐吐地说:
“我……我其实并没有事先知道这件事!既然外面有这样的谣言流传,我会去向皇后禀报的。”
他试图通过否认来逃避责任。
郦商告别之后,审食其立刻进宫去告诉吕后。吕后一听,觉得消息已经走漏,原来的计划无法实施了,只好作罢。但她还是嘱咐审食其,让他转告郦商,千万不要把这件事传扬出去。审食其当然答应了,他立刻去找郦商,把吕后的话告诉了他。郦商本来就是为了确保朝廷内外的稳定,怎么会轻易把这件事说出去呢?他让审食其回去告诉吕后,让她尽管放心。于是,吕后就下令公布高祖驾崩的消息,并允许大臣们入宫哭灵。从高祖驾崩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天多了。高祖的遗体被装入棺材之后,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就被安葬在了长安城的北边,这座陵墓被命名为长陵。群臣们向皇太子进言说:
“先帝出身卑微,但能够拨乱反正,平定天下,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功德无人能及,应该被尊称为高皇帝。”
皇太子采纳了群臣的建议,给高祖定了谥号,从此以后,后世就称他为高帝,也叫高祖。又过了两天,年仅十七岁的太子刘盈继承了皇位,他尊称吕后为皇太后,奖赏有功之人,赦免罪犯,广施德行和仁爱。后来,他在宗庙里的谥号被定为“惠”,所以人们都称他为惠帝。
当那份带来好消息的诏书一经发布,就迅速传遍了四面八方。燕王卢绾听到樊哙领兵出击的消息后,原本就不想与汉军交战,于是他自己带领着宫人、家属以及数千名骑兵,躲到了长城下面,打算等到高祖的病好了之后,再进京朝见并请罪。然而,当惠帝即位的消息传到北方的边陲时,卢绾料到太子已经登基,吕后肯定会掌握国家大权。他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再冒险回来送死,于是带领着手下的人投奔了匈奴,匈奴则封他为东胡卢王。这件事的具体经过会在后面的故事中讲到。
当樊哙抵达燕地时,发现卢绾已经逃走了。燕地的百姓其实并没有参与反叛,所以根本不需要对他们进行征讨,他们自然就敬畏并服从朝廷。樊哙在蓟南驻扎下来,正打算再次出兵追捕卢绾,突然有一个使者拿着符节来到他面前,命令他到祭坛去接受诏书。樊哙问祭坛在哪里,使者回答说在几里外的地方。樊哙虽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但也只好跟着使者前去受命。走了几里路后,他们来到了祭坛前,只见陈平已经站在祭坛上开始宣读诏书,樊哙不得不跪下听命。樊哙才听到诏书内容的一小部分,突然之间,从祭坛下面冲出来几名武士,迅速将他按住,把他的双手反绑在背后,将他牢牢绑住。樊哙正想要大声吵闹,这时陈平已经读完了诏书的内容,他飞快地走到祭坛下面,把樊哙扶了起来,并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听完陈平的话后,樊哙才安静下来,不再说话。接着,陈平指挥武士们将樊哙送进了囚车。樊哙身边只有几个随从,他们看到樊哙被抓住,就想转身逃跑。但恰巧周勃看到了这一幕,他走出来大声喝止了他们,并命令他们与樊哙一起同行。于是,周勃和陈平分道扬镳,周勃向北而去,陈平则押着樊哙一同向西返回。这其实是陈平又一次巧妙地运用权谋。可以说,除了他之前着名的“六出奇计”之外,这又是一次精彩的计谋。周勃迅速赶到樊哙的军营,拿出诏书给将士们看,将士们一直都很敬重周勃,再加上他现在是奉诏来接替樊哙的职位,所以他们也不敢怠慢,都听从周勃的命令。周勃就这样顺利地接任了指挥权,没有遇到其他麻烦。