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清婉开心的连连点头。
裴乐瑶看着无忧无虑喝奶茶的小丫头,摸了摸她的头顶。
想来这小丫头将来的婚姻定然不会顺利。
皇帝为了彰显自己宽容大度,将太子的长子从封地拉回京城。
其实他是想将人放在身边死死的盯着。
可是安平王真的会那么老实吗?
如果此时坐在皇位的是前太子。
那么现在的安平王就是大周的太子。
太子之位和一个王爷之位,其中的差距天上地下。
正月十五之后年味就淡了。
裴乐瑶在皇宫的御花园中看到了第一株黄色的迎春花,开的格外浪漫。
春日伊始。
裴乐瑶出了皇宫先去给宁安公主拜年。
随然宫宴上她已经给宁安公主拜年,但还是专门去一趟府上,更显诚心。
“小丫头,你又要坑我。”宁安公主笑着道。
裴乐瑶露出乖巧懂事的模样。
“侄女是诚心给姑姑拜年的。”
裴乐瑶说着便跪地给宁安公主磕了三个响头。
“说吧,又有什么事情?”
“过几日我还想南下。”裴乐瑶讨好一笑。
“我就知道。”宁安公主一副我早已把你看透的表情。
“去就去吧,第一次你父皇都不拦着,第二次怎么可能不让你去?”
“何况,今年他忙着一个元年的大庆,哪里能把心思放在你身上?”
“我就觉得姑姑对我最好。”裴乐瑶搂着宁安公主的胳膊撒娇。
“少来这套……”
宁安公主自然也是有未来打算的想法。
她看得出来,裴乐瑶是个有能力的,也值得信赖的人。
她现在有两个儿子。
这两个孩子的身份都不能为世人所容。
她在世的时候自然无事。可当她走了呢?
谁又能帮她护着这两个孩子呢?
当然,这只是宁安公主心中的打算,此时自然不会告诉裴乐瑶。
裴乐瑶现在年纪还小,翅膀还没有长硬,还需要她的保护,正是因她积攒恩情的时候。
有了宁安公主的帮助,裴乐瑶出宫南下去汝州的行程便不再有阻碍。
皇帝只会在嘴上说担心她,在她还没有长大,没有利用价值之前,皇帝是不会真正的阻止她的。
安嫔只会支持她,不会阻碍她。
在南下之前,裴乐瑶去见了宋城。
宋城和谢晋是同一年的进士,不过人家宋城是二甲第一名。
宋城中了进士之后便留在翰林院。
但张启元离开之后,姚丞相寻了他几次麻烦。
因为宋城是张启元的学生,师生情谊深厚。
裴乐瑶走宁安公主的关系保住了宋城的位置。
不过,这还是裴乐瑶第一次见宋城。
当时张启元离开京城时,裴乐瑶问他要了一个留在京城可以信任的人。当时张启元推荐了宋城。
宋城知道他有贵人相助,但不知那位贵人竟然是六公主。
裴乐瑶也没想到宋城竟然长得这般好看,青年人灼灼其华,风姿绰约。
她以为谢晋的容貌就算是好看的了,可与宋城比起来差了好几步的距离。
皇帝可真是……为了打击张启元,竟然没有点宋城为探花。
这么好看的年轻人,怎么能不给一个探花郎做呐。
裴乐瑶在内心啧啧几声,甚为惋惜。
“在下宋城,不知女郎是?”
宋城看着站在门口,目光落在他身上,眼睛发直的小女郎,不禁面颊微微发热。
“我姓裴,叫裴乐瑶。”
宋城挑眉,神色顿时恭顺几分。
裴姓可不是大姓,只要姓裴定然是与皇家有关系。
“我是当今六公主。”
“微臣参见公主殿下。”宋城撩袍就要下跪。
“好了,不用跪了。”裴乐瑶说着迈步进入院子。
这是一座三进的院子,院中雅致,但装饰并不繁琐,朴素中带着文韵。
裴乐瑶想要拉拢宋城,自然要对其进行考察。
宋城的文采,诗情自然不用说,最关键的是丹青也非常棒。
“多谢公主殿下的相助。”
裴乐瑶冲着宋城笑了笑。
果然是聪明人。
就在此时,屋中走出另外一位年轻人,容貌与宋城有几分相似,但气韵稍微差了一些。
“哥哥有客人?”年轻人问道。
“公主殿下,这位是我的堂弟,叫宋玉。”
“他也是进士及第……”
“不过名次稍微靠后一些,至今还没有致世……”
宋城倒是简单直接。
宋玉有些疑惑的看向宋城。
“我倒是需要一些人手,只是不知道宋进士愿不愿意跟我。”裴乐瑶看向宋玉。
“我准备去汝州,这几日就动身。”
“张启元现在是汝州知府。”
“你跟我去汝州做点事情。”
“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谢谢公主。”宋城对宋玉道。
宋玉赶忙抱拳向裴乐瑶行礼。
“宋玉谢公主提携。”
裴乐瑶只是想来见见宋城,毕竟一年以前宋城已经成为她的人,她还没有见过面。
两日之后,裴乐瑶告别安嫔,出了皇宫。
她先到白云观住了两日,然后便启程南下去了汝州。
她见到张启元客套几句。张启元便直接开口询问。
“陛下真的修了观星楼。”
裴乐瑶点点头,“再有几个月就要竣工了,在陛下登基的纪念日,要在观星楼上祭天。”
张启元叹了一口气,眼眸中满是失望。
看到张启元失望,裴乐瑶心情愉快。
老头子对皇帝失望,他的心才能更靠向自己。
裴乐瑶休整一日便带着宋玉来到了牛头村。
宋玉看到牛头村的气象,让他觉得欣喜。
牛桂花看到她也很开心,将她离开之后熟食的售卖情况,详细的介绍给她听。
牛头村通往饶县的路已经修通了,十分的平整宽阔。
田地里小麦绿油油的,长势喜人。
来的路上,裴乐瑶向宋玉介绍了自己的想法。
但没有实地考察,宋玉也只是一知半解。
刚看到牛头村的容貌之后,他才真切的感受到了裴乐瑶心中的设想。
“殿下,即使如此,想要在牛头村开办私塾,让孩子读书,将来考上秀才,举人也是非常难的。”宋玉考察了一下牛头村孩子的学业水平之后如实说道。
裴乐瑶笑着摇头,“当然不是让他们走仕途这一条道。”
“朝廷每三年选拔一批进士,当官的人已经足够了。”
“我开的私塾是技能书院,比如说厉害的农夫,木匠,铁匠,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