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版税和各种分红已经在年底打入张训的账户了。
加上去年张训拿到钱之后并没有挥霍,这也让他手中攒下了大概六万多英镑的巨款。
趁着没人打扰自己的这段时间,张训直接趁着夜色传送到了旧金山的港口附近,并在天亮前开车抵达了自己位于旧金山的农场之中。
张训在美利坚是买了一辆汽车的,由于这辆车在美利坚拥有合法手续,所以张训每次来到旧金山都会从【异次元空间】把汽车拿出来使用。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张训便抵达了自己那栋位于农场中心地带的小屋,而在小屋不远处,已经盖起了许多简陋的木屋,这些都是李兴邦收留的华工同胞盖起来的。
这些屋子虽然是这些人自己盖的,但实际上他们每年都要从自己得到的粮食里扣除一部分当做租金,当做土地使用费,毕竟这片土地并不是他们的。
要说李兴邦不是好人,他在这些同胞即将被遣返之前保住了他们,要说他是个好人,他偏偏又对这些同胞毫无怜悯之心,极力压榨他们的价值。
可即便是这样,在这些华工同胞眼里,李兴邦依旧是一个大善人。
当然,这些都跟张训没有关系,即使张训知道这群同胞所处的环境,他也没有要帮助他们的意思。
又或者,让他们留在农场,已经是张训能提供的最大的帮助了。
至于更多的。
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他还是懂的,有的时候人太善良反而损害的是自己的利益,最起码张训是做不到的。
抵达小屋之后,张训便拨通了李兴邦的电话通知对方,自己有事与他商谈。
在双方定好交谈的时间之后,张训便开始了等待。
在抵达目的地之后他的时间便开始充裕起来,明面上他已经通过正经渠道来到了美利坚,没人的时候他就可以通过系统传送回到英国,这样两边都不会觉出什么不对,两边的事张训也能都办了。
张训跟李兴邦约好的时间是晚上七点,实际上虽然李兴邦将一部分同胞转移到了农场,但他的大本营还是在旧金山的唐人街,振华堂的主要势力都在那里。
还不到七点的时候,正在客厅看书的张训便听到了外面传来的汽车引擎声。
李兴邦虽然是华人,但他已经入了美利坚国籍,也是因此,即使正府如何推行排华法案,明面上是美利坚国民的李兴邦还是保下了他的大部分资产。
笃笃笃的敲门声传来,张训放下手上的书快步上前打开了房门。
最先进门的是几个提着篮子背着箱子的华工,随后才是穿着西装打着领结,拄着文明杖走路有些一瘸一拐的李兴邦。
张训上前拱手道:“李大哥,多日不见,风采依旧啊!”
李兴邦也站定身子,右手执杖左手抬起,拱手道:“哪比得上张兄弟风华正茂啊!”
两人一阵寒暄,随后便往客厅走去。
待在沙发上坐定,李兴邦指着往厨房去的那帮子人说道:“我知道美利坚的菜不符你的心思,特意带着家中的厨师过来给你打打牙祭,这几个人会一直待在这里,等你走了才会回去,也算是我这个做大哥的一点心意。”
张训闻言谢道:“那就有劳李大哥了,看来在下有口福了。”
张训并不是这个时代正统的文人,所以没有那股子文人的清高,也没那些知识分子的臭毛病,面对振华堂的打手时也没那股高高在上的傲慢,这才让他入了李兴邦的眼。
也是因此,张训在付出一定代价的时候,李兴邦愿意帮助张训打理他的财产而没有觊觎之心。
这个年代混帮派的人还是讲义气的,不论是什么事,只要应下了,基本没有反悔的。
越是地位高的帮派分子越是看重这些,张训也正是看重了这一点才会跟振华堂合作。
两人并没有在客厅聊太久,就有佣人过来说饭菜好了,张训也闻见了从餐厅传来的饭菜的味道。
李兴邦看出了张训的意动,也没有接着聊下去的意思,站起身说道:“张兄弟,不如咱们边吃边聊?”
“大哥我出来的匆忙,晚饭也还没吃呢,这肚子里实在是空得很啊,哈哈!”
张训也知道对方是在给自己面子,毕竟华人街的老大怎么可能会缺这口饭呢,当即站起身伸手道:“李大哥折煞我了,要不是您,我还没这个口福呢。”
“正好,咱们边吃边聊,等吃完我还有正事要跟李大哥你商量一下。”
两人一前一后到了餐厅,张训看着桌上那七八个色香味俱全的华国菜顿时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坐下之后张训本想再客气一下,可饭菜刚一入口他就忍不住低头猛吃,连一旁的李兴邦都顾不上了。
不要怪张训没出息,放谁在欧洲晃荡了将近一年时间,吃的那些食物除了煎就是炸,要么就是水煮。
张训也从系统商城兑换过一些预制菜,但偶尔吃几次还行,一直吃实在是受不了,加上他的手艺也不行,可以说还不如在英国吃炸鱼薯条呢!
不行还可以去法餐厅打打牙祭!
很难说张训将谈话时间定在这个时间没有打这口饭的主意。
酒足饭饱之后,张训看着被自己消灭大半之后的残羹剩炙,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让李大哥见笑了,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吃过一顿正经的饭了,刚刚实在是没有忍住。”
李兴邦并没有笑话他的意思,反而一脸理解的说道:“我懂,我懂。”
“看我,来了美利坚三十多年了,可还是吃不惯这里的菜。”
张训摸了摸有些硬邦邦的胃,略带感慨的说道:“就算改了国籍又怎么样,你的舌头和胃永远都会记住你的来处,不论在异国他乡生活多少年,这都是抹不掉的印记。”
李兴邦的神情也变得有些怅惘,他定定的看着餐桌好一段时间,半晌才苦笑着说道:“还是你们读书人会说话,可惜我已经在这里扎了根了,恐怕只有等我死了,才能有回去的机会了。”
李兴邦从未奢望过在活着的时候回到家乡,不说自己现在在美利坚拥有这么庞大的产业,就说国内现如今的环境,也不适合长居。
他唯一的期望就是在自己死了之后,儿子能把自己的骨灰埋进祖坟,这样他也不算无家可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