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安在高中度过了整整一个学年,她成功染上了脚气。
她之所以得脚气,还得从一双人造毛冬靴说起。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寒风凛冽。
有一天放学后,她来到了县城市中心的一个地摊前,被一双色彩鲜艳的塑料外壳冬暖鞋吸引住了目光。
这双鞋的内里填充着柔软的人造绒毛,看起来非常保暖。
当七安第一次穿上这双暖鞋时,她感到一股暖流从脚底涌上心头,整个人都变得温暖起来。
然而,由于她平日里热爱运动,每次运动完后,她的双脚都会大量出汗。而这双暖鞋却并不透气,久而久之,鞋子内部渐渐变得潮湿不堪。
那时的七安冬天只有这么一双鞋子,既没有多余的鞋子可供更换,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将其拿出去晾晒。
渐渐地,她的双脚开始发痒难耐。她心里清楚,自己不幸染上了所谓的“香港脚”,也就是令人烦恼的脚气。
每当下晚自习后,七安躺在床上,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妈妈往年在冬天亲手为她制作的冬棉鞋。
冬棉鞋那厚厚的鞋底乃是由千层底制成,而这千层底,则是妈妈在闲暇时光里一针一线细心纳制而成的。
记得当时,妈妈总是坐在一张小木靠椅上,左手稳稳地拿着鞋底,右手的中指则戴着一个略显陈旧但却光滑发亮的顶针。
她紧紧握住那根粗大的钢针,将针尖对准鞋底,用顶针顶住钢针屁股上那个大大的“鼻子眼”,然后使出全身力气往里顶去。
每一次钢针穿透鞋底都显得异常艰难,但妈妈从不放弃,始终坚持着。
当钢针终于费劲地穿透鞋底之后,妈妈会迅速用她那洁白整齐的后槽牙紧紧咬住钢针的前端,接着用力一拔,那大鼻子眼钢针便成功地穿过了鞋底,与此同时,系在鼻眼上的白色索线也顺势穿过了鞋底。
随后,妈妈会用双手紧紧拉住索线,一直拉到再也无法拉动为止。紧接着,她又会熟练地缀下一针,继续重复着之前的动作。
纳鞋底可真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慢工细活,绝非短短一天就能完工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日积月累才能完成。
就好像背诵英语单词一般,只有坚持不懈、日复一日地努力,最终才能有所收获。
就这样,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那双鞋底终于在妈妈的巧手下逐渐成形。
纳好的鞋底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一个个针眼留下的索线痕迹,远远看着,那些索线痕迹犹如一朵朵细小的白色荠菜花,美丽而又温馨。
妈妈从柜子里取出那早已用黑色灯芯绒精心制作完成的鞋帮子,她动作娴熟地将其与千层鞋底缀连在一起。这千层鞋底可不简单呢!
它可是由家里那些破旧的衣物经过一番裁剪、浆洗、晒干处理而成。
每到炎热的六月盛夏时节,妈妈便会把剪好的碎布条放进那个大大的洗脚盆中,接着倒入滚烫的米浆。
等到米浆慢慢冷却下来之后,再小心翼翼地把已经被浆洗得十分柔软的碎布条捞出来,整齐地放置在一个椭圆形的大篾簸箕里。
在六月的大夏天里,让它们尽情享受夏日阳光的照射。
就这样,经过数日的暴晒,原本柔软的布条变得又直又硬,成为了制作千层底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那刻,妈妈拿着糊好的千层底,按照之前准备好的鞋样仔细地进行着裁剪工作。
与此同时,鞋帮子的内部也被妈妈塞满了刚刚从地里新收的新鲜棉花。
这些棉花如雪般洁白,摸上去轻柔如云,给人一种无比温暖舒适的感觉。
七安小的时候亲手摘过棉花,指尖感受过它的蓬松和柔软。
不仅如此,贴心的妈妈甚至还特意在纳好的千层鞋底上再铺上一层稍微厚实一些的棉花,以增加鞋子整体的保暖性能。
当一双饱含着妈妈爱意与心血的棉鞋最终呈现在眼前时,真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穿上试一试。
果不其然,当脚轻轻踏入鞋内的瞬间,一股无法言喻的温暖迅速传遍全身,仿佛整个人都被包裹在了一个温暖的怀抱之中。
这种温暖不仅仅来自于厚厚的棉花和结实的千层底,更源自于妈妈对家人们深深的关爱之情。
如今回想起来,当初用家中废旧衣物制作千层底的做法,实在是一种既环保又实用的绝妙创意,通过这样巧妙的方式,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浪费,更为家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温暖与舒适。
用千层底和棉花做成的棉鞋不仅温暖无比,而且透气性极佳,即便长时间穿着也不会出现脚部不适或感染脚气的情况。
尽管在高中校园里,同学们普遍认为手工棉鞋显得有些土气,但对于那刻正饱受脚气折磨的七安来说,那些土气的棉鞋却是别样的珍贵。
它们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却具备着无可替代的优点——暖和、透气且实用,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双脚保持健康。
七安上高一时满心欢喜地买了双人造毛冬鞋,刚开始那毛茸茸的人造毛简直让她有些爱不释手。
然而,当真正穿上那双鞋子时,她才渐渐意识到,原来那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罢了。
而那个冬天,她因为穿了那双不透气的人造毛冬鞋,脚上长了冻疮还得了脚气,又痒又疼,而妈妈做的棉鞋,虽然样子不好看,但是却抗冻透气实用。
七安决定在来年过冬时,还是穿妈妈做的棉鞋,至少在寝室里或上课不运动的时候穿妈妈做的冬棉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