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佛道的重要日子。
道教有“地官七月十五中元赦罪”之说,故称中元节。佛教则有目连广设盂兰盆供,借十方僧众之力救母之说,故称“盂兰盆节”。
七月半也是民间秋收祭祖的日子,乃本朝的盛大节日。朝廷敕令三日内诸州百姓禁止宰杀渔猎。
洛阳城一扫旬月来的震肃,百姓走上街头、涌进寺庙、营盆供佛,山门内外,车水马龙,鼓笛声声、喧喝叫卖声不绝于耳,端的是热闹非凡。
今年皇家的盂兰盆会选在旌善坊的崇化寺,明崇俨生前住在旌善坊,二圣的心意不言自明。皇家仪仗过处,幡节龙伞、百官恭送,皇家盆供金镶点翠、珍果百味,一路上围观百姓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碧霞宫的中元普渡法会则和往年一样,道士建醮祈祷,敬祖祭祀、拔度亡灵。前来祭拜祈福的信众却比往年多了很多,把道观挤得水泄不通。一眉道人到访让这座道观的名声一夜间如雷贯耳,仿佛今年地官在此降下。
申时刚过,青夕道长和碧霞宫众弟子已在洛水北岸一眉道人指定的地方设坛,准备酉时的涤血逢赦法会。这段洛水的两岸都站着碧霞宫的道士,河边有百姓在放河灯,岸上已有不少百姓聚集,等着一睹仙道现身。
已近酉时,洛水两岸灯火荧煌,河面漂满各式河灯,星星点点,犹如天河星海。
百晓头戴斗笠、穿着洗得发白的灰旧布袍走在人群中。每次易容之后,他不仅容貌大变,连心境也随之改变,完全没有了百晓的影子,连卓不浪也几乎认不出他。这一刻,百晓不是在演一眉道人,他就是一眉道人。
世上成事者,必有坚忍之志、久久为功。百晓能成就一眉道人,并非取巧,他细细构想了一眉道人的心性、形貌、言行,甚至步态、方术。
《道德经》曰“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百晓心中构想的一眉道人,心静如水、至朴至简,道术亦居实不华。他日日深研苦练,已练到随心变换、形神合一,方术亦大为精进。
江湖方术大多不过是障眼之法,难登大雅。真正的方术含奇门遁甲之秘、匠造机巧之艺、医毒武戏之理,乃是一门莫测高深的大学问,其关窍皆是各家的不传之秘。百晓做书童时用小郎君给的银钱四处求师,学了二十余载也仅是初窥法门。他穷尽所学为一眉道人创了几样独特的方术。
酉时已到,百晓离开人群,走到洛水边,弯腰用洛水洗手。河边还有许多年轻男女和孩童在放河灯,没人留意他的举动。
百晓起身缓步走向河中,在洛水上如履平地,这是百晓为一眉道人独创的方术“涉水”。河边有孩童看到,大声疾呼“阿娘,你快看”。河边顿时发出阵阵惊呼声,引得洛水两岸的人群全都望向了洛水之上的百晓,人群中有人高呼“一眉道人”!
百晓不为所动,淡然前行,脚边河灯飘过,如行于星河之中,一派仙姿。百晓行至法坛处,弯腰用左手托起一盏小河灯,右手摘下斗笠。斗笠从胸前落下,挡住河灯的瞬间,百晓手中的河灯变作一只白乌鸦飞走。
百晓转身走上北岸,将斗笠放在一边,朝法坛后面的青夕道长抱拳施礼道:“请恕贫道不敬,劳烦道长和碧霞宫道众设坛。”
青夕道长还礼道:“道长为洛阳百姓祈福化劫,碧霞宫众弟子自当戮力、共济众生。”
百晓微一点头,回转身面朝洛水,手中多了一把如意,口中念念有词。突然,手中如意扬举,指向天空,一道闪电冲天,人群中顿时发出雷鸣般的惊呼声。
百晓毫不停滞,如意在手中一转,再指洛水。这手轴棍旋的手法是卓不浪的习惯动作,也是百晓给卓不浪发出的暗号。
隐于大槐树上的卓不浪立刻释出电闪,电闪经指环、杖刀和一个镂空的铜线方筒,再循铜线导入洛水中。洛水中铜线密密缠绕拉扯,如同层层蛛网,有的铜线绞绕成辫、有的盘绕成圈,都是卓不浪等三人精测细算织成。电闪流过铜网,洛水中电光闪耀,水面渐有雾气,人群中惊呼声不断。
百晓把握节律,手中如意再转,自胸前扫过。水面顿时气蒸雾缭,黑白混腾,仿若八卦浮现。水面河灯点点,气雾中烛光幻彩,如临太虚仙境,蔚为奇观。碧霞宫道众掐诀诵经,人群中很多人跪下祈祷。
气雾渐散,百晓如意三转,竖在额前。面前的这段洛水忽然变得血红,但很快又消散不见。水面不时冒出一缕缕红烟,异状可怖,人群中惊呼声再起。
百晓收起如意,转身走近几步道:“道长,血河已开、雷闪潜照。可请逢劫百姓涤手,化解凶劫。”
