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娘将墨兰抱在自己怀中。
“没为你争个嫡女的身份是小娘不好,但是墨儿,婚姻之事一定要好好争取,小娘还等着你为咱们林栖阁扬眉吐气呢。”
看着自己小娘眼中充斥着名为“野心”的东西,墨兰犹豫片刻,到底还是点头应下了。
到了尽欢和齐衡入盛家学习的这天。
平宁郡主亲自将两人送到了盛家门口。
“若是饿了就吃食盒里的点心,有什么不喜欢的等回来之后再告诉姑姑。”平宁郡主拉着尽欢叮嘱。
不知道的还以为尽欢要出远门而不是到离家几条街的地方学习呢。
“我知道了姑姑。”尽欢乖巧点头。
见状,平宁郡主这才依依不舍的回了马车。
“两个孩子出来学习,母亲却只看见你了,眼中没有半分我的位置。”
齐衡故作埋怨,眼中确实带着笑意。+
这一个多月来的锻炼,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效果很是显着。
眼见着齐衡就比之前长高了一大截,比之前等高的1尽欢还要高出一个头来。
尽欢不喜欢抬头仰视,走上一个台阶低头看着齐衡呢个。
“那是我姑姑。”说完她一脸骄傲的走进盛府。
她那么乖巧可爱,姑姑喜欢她不是正常的吗?
见她走远,齐衡笑着三步两步便跟上尽欢的脚步。
探头哄着尽欢。
两人在盛家小厮的带领下不过一会就来到了学堂。
进去后,尽欢看看学堂的布置,没管前面有没有人,来了几个人,想都没想就朝一处最后面的位置坐了下去。
“就这么不想读书?”齐衡无奈的看着尽欢。
来这读书的女孩有四个,男孩有三个,若是尽欢坐在女孩那边的第四位,齐衡便不能和她并排了。
他想劝劝尽欢。
“嗯哼!”尽欢想也没想就承认了下来。
她就是不喜欢读书,有什么不好承认的。
她又不用去科考,道理之类的她懂得也并不少,就算去科考都是足够的了。
只是字写的太难看了外加不想忤逆自家姑姑而已。
看着尽欢一点都没有想要挪动的意思。
齐衡想将位置放在第三排,虽说不能和尽欢并排,但至少也能更近一点。
自己是哥哥,应该照顾尽欢这个妹妹。
尽欢才不管他呢,这就开始布置自己将要坐好几年的位置。
盛长柏刚刚便一直在这,原本看着尽欢和齐衡进来,想到自家母亲说的话,他瞬间便知道这就是齐国公府的小公爷和小郡主。
瞬间就想要上前行礼。
只是还没等他上前就看见齐衡和尽欢说话。
想了想他还是没上前,看着两人说话,免得自己上去尴尬。
现在看着尽欢和齐衡说完了,盛长柏这才走上前几步。
“想必两位就是小公爷和长乐郡主吧。”他行礼。
明明自己也只是一个小孩,但礼行的还是怪标准的。
看上去要不齐衡古板不少。
尽欢暗暗在心底为他下定义。
“往后同是学子,盛家兄长叫我元若就行。”他行了一个同辈礼。
见状尽欢也跟上,乖乖巧巧行了一礼“盛家兄长叫我尽欢便可。”
三人这才算是认识了,由于年岁尚小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说上几句话便开始相熟。
尤其是齐衡和盛长柏,看着像是认识很久似的。
尽欢看着两人聊得正好,原本想要回到自己位置上,没想到这时候走进来三个小女孩。
看见几人,尽欢有些新奇的多看了几眼。
她变大不久,平宁郡主还没有带她参加过什么宴会,目前为止尽欢除了待在齐国公府就是去皇宫。
这两个地方都不是什么会有小孩的地方,尽欢到现在都没看见过和她同龄的小姑娘。
三人中的两人看上去就不太对付,一个咋咋呼呼,一个傲气十足,另外一个看上去畏畏缩缩的。
尽欢倒是有些好奇这个盛家了。
什么样的人家才会教出这样性子全然不同的三个女儿。
“小公爷,长乐郡主。”三人进来后看见尽欢和齐衡,率先行了一礼。
一看就是家中长辈教导过的。
尽欢和齐衡同样行礼。
“都是学子,诸位妹妹可以叫我一声元若哥哥。”齐衡客气道。
他客气别人可是不客气。
名叫墨兰和如兰的两人当下便唤了齐衡“元若哥哥。”
倒是那个看上去畏畏缩缩的明兰,规规矩矩的叫了一声“小公爷。”
听到这,齐衡和尽欢都是默不作声的转头看了明兰一眼。
只是一眼尽欢就收了回来“往后大家都要在此读书,姐姐妹妹们唤我尽欢就好。”
又是那样,其余两人都是叫“尽欢姐姐\/妹妹。”只要明兰叫了“郡主。”
听及此尽欢也没有说什么。
只是刚认识的同学而已,现在还犯不上多说。
又等了一会,等到盛长枫来了,学子才算是到齐了。
(安排顾廷烨晚几年出场,要不他弄不出外室和孩子)
第一天,尽欢没想着要掩饰自己不喜欢学习这一点。
庄老先生一来尽欢装都不装趴在位置上就睡着了。
“长乐郡主?长乐郡主?”庄先生坐在上位看着尽欢睡得安然,声音不禁提高了几分。
“嗯?”尽欢迷迷糊糊抬头,就看见所有人都在看她。
尤其是齐衡,都算得上是挤眉弄眼了。
尽欢没有惊讶,淡然抬头直视夫子,半分不好意思都没有。
“长乐郡主这是不喜欢读书?”庄夫子皱眉。
他见过不少不喜欢读书的学生,不说其他的,就台下的盛五小姐都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
可他从未见过像尽欢这般毫不遮掩的人。
“算是吧。”尽欢微微点头“主要是这些东西我都会了,再学一遍没什么意思。”
她口气称得上是狂妄。
庄夫子皱眉,没有第一时间否定尽欢,而是说“你将《论语》微子篇背来听听。”
尽欢想都没想就开始“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很顺畅,没有一字停顿。
“《国语》……”
“《盐铁论》……”
庄夫子连连提问七次,无论是背诵译文还是理解,尽欢皆没有一处错误,反而还给了他不少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