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谢长安用皇城的说书先生讲过几回故事之后,皇城里的贵人们也喜欢上了说书先生。
每次皇城有什么大的风波,都是各大茶楼的说书先生最先知道。
后来贵人们思路打开了,不仅仅是说书的,唱戏的、杂耍的、青楼姑娘唱的曲,甚至街边孩童的童谣......
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好不热闹。
受益的反而是皇城的老百姓,茶余饭后,一场又一场大戏等着他们去欣赏。
生活一点都不单调了呢!
这件事后来还被皇帝给知道了,他也亲自听了几场说书,看了几场大戏。
之后,他便派了禁卫军日夜盯着皇城里的那几个名角,但凡要对他们下黑手的,那必然就有问题。
这样一来,还真被他逮着了几只小鱼小虾。
这一次,乐安郡的事情就是先从说书先生口中爆出来的,紧接着,皇城最有名的临风戏社又新排了一场大戏,再然后,才是乐安郡的受害者入皇城。
怪只怪这位前郡守给自己的人设立的太好,等下一任郡守一点点揭开他的真面目之时,他就显得更加面目可憎,而后来者也会凭借此快速获得民心民望。
“借刀杀人这一招实在是太好用了,屡试不爽,百用不厌!”眼看着府衙前围观的群众群情激愤,开始一起讨伐堂上的府尹,叶景辰忍不住感叹。
“事不过三,再好用,两次也到头了,再用势必会被他们察觉到。”作为谋划了这一切的人,谢长安的表情却很平静。
叶景辰不以为意,“没关系,三十六计我们才用了几计?等用完之日,也该还大渊朗朗乾坤,清平盛世了!”
“你对你那个便宜爹还真有信心!”谢长安嘲讽道,“你这跟忠勇侯望子成龙有什么区别?”
“忠勇侯做错了什么?总要被你拿出来鞭策?”叶景辰笑着问。
“啊...嚏...”
“啊...嚏!”
忠勇侯府之中,忠勇侯突然就打了两个响亮的大喷嚏。
“一定是云舒那个兔崽子在心里骂我!”他恨恨道。
“啪——”
正所谓一物降一物,侯府的老夫人随手给了自己的不孝子一个大巴掌,“别把什么事都赖在我的乖孙头上!”
“还乖孙呢?太子殿下的其他两个伴读县试、府试皆是案首,您那乖孙若是连县试第一场都过不了,怕不是要沦为整个皇城的笑柄?”忠勇侯委屈的摸着自己的脑门,敢怒不敢言。
老夫人却不以为意,霸气护孙:“过不了就过不了,堂堂忠勇侯府,难道还养不起我乖孙一个?”
“你要是敢因为这事不认我的乖孙,老太婆就随着乖孙一起离开忠勇侯府,你就等着被人戳脊梁骨,被陛下问责吧!”
“儿子只是吓唬吓唬他,让他能够全力以赴,儿子哪敢不认他?”忠勇侯苦着脸说。
自从逆子出生之后,他在这个家里的地位急剧下降,从宝贝疙瘩变成了惹人嫌,他要是敢不认逆子,他老娘就能把他扫地出门!
小胖子书读的一塌糊涂,却惯会花言巧语,哄的家里的两个女人把他当眼珠子一样护着,可她们能护他一辈子吗?
将来入了仕,他的同僚、上下级官员难道会吃这一套吗?
孩子不上进,还是打少了!
看完府衙的热闹,就到了吃午饭的点。
午饭是在醉仙楼吃的,最近这几年,皇城说书先生盛行,为了能吸引客人,醉仙楼也请了说书先生来大堂说书。
说书先生所说的,正好是现任安乐郡郡守在安乐郡的种种仁政和义举。
这四年里,他们陆陆续续拉了不少世家下马,王家顾家甚至姬家都有,还有许多中等世家,主打的就是一个均衡。
当然,不仅仅是世家,皇亲国戚,朝中重臣的附庸,只要是为官不义为富不仁者,都有可能会成为他们的目标。
这样一来,最大的得利者就变成了皇帝。
在朝臣、勋贵与世家心目中,原本多疑又自私自利自大的皇帝突然就变得高深莫测了起来。
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些事情的幕后主使者是皇帝,然而只要有忠君护国的镇国公府和谢家军在,他们并不敢轻易向皇权发起挑衅。
而对皇帝这个局外人来说,每一个贪赃枉法的官员落马,都是对皇权的藐视!
不管是世家、勋贵还是朝臣,不听话的,敢糊弄他的,都得死!
叶景辰是一点都不介意把皇帝摆在明面上替他顶住炮火的,毕竟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大渊国富民强,让皇帝能够青史留名,皇帝最后一定会感激他的!
“京兆府尹这个位置,已经钓了七条鱼,惹得皇城各方势力针锋相对,最多只能再让他们争抢两次,它就会从香饽饽变成人人避之不及的麻烦,到时候,这个位置就该稳定下来了。”叶景辰提醒谢长安。
也该稳定下来了。
京兆府衙是皇城的门户,换的太频繁,容易让宵小之辈钻空子。
一直以来,叶景辰只负责出谋划策,从不过问谢长安手底下到底掌握着多少能人异士。
而且,他的谋划往往只是灵光一现的念头,很模糊的概念,将这个概念具体化,并且真正实施出来,都是谢长安在做。
叶景辰以前爱读史书,也爱看兵书,权谋和宫斗小说影视剧都看过不少,大局观又是生来就有的,千奇百怪的念头有很多,且时不时就能冒出来。
他乐于跟谢长安分享这些,因为谢长安总能从他的念头里得到启发,谋划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他喜欢跟谢长安的合作,如果以后他做皇帝了,手底下能多几个像谢长安这样的臣子,他梦想的咸鱼生活就指日可待。
临渊书局,是皇城这几年兴起的一间书局。
书局卖书,也收书,最主要的是还能让人免费看书,甚至识字。
书局之中收录的书籍很多,其中不乏世家大族收藏的珍品和孤本,当然,能摆在书局供人观看的,都是手抄的复本。
为了抄录这许多孤本,文华殿里人人都练出了一手能拿得出手的好字。
书局是安国公府开的,门口的匾额是皇帝亲笔题字,皇城很多人都看不惯这间书局,却又无人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