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张伟请假来陪父亲和三叔吃早饭。
吃完饭三叔借口有事外出了。
张伯山对张伟说:“儿啊,你一向有主意,现在这婚姻大事爹娘也选择听你自己的,你可想好了?可不要后悔呀。”
张伟说:“爹,我想好了,邹小姐的人是我自己选的,人好,家教也好。
虽然是官宦人家出身,但身上没有什么骄纵的性格,是个过日子的好姑娘。”
张伯山:“人你自己选好就行,为了这次提亲这次爹可把咱家的老底都带过来了。
这些家当在咱们老家娶个媳妇,肯定是够了,但对于大城市的官家小姐,爹也不知道能不能上台面。”
真要按钱财的门当户对来说,张伟肯定是远远配不上邹五妹的。
但邹家四房的当家人邹四夫人和邹五妹本人都已经认可张伟的情况下,这些都不重要了。
张伟对张伯山说:“我们按自己最大的心意来就行了,毕竟我们这是取亲,又不是比钱财。“
虽是这样子说,张伟还是拿了二百两银票给张伯山,用张伟的话说,口袋有银子,心里就不会慌张。
张伯山知道这肯定又是儿子卖话本挣来的钱,现在也是用在取亲上,于是也不客气的接下了银子。
张伟接下来跟父亲解释这些天的安排:“爹,今天一会我带你去邹家那边递拜帖,帖子我写好了,您一会照抄一份就行。
回来后我们要去牙行请一个可靠的媒人。
三天后,你和三叔带着媒人上门正式提亲,这是提亲的第一步,纳采。\"
“这天要带大雁,我看三叔特意带了一只活雁,这样最好了,还要带好酒,买只活羊,买几匹丝绸。“
张伯山说:“这个我懂,当年我娶你娘时,规矩也差不多。“
“然后过两天,要请媒人去问名,拿到名字后要合一下八字,这个我们就不用管了。
“大概再过三天,请示祖宗和神灵后,儿子会写好聘书,到时候交给邹家,这是纳吉。”
“再过两天,就正式纳征下聘,到时候要你和三叔带上媒人和聘礼去邹家,聘礼我们尽最大能力给就行了。”
“爹,整个流程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下完聘之后,亲事基本就定下来了,成亲的日期我们再商量,要么是年底,要么是明年年初。”
张伯山听着儿子的讲解,认真的一一记下。
张伯山记下后又复述了一遍,跟张伟确认无误后,张伯山说:‘爹都认下了,不会耽误我儿的大事的。“
等张三叔回来后,张伟带着父亲和三叔租了马车去邹家递了拜帖。
邹家四房管家接了拜帖,回院内请示后说:“欢迎各位贵客于三日后来访。“
张伟从牙行打听到这一带口碑最好的媒婆,花了大价钱请好了媒婆。
三天后纳采要带的大雁,三叔特意从家里带过来了,美酒和丝绸父亲也在武隆才家买好了过来。
把父亲和三叔留在集市挑其他礼物,张伟回书院继续上学去了。
至于怎么回客栈,肯定是租马车啊,现在在办大事,不怕花钱,张父张伯山难得大方一回的说。
事要办,亲要订,学习能不耽误就不耽误。
三天后,张伟早早请好了假,夫子知道张伟的父亲来长沙,所以对于张伟近期经常请假表示理解。
张伯山和张孟玉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打扮起来,也有几分员外的样子。
张伟刚穿了生员儒服,看起来也是风度翩翩。
三人带上礼品和媒人早早的赶到邹家,邹家四房也罕见的开了中门迎客。
邹家四房没有成年的男主人,就由邹标一位堂伯(邹标大爷爷的儿子)带着邹标和邹六公子在外面迎客。
进门后,除了开始的寒暄,就是媒人的主场,果然好钱出好活,这个媒人的话术和感染能力绝对一流。
加上双方本来就商量了,于是整个纳采仪式在欢快的气氛下完成了。
邹标的堂伯作为邹府长辈的代表,对张伟进行了例行问话,张伟的回答无可挑剔,于是代表邹家赞赏的点了头,对这门婚事表示了初步的同意。
然后张家人告辞,邹家人送行。纳采之礼,成。
过了两天,媒婆拿来了邹五妹的闺名和八字,这些张伟早烂熟生心了。
经过张伟这位化身“大师“的亲自鉴定,张伟与邹五妹两人肯定是天作之合。
问名礼,成。
接下来的两天张伯山和张孟玉到最近的观音庙请示神明,神明没有任何反对的表示。
张伟写好聘书一份,请媒人转交邹家,邹家回了一副鸳鸯绘画的手帕。
纳吉之礼,成。
张伟看着手帕上那刚学成的手艺,猜想肯定是邹五妹的手笔。
于是会心一笑,把手帕珍藏收来。
又等了三天,张家三人带上聘书聘礼和媒婆一起来到邹府。
这次的聘礼把张家三人的口袋都掏空了,在张家能力范围内,已经带来最好的聘礼。
邹家四房则是高兴的收下了聘礼聘书。
但是仪式中还是出现了不合适的声音,有个跟邹标长的五成像的中年人,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讽刺说:“太寒碜了,简直丢我邹家的脸。”
张伟心想,这肯定是邹家的三叔了,张伟拉住了想开口辩解的张伯山,这事得邹家人来处理。
好在邹四夫人请来的堂伯比较有威严,盯了邹三叔一眼,后者就不敢再开口。
随着邹家收了张家的聘书,回给婚帖。
纳征之礼,有惊无险,成。
张家人回来的路上,张伟跟张伯山解释了一下刚才讽刺自己的人是邹三叔,跟邹家四房向来不合。
张伯山想起了自己跟二弟家的矛盾,心想这富贵人家照样有兄弟不合的呀。
随着纳征之礼完成,本次的订亲差不多就完成了。
后面的请期跟迎亲张伟并不打算短期内举行。
父亲跟张三叔来了这么久,耽误了不少的农时,早就想回家了,于是在订亲完成后的第二天,张伟就把父亲和三叔送回家了。
临行前,张伟把自己仅有几十两银子都给了张父,并告诉张父回家后一定要给三叔一笔辛苦费。
自己家的日子也不要太节俭,自己的话本马上又能挣钱了。
至于在长沙买房的想法,张伟根本不敢告诉张父,怕把父亲给愁死。
送走父亲后,张伟的口袋里又只剩下不到十两。
这好像又是一个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