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义正不错,是个知恩图报的。
他能进入内阁,晋身副相,太子出了一点力。
所以即使太子已经没了,他还是愿意支持太子之子为太孙。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大顺帝听着代如海用自己刚刚去世的儿子做理由,来求自己立自己最中意的孙子太孙。
大顺帝差点心里一软,就推翻了自己刚刚下的不跳过儿子立孙子的决定,答应了下来。
大顺帝刚要开口,他留在长春宫内一起审查众人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就派人送来了急信:“陛下,长春宫又出事了,刘公公请您赶紧过去一趟。“
话说两边,就在大顺帝和重臣们在商议太子的身后事之时。
长春宫林皇后命人把太子周诚耀的尸体放好后,先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林皇后对着太子的尸体说:“耀儿,你走好吧,娘会替你把家人照顾好。
另外无论是谁害了你,娘发誓,娘都会给你报仇的。\"
出于某种第六感,她不自主的看了此时正在对着太子尸体哭泣的小儿子晋王一眼。
随后林皇后让太医院派来最强的人手,在不破坏太子遗体的前提下给太子做了一个简单的尸检,很快太医们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太子死于中毒。
而中毒的源头也很快就找到了,就是太子只喝了半碗的那碗粥。
林氏一看,不禁怒气攻心,自己最心爱的儿子居然是死于自己宫中做出来的热粥。
看样子自己的宫中也让人安插了不少死士,是自己的呼疏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找到了中毒源,接下来就好查了。
不到一会,今天长春宫负责监督和试吃膳食的心瑶及她管理的两个小宫女就被人押了上来。
心瑶等几人到这时很没完全搞清楚发生了什么,刚在后院她们只听到一声太子出事了的声音,就被嬷嬷们带人看管起来了。
直到现在才被押到殿内,心瑶一看到殿内的阵势就知道出大事了。
再结合刚才那么多的哭声,估计太子殿下肯定是出大事了。
心想着千万不要牵连到自己和晋王殿下,自己还要去晋王府上跟晋王殿下双宿双飞呢。
心瑶正胡思乱想着,林皇后亲自开口问话了:“心瑶,刚才宫里的膳食是你们三人负责管理试吃的?“
心瑶道:“回娘娘,正是奴婢。“
林皇后:“今天的热粥是谁试吃的,他们人呢?“
心瑶马上报出了当天负责试吃的两个小太监的名字。
很快,那两个试吃的小太监被带了上殿,很显然这两个人身体健康着呢,一点事都没事。
林皇后想了一下问:“热粥试吃后是直接端到殿内来了吗?”
心瑶:“并没有,粥太热了,放在暖房晾了一会才端进殿里来的。”
林皇后:“暖房是谁在看管,还有谁进过暖房?”
心瑶被问到此时,心里已经猜到了什么,她不安的回复林皇后道:“是奴婢负责看管暖房的,当时只有晋王殿下进过暖房。”
说着心瑶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自己的意中人晋王殿下。
结合在暖房时自己短暂的眩晕,这个本来就聪明,只是因为没见过这世间卑鄙肮脏才被晋王骗了的心瑶,大概已经明白过来了。
只是晋王如此骗她,她也不打算替晋王隐瞒什么。
“晋王”,所有人都不由的吸了一口凉气,晋王可是太子殿下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啊,难道?
晋王周诚贤听到这话急忙站起来说:“贱人,你别乱说啊,本王什么时候进过暖房了。”
心瑶拿出晋王送给自己的,刻有自己名字的发簪来:“殿下着什么急,奴婢都还没有说殿下做了什么,殿下就这么急于和奴婢撇清关系了?
“那殿下送奴婢的这个发簪又算什么呢?”
晋王:“什么发簪,本王不认识,你这贱人怕不是魔怔了吧?”
林皇后将信将疑的问:“心瑶,你把你知道的事都说出来,至于是不是与晋王有关系,本宫自会有判断。”
林皇后对自己宫中这个“老人”心瑶还是比较了解的。
这个心瑶是从小就在长春宫长大了的,林氏对她的印象还是相当不错的。
林皇后此时心里已经非常矛盾了,一方面太子自己的长子,是自己在人生低谷时全部翻盘希望,成了储君这八年多来,也是林氏的骄傲。
可一方面晋王也是自己的小儿子,是自己心尖尖上的肉,林氏实在是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小儿子会杀了自己的长子。
可今天能进入长春宫的人就那么多,其中有动机的就是晋王了。
再加上一向老实可靠的心瑶以这种自杀式的方式来指证晋王。
林皇后理智上已经相信晋王大概率就是杀害太子的凶手。
只是情感上还一时间无法让自己接受这个事实。
所以林氏死死盯着心瑶,希望能从心瑶的言语中找到漏洞来反驳她的指证。
可随着心瑶把她和晋王的事缓缓道来。
“年前殿下就在宫中多次堵住奴婢,说奴婢生的好,殿下他看中奴婢了,要把奴婢讨回王府做侧妃,跟奴婢好好过日子。”
“奴婢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刚开始是不敢相信殿下的甜言蜜语的,可殿下却一次次在无人处堵我,一次次说要向娘娘把奴婢讨回王府。”
“殿下说的多了,奴婢也就慢慢相信了,想着殿下可能是一时图奴婢的身子,这样只要奴婢抓住时机给殿下生下一儿半女,奴婢下半辈子就算有依靠了。”
“就在几天前奴婢没有抵抗住殿下,把自己交给了殿下,奴婢期待着殿下在立后庆典后能够履行承诺,把奴婢娶回晋王府的承诺。”
“奴婢等啊等,终于等到了今天的立后庆典,就在庆典结束时,晋王来到暖房与奴婢亲热。”
“奴婢虽然觉得不合适,但由于已经是晋王的人了,根本没办法拒绝殿下。”
亲热期间,晋王殿下送奴婢的发簪掉地下了,等奴婢从地上捡起发簪时,感觉一阵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