青夕道长向身旁道士点点头,道士手执拂尘,朝道众一摆一收,两岸道士便向百姓呼道:“已卯年辛末月甲子日,遇暗血之兆,可涤手化劫……”
岸上陆续有人走到岸边洗手。
卓不浪累得倚躺在槐树枝上,浑身大汗。他拿起特地准备的酒葫芦,猛灌了几大口。施展活闪禀赋,须调谢脏腑、行津聚电、极易流汗。人的体质有限,禀赋也有限度,适度能调养身体,过度则耗损脏腑。
刚才三次施展,卓不浪已逼近体质之限。修炼禀赋多年,卓不浪鲜有和人以命相拼的时机,也就很难发现自己禀赋之限。这几年为“一眉道人”之事,反而试出了禀赋之限,禀赋修炼也更上一层楼。
卓不浪连喝好几口酒,手中杖刀急转,一刀斩断连在树上的铜线,任洛水将其连同河中蛛网般的铜线一并冲走,了无痕迹,只留下铜线方筒。
平素爱不释手的手杖原来是把杖刀,刀簇形似鹰爪,当电闪由刀柄导入时,鹰爪两两吸合,正好与杖鞘鲤口的缺纹相符,杖刀回鞘。若没有活闪,刀簇机窍将鹰爪弹开并锁止、绝难拨动,杖刀根本拔不出鞘。
杖刀的刀镡状如鸡蛋、镂纹繁复、密密缠匝银线。电闪经此刀镡,活闪威力激增数倍。刀镡镂纹及铸造其实是模仿卓不浪右手中指上的指环,指环乃母亲家传之物,能增益活闪。若非指环和刀镡,仅凭人自身的活闪之力,绝难造出一眉道人的道法奇观。
此刀乃卓不浪的巧思,卓家工坊锻造。卓不浪为此刀取名“银煋”。正因为此“神兵”,卓不浪在江湖中得了个“神兵策”的名号。
卓不浪在槐树上注视着岸边涤手之人,这正是一眉道人现身的真正目的。李唐皇室崇道,自诩太上老君之后,当今天皇更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民间崇信鬼神之风盛行。已经身故的明崇俨本身也是道士、名气甚大,一眉道人在民间又有仙道之名,其所言之事,即使不信道之人,心里也难免会有些疑神疑鬼。卓不浪正是要利用鬼神之说,令凶手心虚难宁,到河边“自投罗网”。
为此,昨日一早卓不浪便找到程进,托程进召集所有到明府帮忙的人,今日酉时到洛水边化解凶劫,实则是想让凶手看到应谶涤手之人众多,从而放下戒备、走出来化劫。
随后,卓不浪又赶往县廨找周骞商议,断言凶手定会现身一眉道人的法会,提议周骞找几个牢靠的人,乔装到河边化劫,逐个辨认涤手之人,事后再一一核查。周骞极为赞同,亲自召集人手布置。
河边涤手的人少了,不知周骞那边进展如何?卓不浪趁树下众人不留意,一跃而下,混入人群中。
施法已毕的一眉道人辞别青夕道长,徐徐离开法坛,周身忽然白烟四起,烟气过后人已遁去无踪。
烟气弥漫之处,人群惊呼躁动,千方随熙攘的人群挤进烟气中,手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包袱。他身旁不远处,一个青袍男子挤在人群中瞧热闹,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谁也不会想到,他就是刚才的仙人,一眉道人!
刚才,百晓偷偷从袖中拿出千方特制的烟丸,借着烟气极快地脱下道袍,露出里面的青袍,将道袍发簪包裹后,交给前来接应的千方。这脱衣换袍的功夫,他天天练习,前后不用四个弹指的时间。当他从烟气中挤进人群时,已是身穿青布旧袍、毫不起眼的百晓了。
千方背着包袱,朝回城的方向走去。
百晓挤在人群中,细细闻听人们谈论一眉道人。
卓不浪则在河岸边找到周骞。周骞穿着蓝绸便服,望着洛水。卓不浪问道:“周兄,此行可有收获?”
周骞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今夜真是个吉日,雷祖显灵、照凶化劫。五郎果然料事如神,凶手确实来了。”
“周兄见到了?”
周骞没有回答,压低声量反问道:“五郎可曾听过太子断袖的传闻?”
卓不浪一听,心知周骞已是胸有成竹,便顺着他道:“听过。”
周骞接着道:“听闻此人名叫赵道生,原本是太子府中的户奴,因相貌俊美,受太子宠爱。近来东宫多有风言,传太子不听劝谏,与其食同案、寝共枕,可说是太子最宠信之人……”
周骞顿了顿,双眼泛着光:“如此俊俏的男儿,即使兜头掩面、躲在人群中也难免让人留心……我看无需一一核查,我已亲眼看到凶手,赵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