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昌帝见张伟真的有点动怒,才放缓语气说:";先生,这天下田赋减半的举措是朕一时冲动了
不应该不同先生等人商量,就擅自颁布圣旨。
还请先生原谅朕这一回,出手帮朕度过这个难关吧。”
张伟道:";臣不是阻碍陛下收买人心,但是陛下的方式还是太急切了,
若依臣的意见,应当将天下分为五个大区,每个大区轮流田赋减半。
这样对当年的税收影响会减到最小,
而且陛下的仁政也可以宣传五年。”
大昌帝一拍御案道:";先生,这个真是好主意唉,朕当初怎么没有想到?。
张伟道:";好了,现在多说无益,陛下的圣旨已经颁布下去,总不可能收回来。
解决明年的税赋亏空无非四个字:开源节流。
陛下先和臣说实话,少府到底还有多少银子可以调动?
大昌帝略微思索一下回答说大概还有三千万左右。
不过这些银子父皇有遗训,不到国家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对不能动用。”
张伟说:";先皇的考虑是对的,国家要有战略储备的银子。不到朝廷有重大危机时候,确实不能用。
但是陛下自己也可以再节约出来一点花费。
陛下既有意慈爱天下,何不将自己及皇室的花费略微降低一两成?
还有臣看这宫中有一部分的宫女太监也到了可以释放回家的年龄。
陛下何不趁此机会将宫女太监多释放一些,这样又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
大昌帝:“宫女太监的出宫制度宫内是有规矩的,一般是每年的三月底才进行。
朕知道了,朕这次会多放出一些宫女和太监。
这样先生,朕最后再让50万两给国库,别的真没有了。";
张伟沉思了一会道:";现行的朝廷的税收和支出已经相当稳定,已经一下子变不出大的花样来了。”
";想额外多增加这么多的国库收入,只能想其他的办法。
臣这里有三招,陛下想一想,哪一招最好用?”
大昌帝说:";先生竟然有三招,快说给朕听听。”
张伟道:";其一是卖越南南部的无主之地。
近些年越南南部虽然勉强归附,但是很多地方因为贫繁反叛导致没有人烟,这些土地可以做一次集中拍卖。
当然,这里只限中原和越南北部的百姓去进行购买。
大昌帝:";朕听说越南南部那些地方,四季炎热,瘟疫横行,并不太适合人类居住,那里的土地能卖出去吗?”
张伟:";这些都是谣言,陛下从哪里听来的?
越南南部的气候固然运比中原要热。
但正因为水和热量充足,那里可是非常优良的水稻耕种之地。
只要稍加开发,那边水稻种植可以一年三熟,比中原的一年一熟和一年两熟,还要强上不少。
除了水稻之外,越南南部那边的其他各种物产也非常富饶。
不然陛下以为越南南部的叛军凭什么和政府的剿匪军对抗那么长时间?
当然了,这里的士地前期肯定都需要一定的投入,所以我们可以把价格稍微放低一点,臣相信还是有不少胆大之人敢于去冒险的。";
大昌帝:";好,先生此计可行,既充实了朝廷的税收,又把越南南部的荒地利用起来了。
如果有北人南下垦荒,那越南南部之地就不会再是动乱之地。
如此一石三鸟之际,真是妙计啊!”
此计张伟之所以不在内阁会议上讲,而要单独跟大昌帝讲这个计策,自然是有所意图。
在大昌帝心中树立自己能解决重要问题的形象,是张伟的目地之一。
大昌帝:“先生,再说说你的第二招。“
张伟说:";陛下可知道我大夏朝现在最大的白银来源地是哪里?
大昌帝:“这个朕有所耳闻,除了西洋流入,就是东边的倭国流入。";
张伟:";那陛下可知道倭国现在南北两朝正在进行最后的激战,现在北朝已经占了绝对优势。
我国虽然一直在暗中向双方贩卖过期的武器已换取购入白银。
但一直以来的政策都是对南北两边不偏不倚。
臣认为明年可以突破以前的限制,向倭国南朝多卖一些武器,军火。
甚至可以提供一定的军事指导,前提是南朝把他们控制的银矿抵押给我朝。
此计若成,目前朝中的亏空可以迎面而解。";
大昌帝:";倭国的南朝会行如此不智之事?”
张伟笑道:";这个时候由不得他们了,他们再不加大力度依靠我朝,很快就会被他们北边的敌人所灭,到时候反正一切也不属于他们了。”
大昌帝道:“朕觉得此计也可行,但是朕还要早和兵部及五军都督府的人商量一下,咱们应该以何种形式介入最好。
先生的第三计呢?”
张伟:“臣的第三计便是成立东北总督区";
大昌帝问:";东北?先生指的是辽东省以北的区域吗?
那里天寒地冻,人烟稀少,先生有什么经营之法吗?”
张伟:";臣听人说,东北的土地其实极为肥沃,只是目前农业技术不行,导致开垦不利。
即使现在农业开发不行,东北也有非常丰富的资源。
特别是皮毛,人参,珍珠等在中原地区都非常抢手。
东北地区目前的状况是,辽东省以北朝廷没有设置有效的管理,导致现在该地区的开发属于混杂乱无序的状态。
臣提议成立一个东北总督区,把东北地区进行统一的开发和管理。
这其中利润特别高的产业可以效仿盐,茶特许经营之权,出售给一些指定的商行和商家。
这样朝廷就有一笔固定额外的收入了。";
大昌帝:“先生果然是国士无双呀,这三招不仅能聚财,又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朕都记下来了,过年后就准备一一实行。";
两人刚商讨完弥补明年国库亏空之事,张伟刚要告退。
从专门学堂散学回来的太子周兴允就过来给大昌帝请安。
太子周兴允看到自己亲近的老师张伟也在,脸上自然的露出一股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