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议结束后,秦天沉思片刻,再次开口:
“相邦、国尉、尚书令留步,其他人先退下。孤尚有要事议定。”
文武百官听令,恭敬地跪拜:
“臣等告退,吾皇圣明!”随即,他们缓步退出大殿,偌大的殿堂顿时显得空旷许多。
吕不韦与白起几人立于中央,目光投向端坐于龙椅上的秦天。
秦天缓缓站起,步伐沉稳地走下高台。
他目光锐利,语气带着几分深思:
“诸位,今日的议事只是开端。
民生为本,国之根基,但孤明白,任何政令推行必然会触及地方豪族和官吏的利益。
此事如何平衡,各地可能的阻力又当如何解决,孤需听你们的看法。”
吕不韦闻言,沉声说道:
“陛下所虑极是。大秦虽以法治立国,但豪族地方势力根深蒂固,若直接施压,只怕反弹剧烈。
臣以为,可先行笼络,晓以利害,使其感知朝廷旨意不可逆转,再逐步削弱其地方权力。”
秦天点头,目光转向白起:“国尉以为如何?”
白起沉声回应,语气铿锵:
“陛下,吕相邦所言固然有理,但臣以为,必要时当以铁血手段震慑地方不臣之辈。
若有敢拦阻御史巡访者,军队须予以支援,务求彻底肃清,绝不姑息。”
秦天听罢,目光中透出一抹深思:
“相邦与国尉之策相辅相成,孤需两者并行。
相邦负责组织御史巡访,密切监视各地动向。
国尉则需确保军队随时待命,一旦有异动,务必迅速平息。”
诸人齐声应道:“臣等谨遵圣命!”
秦天缓缓踱步,目光落在大殿外明亮的天空:
“孤从登基之日起,便知这天下并非一日可定。
地方豪强、世家之力虽不可忽视,但亦不可纵容。
民生与政令的推行,须以百姓为本,然需以铁腕为后盾。只有安内,方能攘外。”
吕不韦闻言,拱手答道:
“陛下之志,臣等必全力辅佐。大秦江山必能因陛下之治而兴盛。”
秦天缓缓起身,环顾空荡的大殿,声音低沉而笃定:
“大秦的盛世,不会凭空降临。孤要用政令与军威,开辟一条属于这片江山的未来之路。”
言罢,他大步迈向偏殿,身后随行的数位心腹大臣紧随其后。
偏殿内,布局简洁却不失威严。
几张紫檀木案几上摆放着竹简与绘制详尽的地图,地图上标注了大秦的山川河岳,以及各郡县城镇的分布。
金色的阳光透过雕窗洒入,映在案几上,为整个房间增添了几分沉稳与庄重。
秦天端坐主位,沉稳的气息如山岳般压在每个人心头,让殿内的大臣不敢有丝毫懈怠。
相邦吕不韦与国尉白起分列两侧,尚书令范睢则坐在稍后的席位,姿态恭谨;
唯有御史台主事官立于殿前,微微低首,双手拢袖,等候陛下发话。
秦天缓缓抬眸,从每位臣子身上掠过,声音低沉却充满威严:
“今日议事,牵动国本,孤不愿听表面之词。诸位无需拘礼,有何策可行,坦言直陈即可。”
吕不韦率先起身拱手,面色沉稳:
“陛下,民生为本,乃立国之基。然推行此事,非一朝一夕之功。
臣以为,可由御史台牵头,地方官员配合,以郡县为单位分步施行。
若地方有隐瞒不报之举,御史台可据实纠察。
此举既能深入民间,又可肃清吏治,一举两得。”
范睢见秦天点头,随即从容起身,拱手补充道:
“陛下,相邦所言固然周全,但臣以为,地方豪族势力根深蒂固,难免有人隐瞒抗命。
臣建议,于巡访中增设监察小组,由陛下亲信之臣掌控,直接向陛下呈报地方动向,确保真实迅速,不致偏颇。”
秦天眉头微蹙,思索片刻后,目光转向白起:“国尉,军中可有办法为此事提供支持?”
白起闻言起身,目光如炬,声音铿锵:
“陛下,若地方有抗命之徒,臣愿调兵震慑,肃清不轨之辈。
然臣以为,军队不可频繁介入民政,以免滋生恐慌。
巡访应以御史为主,军队驻守要地,必要时方可出动,务求精准打击,不扰民心。”
秦天微微颔首,语气笃定:
“国尉所言甚合孤意。军队是最后防线,不轻动,但孤决不容地方存有异心之徒。
御史台即日起派出精干之员,分赴各地,详查民情。
孤要知道,百姓手中是否有余粮,是否能饱腹,是否能安居乐业。
此事,孤要一个真实答案!”
御史台主事官连忙跪地叩首,声音中满是坚定:
“臣谨遵陛下旨意,定将百姓真实情况详尽呈报!”
秦天起身,步向墙上悬挂的巨幅山河图,目光在图中游走,眉宇间透出深邃的思索。
他伸手抚过地图上的山川河岳,低声说道:
“百姓为本,民安则国安。
孤要让大秦百姓衣食无忧,这不只是朝廷的政令,更是江山稳固的根基。
此事成败,关乎大秦未来,诸位当全力以赴!”
吕不韦拱手说道:
“陛下高瞻远瞩,此策若成,必能安抚民心,奠定长治久安之基。”
白起语气铿锵,拳头微微一握:
“臣必守土安民,助陛下开创大秦盛世!”
秦天环视众人,声音低沉而坚定:
“江山已在孤手,然孤不会止步于此。地方豪强,纵然根深蒂固,但孤必以仁政治之,铁腕定之。
孤要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都因身为大秦之民而自豪。”
众臣齐齐跪地,叩首高呼:“陛下圣明,愿为大秦盛世竭尽全力!”
他缓缓抬手,指向地图上的大秦疆域,低声而笃定地说道:
“从今日起,孤与你们共担此责,共开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