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伍平怎么把皇帝带歪,要伍平自己说,那皇帝能有这想法,也是人家本来就不贪权,心胸宽广放得下,不然他哪有那本事把一个皇帝带歪啊。
林锦璇本想着,如果实习皇帝真要登基的话,算上登基之后她可能还要在燕京待一段时间,顶多一年半载的她应该就能出发去荆州了。
结果事情跟她想的完全不一样。
在确定了实习皇帝真的能顺利接手朝政之后,新帝登基的事自然就要放在明面上开始商讨了。
登基大典需要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准备,选定什么时间也是个需要细细商讨的活,此外这时候实习皇帝还注意到底下呈上来的折子,言明今年部分地区雨水比之往年少了很多,收成上会受影响,但还在可控范围内。
但那几道折子里,真正要紧的不是今年的雨水问题,而是其中隐隐透露出的另一重信息——雨水减少,是单单只今年,还是明年甚至后年也会如此。
一年的收成减少或许没什么,但要是年年都因为雨水问题导致收成减少,时间长了也是会引出大问题的。
而最糟糕的是,便是这雨水减少会不会是某种预兆,比如……大旱。
于是原本准备看新帝登基之后就带着妻子离京游山玩水的皇帝眼瞅着几年内是要在京中做个吉祥物了,朝中也为了要不要提前做准备吵了起来,也有人开始讨论雨水的减少会不会导致今年已经有地方出现了灾情云云。
这种情况下,还要准备登基大典,就很让人头疼了。
一是新帝登基是大事,是要昭告天下的大事,肯定不能轻飘飘就过去了,该有的牌面不能少,否则岂不是有损国威?
二则是,如果真的出现了灾情,这种时候,按照往年的习惯,皇帝是要带头节俭的。
那这两件事撞一起,不就让一些被皇帝点出来准备大典的一些官员开始头疼起来。
一边要花钱,一边又为了稳定民心省钱,头疼不?
虽然也有官员觉得,雨水减少也不算是什么大事,粮食产量最大的几个州目前收上来的粮税也不少,便是明年真遇上灾年,那也救援得过来,如今他们的粮仓可充实的很,不怕遭灾。
这就是想法简单的了。
便是林锦璇这个作弊的,收到消息都有些紧张起来,虽然如今各处的情况对比上辈子已经好了很多,但……
上辈子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惨状实在给了她极大的震撼和心理阴影,即便如今从各方面来说情况都比上辈子好了很多,但在察觉到同样的事即将发生的时候,她依旧会紧张。
她还是会担心、会害怕,那样的人间炼狱,她实在不想再经历一次。
八月初的时候,在如今还未正式退位的皇帝示意下,未来新帝的登基大典便定在了正月初一。
在定下这个日子的时候,实习皇帝私底下与其嫡系一脉议事的时候,出于对实习皇帝着想,有一名官员曾经建议实习皇帝推迟登基的时间,看看明年的情况再说。
不然 ,这新帝刚登基,就撞上大灾,实在不祥,也容易让人说新帝的不是,对新帝登基产生质疑。
别说这大灾为什么非得跟龙椅上的人扯上关系,反正事情就是这么个事,遇到大灾大难,皇帝就得下罪己诏。
这要是明年不出事也就罢了,这要是真出了什么事,新帝刚登基,还什么都没做呢,先下个罪己诏,记在史书上也不好看啊。
但是这个建议被实习皇帝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实习皇帝的说辞跟想法也简单,他这时候登基可能遇到这种问题,难道父皇在位的时候出现这种事,就不需要下罪己诏了吗?
他既为人子,父皇将这个江山交到他手上,便是希望他承担起这江山社稷的责任,如果他遇到事情不想着如何解决,为了一点名声和脸面就退缩,他又有什么脸面接过父皇手里的担子?
又如何能获得百姓们的信任?
事情还未发生就先退缩,实在非大丈夫所为,若他真那么做了,也枉为人子。
也实为不孝。
随后实习皇帝也没责骂那位提出建议的官员,但想也知道,想出这么个馊主意的官员,实习皇帝以后也不太会重用了。
于是直到皇帝亲自开口定下正月初一新年第一日为登基大典,实习皇帝也是直接答应下来,一句多余的话都没说。
林锦璇也是后来才知道还有这么个插曲,对于以前的太子,如今的板上钉钉的新帝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并不意外。
倒是宣连瑾说了一句:“还算他有担当。”
彼时林锦璇与他带着孩子一块儿用膳,闻言侧头看了他一眼。
宣连瑾目光落在一旁正在努力抗拒奶娘喂到嘴边萝卜的云韶,不轻不重地喊了一声:“云韶。”
云韶与云韶马上就要满周岁了,这会儿两个小家伙已经能自己下地走一圈了,只不知道为何,一直没学会说话,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其他原因。
明明林锦璇与宣连瑾都能感觉到,他们的这对儿女似乎比寻常孩子更聪慧一些,才几个月的时候就好像能听懂大人的话,眼神也很灵动,但就是不开口,便是有时候急了,也只是啊啊的叫。
而姐弟俩自个儿交流的时候,甚至不用开口,只互相看一眼,就好像能交流了,旁人都没办法插进去,也不知道他们到底交流了什么。
不过林锦璇跟宣连瑾都不是急性子的人,便是照顾两个小家伙的丫鬟奶娘都有点着急,私底下努力教两个小主子叫父王母妃,他们这对当爹妈的却是并不着急。
说句不好听的,就算孩子这辈子都不会开口说话,又或者并非他们想的那样聪慧,他们也不是很介意。
他们养的起。
也不会因此就厌了他们。
林锦璇一开始还想照着系统里那些书籍提前教点东西,后来忙起来也顾不上,后来她也顾不上了,她自己都忙得要死。
然后她突然就想明白了——干什么非得逼孩子,万一她的孩子长大之后没那么大志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