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犹如白驹过隙一般匆匆流逝。
自那人皇轩辕效仿人族先辈们的壮举,
毅然决然地坐镇于火云洞中之后,五帝时代的序幕便已缓缓拉开。
这一时代,历经了颛顼以仁德治理国家、
帝喾凭借诚信来统御万民、帝尧用仁爱之心关爱百姓,
以及帝舜依靠孝道来感化众人等一系列的历程。
在此期间,生活在洪荒大地上的人族,
逐渐对自身所占据的疆域版图,形成了明晰而深刻的认识。
不仅如此,人族五帝还初步确立了影响深远的二十四节气,
使得农事活动能够更加有条不紊地展开。
人族各个部落内部的律法制度也在这个时期,
迎来了显着的改进和完善。
洪荒人族的文明发展速度堪称迅猛异常,令人瞩目。
而共主之位的交替传承更是显得平稳有序,
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碍。
正因为这样一番繁荣昌盛的景象,
尽管截教门下众多弟子有幸成为了人皇之师,
然而其所分得的气运之力,相较于阐教和人教而言,仍然稍显逊色。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人族现任五帝之一的老师,
乃是出自截教门庭,所以截教所获取的气运之力始终未曾中断。
通过一点一滴如同涓涓细流般的持续累积,
截教最终成功追赶人教与阐教所获得的气运之力。
伴随着数位如同三皇一般贤明的共主,先后“飞升”至火云洞之后,
五帝时代终于缓缓地步入了它的末期。
此时的人族大地之上,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正无情地降临。
洪水如猛兽般汹涌而来,肆意泛滥成灾,
所到之处皆是一片汪洋泽国,百姓们流离失所,
苦不堪言,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这令人痛心疾首的惨状,时任人族共主的帝舜心急如焚,
他深知若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这场可怕的洪水,
整个人族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大禹的父亲鲧临危受命,肩负起拯救苍生的重大使命。
他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治水工作当中,
然而,尽管鲧不辞辛劳、日夜奋战,
但肆虐的洪水却犹如一头难以驯服的巨兽,
始终无法得到有效地遏制和缓解。
多年过去,情况不但未见丝毫好转,反而愈发严峻起来。
那么,这场席卷人族大地的滔天洪水,
到底仅仅只是一场不可抗拒的天灾呢?
还是背后隐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人为祸患呢?
一时间,众人皆茫然无措,无从知晓真相。
而身负治水重任的鲧,
则一直坚持采用以异物堵塞洪水的方法来抵御水患。
这种方法乍看起来似乎简便易行且颇为奏效,
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
甚至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令洪水变得越发凶猛狂暴。
果不其然,正如人们所担忧的那样,
那些用来堵住洪水的异物,
最终还是无法抵挡得住洪水蓄积已久的强大力量。
在滚滚洪流的猛烈冲击下,这些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障碍物,
瞬间土崩瓦解,化为乌有。
鲧治水失败,未能完成帝舜交付给他的重要使命,
帝舜下令将鲧发配至遥远的“边疆”地区以示惩罚。
不过,治水大业并未因此而停滞不前。
鲧的儿子大禹挺身而出,
勇敢地接过了父亲手中那沉甸甸的接力棒,
继续踏上了这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治水之路。
大禹深知此次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
他带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部下,风餐露宿,
马不停蹄地奔波于人族广袤的土地之上。
他们翻山越岭,涉河过江,
仔细探查每一处山川河流的自然形态和结构特点,
试图从中寻找到一种全新的治水思路和方法。
大禹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踏上了游历各地山脉的征程。
在山川之间,他用心去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与力量,
仿佛能够听到山河社稷所传递出来的古老智慧之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禹凭借着自身超凡的悟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逐渐领悟到了山河社稷之道的精髓所在。
他发现自然界中的气,乃是万物生长、运行的根源所在。
于是,他决定以这些自然之气作为源泉,
来凝聚一枚前所未有的武丹。
不知过去多久,一枚包容万物且无比厚重的武丹,
在大禹体内应运而生。
令人感到诧异的是,这种武道修炼之法,
向来只有人族历任共主才有修习,
至于大禹究竟从何处得到如此珍贵的传承,却无人知晓。
不过,当大禹沉浸于武道修炼之时,
他的眼眸中偶尔会闪过一丝带有暗影之力气息的黑光。
或许正是因为大禹身负大气运,
所以才能够在武道修行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
话说回来,在治理洪水这件关乎民生大计的事情上,
大禹可谓是尽心尽力。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
他已经对导致洪水泛滥的各种因素了然于心。
要想从根本上彻底根治这肆虐已久的洪水之灾,
就必须首先铲除隐匿在其中兴风作浪的水妖一族。
而此时的大禹,由于其武道修为日益精进,
对付那些水妖已然是易如反掌之事。
不仅如此,大禹还充分汲取了前人治水失败的惨痛教训,
提出了“堵不如疏”这样一个极具开创性的理念。
基于此,他率领着众多族人,采用疏导的方法,
巧妙地引导着汹涌澎湃的洪水,朝着大海的方向奔腾而去。
在此期间,大禹等人并没有闲着,
他们不辞辛劳地对洪水肆虐过的附近地貌,
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整改工作。
他们开山辟路,挖渠引流,
使得原本被洪水冲毁得面目全非的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所以,治水的工程巨大,花费了时间也在往后蔓延。
为了加快治水的进度,大禹以镇压山河之意,
以“鼎”为自身武道法相。
根据人族疆域,他又将其划分为九州之地。
作为每一州地所需镇压之物,
大禹将自己的武道法相同样凝聚出九鼎。
治理山河的过程中,他运用九鼎法相将那些溢出的自然之力吞没。
此举,不仅对大禹的修为有帮助,也加快了治水的进度。
百年时光匆匆而过,大禹历经千辛万苦,
始终坚守初心,不曾有过丝毫懈怠,
终于成功地完成了治理人族九州之地河道的艰巨任务,
使得困扰人族已久的水患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因为大禹治水功勋卓着,他的名字早已传遍人族的每一个角落,
成为人们心目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众人对他敬仰有加,心心念念都希望能够追随这位伟大领袖的脚步,
共同开创更为美好的未来。
最终,帝舜在结束了辉煌的五帝时代后,顺应民心民意,
将人族共主之位传于大禹。
而大禹在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与荣耀后,并没有骄傲自满,
而是更加勤勉地履行着自己作为人族共主的职责。
此后不久,大禹便着手对人族大地进行重新划分,
正式确立了九州的格局。
在这段时间里,或许是上天眷顾这位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
又或许是他自身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回报,
大禹的修为如火箭般急速提升,令人瞠目结舌。
不仅如此,大禹还凭借着自己高深莫测的九鼎武道法相,
精心炼制出足以震撼世人的证道灵宝。
某一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
大禹神色庄重地祭出了那九座,
铭刻着象征九州山河图腾的巨大宝鼎。
这九座大鼎,每一座都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神秘力量。
只见大禹口中念念有词,双手快速掐动法诀。
伴随着他的动作,九座大鼎突然齐声轰鸣,
紧接着化作九道绚烂无比的灵光,
如同流星一般朝着九个截然不同的方向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