而另一边,陈平押着樊哙正要进入关中,却突然接到了高祖的另一道诏书,命令他前往荥阳去协助灌婴,同时要求他尽快派人将樊哙的首级送到都城。陈平和传达诏书的使者原本是认识的,所以他们两人就私下交谈了起来。使者对陈平的谋略非常佩服,而且他也知道高祖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所以觉得不妨先缓一缓再回复。于是,使者干脆就和陈平一起住在了驿站里。他们在驿站里悠闲地过了两三天,果然传来了高祖驾崩的消息。陈平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从驿站出发,先行一步赶往关中,同时让使者代替他押送樊哙,随后再跟上来。使者还想再详细问问情况,但陈平已经加快了一鞭,像风一样快地赶往关中了。看来他又要开始搞出一些新花样了。
各位请注意!陈平之所以不急于诛杀樊哙,主要是因为他考虑到吕后和她的姐妹。幸运的是,他事先有所预料,所以还保住了樊哙的性命,但樊哙已经受到了侮辱。而樊哙的妻子吕媭,可能会再次从中作梗,说些坏话,这样仍然不好。所以,陈平觉得不如赶紧进宫,看情况随机应变,做好防备。他确实是个足智多谋的人。计划一定下来,就刻不容缓,所以他匆匆赶往都城,直接来到宫中,在高祖的灵前跪下,一边拜一边哭,泪水像下雨一样流下来。吕后一看到陈平,就急忙从帷幕后冲了出来,询问樊哙现在在哪里。陈平这才擦干眼泪,回答道:
“我奉旨去斩杀樊哙,但考虑到他为大汉立下了大功,所以不敢轻易对他动手,只是将他押解回京,等待您的发落。”
吕后听了陈平的话,怒气才渐渐消散,转而高兴地说:
“到底是你能顾全大局,不胡乱行事。那樊哙现在到底在哪里?”
陈平又回答说:
“我听说先帝已经驾崩,所以急忙赶来奔丧,樊哙应该也很快就会到达都城了。”
吕后听后非常高兴,就让陈平出去休息。但陈平回答说:
“现在宫中正在举行大丧之礼,我愿意留下来担任守卫。”
吕后说:
“你长途跋涉,太过劳累,不应该再担任守卫,你还是先去休息几天,然后再来守卫也不迟。”
但陈平坚决地磕头请求说:
“新皇刚刚即位,国家大事还未安定,我受到先帝的深厚恩典,理应为新皇效力,来报答先帝的恩情,怎么敢害怕劳苦呢!”
吕后觉得再拒绝陈平也不好意思了,而且她听陈平句句都在为新皇着想,心里更加感激。于是,吕后温和地称赞陈平说:
“像你这样忠诚的人,真是世所罕见。现在新皇年纪还小,非常需要人指导。我想请你担任郎中令,辅佐新皇,这样我就能放心了。这也算是你没有忘记先帝的恩情!”
陈平立刻接受了这个职位,并向吕后表达了感谢,然后起身告辞。
陈平刚走出去不久,吕媭就进来了,她跑到吕后面前,哭着为樊哙申冤,还说陈平实际上是主谋想要杀害樊哙,应该受到惩罚。吕后听后,不高兴地说:
“你也太冤枉好人了,如果陈平真的想要杀樊哙,那樊哙早就死了,怎么还会被他活着押解回来呢?”
吕媭回答道:
“他是因为听说先帝驾崩,所以才改变了计划,这正是他的狡猾之处,我们不能轻易相信他。”
吕后说道:
“这次去燕地,路途遥远,有好几千里,往返一趟需要几十天的时间。当时先帝还在世,曾命令他立即斩杀樊哙的首级,如果他真的斩杀了樊哙,我们也不能责怪他擅作主张。怎么能说他是因为听到消息才改变计划的呢?况且你和我都在都城,都不能想出办法来解救樊哙,幸好陈平保全了樊哙的性命,还带着他一起回到京城。这样的恩惠,我们应该感激才对,想必你也有良心,为什么要恩将仇报呢?”
吕后的这番话,让吕媭无言以对,只能灰溜溜地离开。没过多久,樊哙就被押解到了京城,吕后随即下达了赦免的命令,将樊哙从囚徒的身份中解救出来。樊哙进宫去向吕后道谢,吕后问他:
“你的性命得以保全,到底亏了谁的保护?”
