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太和殿。
元帝一来,司农寺卿就出列汇报各地的红薯与土豆的种植情况。
“陛下,京城附近的州县都响应朝廷的号召积极种植红薯和土豆,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的种植亩数也未曾递减。”
司农寺停顿了一下,“但其他偏远的州县,红薯和土豆的种植情况堪忧。
许是当地官府宣传不到位,许是百姓有所担忧,种植红薯和土豆的农户寥寥无几。”
元帝听言,眉头微皱,“传朕旨意,让各偏远州县官府加大宣传力度,务必让百姓知晓这两种作物的好处。
这一季百姓不敢冒险尝试种植新作物,朕可以理解。但下一季,百姓若是还没有种植红薯和土豆,那他们的官就不用当了!”
这时,礼部尚书出列道:“陛下,可让地方官员以身作则,先在自家田地种植,做出表率。
百姓见朝廷官员都种植新作物,或许会放下心中的担忧。”
元帝点头,“此计可行,地方官员若不照办,严惩不贷。”
江尚书接着说道:“陛下,还可许下承诺,百姓若种植红薯和土豆没有收成,官府会给予一定的钱粮补贴,打消他们的顾虑。”
“此计也可,两位爱卿的计策一同实施,户部尽快拟出补贴方案。”
“诺。”
元帝目光坚定地说:“朕定要让红薯和土豆在我大元各地生根发芽,让百姓都能吃饱饭。”
众臣齐声道:“陛下圣明。”
这时,外面传来一道洪亮的声音,“陛下,吐蕃的使臣队伍已经行至城外三十里地。”
自大夏出兵东突厥后,原本还计划来夏的新罗、高句丽、百济等外邦使臣通通来信表示有事来不了了。
元帝和文武百官都知道,那些外邦使臣不是有事来不了,而是怕大夏败给东突厥,大夏沦陷,危及自身安全。
西域的使臣也在内乱结束后,留下求学的学子,便也找理由回去了。
阿依木和阿依娜姐妹俩在中元节过后,随裕王到封地上生活了。
现在过得怎么样,不好说。
元帝听到殿外禁军的通报,很是意外吐蕃会如约而至。
大夏之前虽然没有收到吐蕃的来信,但大家都以为吐蕃也和新罗那些外邦一样,不会来了。
见元帝迟迟没反应,左相出声提醒道:“陛下,吐蕃前来,我朝应当派人前去迎接。”
听到这话,元帝回神说道:“鸿胪寺卿,江月漾,你们速带人前去迎接。”
“臣遵旨。”两人应声退出大殿。
待两人走后,元帝又命礼部和太常寺准备设宴款待等事宜。
有一将军出列说道:“陛下,吐蕃人向来好比武,不如准备一场擂台比武招待他们?”
“仇将军,你提议比武招待他们,是想找回场子吧?”说话的官员,声音里带着浓浓的笑意。
“是又如何?”
上次吐蕃访夏的时候,提出和大夏的将士比武,仇将军自信上场比试,结果不敌吐蕃的勇士,惨败。
那一顿耻辱,他一直记着,就等着这一天呢!先前以为吐蕃不会来,他还郁闷了好久。
元帝瞥向下方的仇将军,思考着比武招待吐蕃的可行性。
他对当年的比武也一直耿耿于怀。
虽然大夏最后略胜一筹,但想他泱泱大夏,对上小小的吐蕃竟只是略胜一筹,胜了也是一股子耻辱。
兵部尚书出列附和仇将军的提议,“陛下,微臣以为比武招待甚好。”
“臣附议!”
“臣附议!”
大殿上的官员几乎都站出来附议了,只剩下左相大人和孔祭酒那几个大佬站着没动,但他们没有出言反对便是默认。
元帝扫了一眼下方众臣,缓缓说道:“既然众爱卿都觉得比武招待好,那便如此办吧。”
另一边,江月漾和鸿胪寺卿等一众鸿胪寺官员出了宫后,便骑马赶赴城门口。
他们来到城门口没多久,便看到了远处缓缓而来的吐蕃队伍。
不消半刻钟,吐蕃的使臣队伍就来到了长安城门口。
为首的吐蕃使臣是一位身材高大,模样俊朗的年轻男子。
他身着极具吐蕃特色的华丽服饰,骑着一匹高大骏马,气势不凡。
只见男子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单手握拳贴到左肩上行了一礼,用带着口音的官话说道:“达瓦坚赞 ,见过大夏诸位大人。”
江月漾和鸿胪寺卿等人在达瓦坚赞下马的时候,也跟着下马以示尊重。
鸿胪寺卿微笑着拱手回礼道:“达瓦坚赞大人,一路辛苦了。
鸿胪寺代表陛下欢迎诸位贵使远道而来!
只是这个点,我朝陛下尚在与百官商议要事,不知诸位使者可愿先随我等去馆驿歇息,待稍后陛下设宴为诸位接风洗尘。”
达瓦坚赞爽朗一笑,“无妨,怪达瓦坚赞没有事先着人来夏通知我等抵达大夏的日子。”
话音刚落,达瓦坚赞注意到了江月漾,不确定地问道:“恕达瓦坚赞冒昧,这位大人的模样看着好似一个姑娘?”
江月漾不失礼貌地笑了笑,拱手道:“达瓦坚赞大人,本官就是一个女子。”
达瓦坚赞眼中闪过惊讶,“早前听闻中原的女子地位都不高,如今看来传闻不实。
想不到大夏也如我吐蕃那般开明,只要有能力,女子也可参政。”
江月漾有些意外,她本以为眼前这个达瓦坚赞会瞧不起女子,没想到并非如此,心中不禁对达瓦坚赞多了几分好感。
“对了。”达瓦坚赞侧身伸手示意后面的马车,“此番来夏,桑吉公主也随我等一同前来。”
江月漾和鸿胪寺卿一听到还有公主前来,下意识就想到了和亲。
两人不约而同地对视一眼,皆在对方眼中看到了一句话。
他们怎么个个都想来和亲啊?
随着达瓦坚赞的声音落下,马车的帘子被掀开。只见一个身着吐蕃服饰,薄纱遮面的女子坐在上面朝他们点了点头。
“桑吉见过大夏诸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