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鞘内部,是笔直的刀身,刀背略厚,刀刃极薄,异常锋利。
刀尖位置,非常见的圆弧型,而是锐利的棱形刀尖,大幅度增强唐刀杀伤力。
唐横刀,作为大唐时期杀伤力最强的军用战刀,制作工艺极其严苛。
不仅要考虑刀身锋利度、耐用性,还要考虑对战甲的破坏性。
因此,唐横刀使用非常复杂的【包钢锻造法】进行锻造。
包钢法锻造,是指用强度极高的高碳硬钢为钢芯,钢芯外部包裹一层韧性十足,延展性更强的熟铁软钢。包钢锻造法 软钢外皮,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刀背韧性,进一步减少刀身磨损概率。
再配合硬钢芯的刀刃,使得整把刀强度达到极致,实战效果可以达到同代称王的程度。
包钢锻造法,只是第一步。
为了提高刀刃锋利度,还需要进行第二步——附土烧刃。
附土烧刃,是华夏顶尖锻造工艺,早在战汉时期,就已经应用到刀剑锻造上。
将特殊调配的黏土,涂抹于刀刃以外的部位。
淬火时,对裸露在黏土外的刀刃位置,进行高温煅烧。
这样做,可以保留其刀背韧性,同时增强刀刃硬度,令唐刀各方面的属性,全部达到最顶级。
一般军用唐横刀,到这一步,就基本完工了。
从唐横刀复杂的制作过程,就可以看出,它不仅杀伤性强,消耗也非常高。
根据相应文史记载,大唐时期,一柄军用唐横刀造价,相当于一位七品官员半个月的俸禄。
而这柄唐横刀,比普通唐横刀更加夸张。
锋利的刀刃处,带有一道道蓝色火焰一般的纹理。
仿佛,这把唐刀被附魔,带有火焰伤害。
这种火焰纹理名为【淬火纹】,看起来无比酷炫,制作起来难度极高,淬火时有很大大概率,直接报废。
这种淬火纹,需要在附土烧刃时,增加一个步骤。刀刃处刮出想要的 黏土涂满刀身时,需要用特殊的铜制刮刀,在刀刃位置,刮出想要的淬火图案,一般有海浪纹、卷云纹、火焰纹等等。
将带有纹理的附土刀刃,再次进行高温煅烧,使暴露在黏土外的刀刃硬化,增加刚性。
最后,是失败率最高的一步——水淬。
将高温煅烧后的唐横刀放入水中淬炼,刀刃位置没有覆盖黏土的地方,经过高温煅烧+水淬,冰火两重天后,会生成绚烂的纹理。
这一步,很容易发生刀身变形,甚至断裂的情况。
这把经过包钢锻造+附土烧刃+淬火,多重工艺的唐刀,堪称华夏刀剑巅峰之作。
这些,仅仅只是这把唐横刀自身的价值。
除此以外,他还有更加难得的文物价值。
唐横刀刀身护手位置,刻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武瞾御赐倭使粟田。
这一行字,将这柄唐横刀的价值,提升到巅峰。
它在曹嘉宁心中的分量,一点都不比刚刚得到的九龙宝剑差。
之前,他一直觉得,武器类古玩收藏较少,没有拿得出手的藏品。
这下好了,一把乾隆佩剑九龙宝剑,一把女帝御赐唐横刀,再也不用担心没有镇场子的武器了。
看完这把唐横刀,曹嘉宁转过头,看向白骨手中的另一件物品——黄金印。汉倭奴国王金印 这枚金印通体黄金打造而成,底部为四方底,长、宽均为2.3厘米。
顶部为蛇形钮,高约2厘米。
金印底部,阴刻5字篆文【汉倭奴国王】。
嗯?
看到这几个篆文,曹嘉宁微微一怔。
倭,指矮的,个子不高的,也有表示顺从他人的意思,奴更不用说了。
倭奴国王,是樱花国古代称呼。
但是,倭奴国王四个字前面还有一个【汉】字。
这个汉,代表的是大汉王朝,赐予倭国——倭奴国王金印。
那么问题来了,这艘倭国商船,载满唐代之物,上面还有女帝武则天御赐之物。
在这样一艘船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枚金印?
为了确保准确性,曹嘉宁查看脑海中的具体信息。
【物品:汉·建武·汉倭奴国王金印
品级:国之重器
价值:1亿+
产品材质:黄金
制造工艺:宗师之作
生产厂商:汉光武帝御制
生产日期:汉建武时期】
双眼给出的鉴定结果,跟曹嘉宁的判断一致,这确实是汉代之物。
是汉光武帝赏赐给倭国的国王金印。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
《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提到:“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
这枚汉光武帝赏赐的黄金印,刚好与历史文献上的内容对应上,可以佐证,早在2000年前,倭国朝拜大汉,并赐予国名——【倭奴国】。
这个国名,跟当时前往大汉的使者有关。
由于使者身材矮小,又是一个不起眼的海上岛国,汉光武帝才会赏赐一个倭奴国的国名。
如果,让樱花国文史专家,看到这枚汉光武帝御赐金印,不知道他们会是怎样的表情。
言归正传,这个粟田真人,作为倭国使者前往大唐,为什么要带着一枚汉光武帝赏赐的金印?
难道,他此行前往大唐,还有其他目的?
“咦,这是什么?”
检查完白骨手中的黄金印和御赐唐刀,曹嘉宁不忘查看白骨身上,是否还有其他有价值的物品。
白骨身上,没有其他值钱之物。
不过,房间角落,散落着一个十分精美的漆器木盒。
漆器盒防水性能非常好,被海水浸泡千年,内部只有少量海水。
海水中,浸泡着大量纸张。
这些写满华夏字和倭国字的纸,被海水沁湿,粘连在一起。
许多纸张上面的文字,印到上下层的纸张上,黑乎乎的一片。
若是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很难解决。
但这难不倒曹嘉宁,他扫上一眼,随后看向脑海中给出的鉴定结果,以及复原图。
便可知道,这些纸张上面,都写着什么内容。
【咸亨元年(670年),前往大唐,求见唐高宗,恶倭名,更号“曰本”。
因近日所出,以为名“曰本”。】
看到第一章纸上的内容,曹嘉宁不敢置信的张大嘴巴。
原来,粟田真人早在唐高宗时期,就作为使者前往大唐,请求唐高宗更改【倭奴国】国名,赐予新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