樊哙回答说多亏了太后的恩典。吕后又问:
“除了我之外,还有其他人吗?”
樊哙想起了陈平在他耳边说的那些悄悄话,心中满是感激,于是回答说还有陈平。吕后听后笑道:
“你倒是还有良心,不像你的妻子那样糊涂!”
这一切都在陈平的预料之中。于是,樊哙又转向陈平表示感谢。聪明人终究会占便宜,陈平不但没有因此惹上祸端,反而从此得到了吕后的宠信。
吕太后在掌握了绝对权力之后,回想起以前试图诛杀各位将领却未能成功的经历,觉得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如果宫中的事务都由她来主持的话,那么她生平最痛恨的人,莫过于戚姬了。现在戚姬落在了她的手里,她怎么可能让戚姬活下去呢?于是,吕太后立刻命令宫中的仆人,对戚姬进行严厉的惩罚,按照将头发剃光、用铁圈束颈并罚作奴隶的刑法来对待戚姬。可怜的戚姬,她那原本浓密乌黑的长发,被宫中的仆人全部拔掉,还被要求脱下华丽的宫装,换上粗糙的褐色囚衣,被囚禁在永巷的深处。她每天被迫舂米,而且数量还有限制。戚姬平时只知道弹琴唱歌,从未做过家务,她那双原本娇嫩柔软的手,哪里能承受得住沉重的米杵呢?然而,吕太后的命令非常苛刻且严密,戚姬想要不遵从也没有别的办法。虽然她可以选择自杀来结束这一切痛苦,但她却没有这么做。无奈之下,她只能勉强挣扎着,拿起米杵学习舂米。每舂一回,她就忍不住哭一回。她还编成了一首歌,一边哭一边唱,歌词大意是:
“儿啊,你是王,而你的母亲却成了阶下囚!我每天都在舂米,到了傍晚就常常觉得自己离死不远了!我们相隔三千里,又有谁能替我去告诉你这一切的苦难呢!”
这首歌中的寓意,是戚姬在怀念她的儿子赵王如意,“汝”指的就是赵王。然而,这首歌被吕太后听到了,她非常愤怒地大骂道:
“你这个贱奴还想依靠你的儿子吗?”
说完,她就立刻派人火速前往赵国,召赵王如意入朝。但是,赵王并没有立刻前来,第一次派去的人没有带回赵王,第二次派去的人也没有带回赵王。吕太后更加生气了,她问明了派去的人,得知是赵国的丞相周昌一个人阻止赵王前来。周昌对朝廷派来的使者说道:
“先帝曾嘱咐我好好辅佐赵王,现在听说太后要召赵王入朝,这明显是没安好心,所以我不能送赵王去京城。另外,赵王最近也生病了,不能遵从太后的诏令,只能等到他日再说了!”
吕太后听了这些话,心里暗自思量,周昌在这里捣乱,本来可以把他抓起来审问,但念及他以前在为废立太子的事情上据理力争,也算是有功劳的,所以这次不得不稍微照顾一下他的面子。于是,吕太后便想出了一个调虎离山的计策,征召周昌入京,周昌也不得不前来。等周昌进宫拜见吕太后时,吕太后怒气冲冲地斥责他:
“你难道不知道我恨戚姬吗?为什么不把赵王带来见我?”
周昌毫不畏惧,直言回答:
“先帝把赵王托付给我,我在赵国一天,就应该保护他一天。况且赵王是皇帝的亲弟弟,也是先帝生前最疼爱的儿子。我之前极力保全皇帝的地位,得以获得先帝的信任,无非也是希望我能再保护赵王,避免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如果太后只是因为个人的私怨而召见赵王,那我怎么敢参与其中呢?我只知道遵守先帝的遗命罢了!”
吕太后被周昌说得无言以对,只好让他先退下,并且不再派他回赵国。接着,吕太后立刻派使者火速去召赵王入京。此时的赵王已经失去了周昌这个得力助手,没有人再为他拿主意,所以他只能无奈地遵从太后的命令,前往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