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放走李氏,心里畅快,一歪身就睡了。刚睡着,就觉得有人在耳边喊:“你还不走,等啥呢?”杨芳从梦中惊醒,瞅瞅四周,一个人都没有,只见残月西斜,疏星几点。他自己纳闷:“刚才明明有人叫我,咋没人呢?”再看陶贺二人,睡得跟死猪似的,鼾声如雷。杨芳又一想:“坏了!他俩要是醒了,发现妇人跑了,能善罢甘休?不是埋怨我,就是到处搜寻。到时候把妇人找出来,可就麻烦了。有了,我还是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吧。等他俩醒来,肯定以为我拐了妇人跑了,也省得他们搜查。”主意拿定,东西啥都没动,就自己上了岸,直奔白衣庵。
到了庵前,天已经蒙蒙亮了。杨芳上前敲门,出来个老尼,隔着门问:“谁呀?”杨芳说:“姑母,开门,是侄儿杨芳。”老尼开了山门。杨芳进了客堂,还没坐下,就悄悄问:“姑母,有个妇人来庵里了吗?”老尼说:“你咋知道?”杨芳就把灌醉二贼、私放李氏的事儿说了一遍。老尼合掌念了声“阿弥陀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惜你这人做事没做到底。不过也没啥大错,就是那妇人的一点血脉丢在路上,恐怕将来断了她祖上的香烟。”杨芳追问咋回事。老尼说:“那妇人已经到庙里了,说在树林里生了个儿子。要是被人捡去,还有条生路;要是遭了害,可就绝后了,太可惜了。我劝了她好半天,答应帮她找孩子,她才止住悲啼,在后面小院里歇着呢。”杨芳说:“既然这样,我去找找。”老尼说:“你去找,那孩子有个表记,胸前有枝白玉莲花。”杨芳牢牢记住,离开白衣庵,到树林里找了个遍,啥踪迹都没有。又暗暗访查了三天,才打听到实情。
离白衣庵几里地有个倪家庄,庄里有个倪太公。一天五更天,他骑着小驴去赶集,走到树林,驴突然不走了。倪太公觉得奇怪,忽然听见小孩哭声,赶紧下驴一看,见一个小孩放在树下,身上别着一枝白玉莲花。倪太公老了还没儿子,见了这孩子,高兴得跟捡了大元宝似的,连忙解开衣襟把孩子揣好,也顾不上赶集了,骑着驴就往家跑。回到家,安人梁氏见了孩子,问明情况,夫妻二人乐开了花,给孩子起名叫倪继祖。他们哪知道这孩子本姓也姓倪呢。这可真是天缘凑巧,姓倪的根苗被姓倪的捡去了。
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倪太公得了孩子这事儿,很快就传开了,来道喜的人都快把门槛踏破了。还有人来推荐乳母,今天这个来,明天那个去,都要给太公贺喜。太公推脱不过,只好摆了酒席,请乡党父老。这些乡党父老也备了些薄礼来祝贺。
正忙着应酬呢,只见两个乡亲领来一个人,大概三十来岁。倪太公不认识,就问:“这位是谁呀?”两个乡老说:“这人我们熟,他没地方安身,听说太公得了小相公,他情愿给太公当仆人,等小相公大了,还能照看。他这人老实忠厚得很。老乡亲看在我们俩的面子上,把他留下吧。”倪太公道:“他一个人也花不了多少钱,何况又有二位老乡亲的好意,留下就是了。”两个乡老说:“还是老乡亲爽快。过来见见太公,太公给他起个名儿吧。”倪太公道:“当仆人就得忠诚,就叫他倪忠吧。”原来这人就是杨芳。他和姑母商量好了,要照应这孩子,所以想投到倪宅。他认识庄上这两个人,就托他们趁着贺喜,顺便举荐。
杨芳一听倪太公不但留下他,还起名倪忠,赶紧上前叩头,说:“小人倪忠给太公爷叩头道喜。”倪太公可高兴了。倪忠办事特别殷勤,啥事儿都不用吩咐,主动就去干。那天倪太公省了不少心。从那以后,倪忠在倪太公庄上更小心谨慎了。倪太公看他忠正朴实,啥事儿都托付给他,倪忠也尽心尽力,倪太公可算得了个好帮手。
有一天,倪忠对太公道:“小人看小官人都七岁了,聪明伶俐,为啥不送他读书呢?”太公道:“我正有这想法。前几天见东村有个老学究,学问挺好。你挑个日子,我带他去入学。”于是定了日子,倪继祖就去读书了。每天都是倪忠接送,倪忠还经常去庵里看望,就是瞒着倪继祖。
刚读了两三年,老学究就推荐了一个儒流秀士,是济南人,叫程建才。老学究对太公道:“令郎是国家的大才,不是我能教得出来的。要是跟着我这位朋友学习,将来肯定有出息。”倪太公还有点犹豫,倪忠在旁边一个劲儿撺掇:“小官人挺爱读书的。既然老先生一番好意,推荐了这位先生,为啥不让小官人跟着学学呢?”太公听了,只好答应,把程先生请来教继祖。继祖聪明绝顶,过目不忘,把先生高兴得不行。
时光飞逝,一转眼倪继祖都十六岁了。程先生跟太公说,让倪继祖去科考。太公就是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不敢指望孩子有多大出息。倒是先生着急,也没跟太公打招呼,就叫倪继祖报名去考试,结果倪继祖高中生员。太公可高兴了,好好酬谢了先生。又是一阵贺喜,家里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有一天,先生出门了。倪继祖也想出门逛逛,就跟太公说了一声,带着倪忠就走了。走着走着,路过白衣庵,倪忠说:“小官人,这庵里有我姑母出家,进去歇歇喝口茶吧,我也顺便探望一下。”倪继祖说:“我平时都不出门,今天走了这么多路,还真有点累了,正想歇歇呢。”倪忠上前敲门。老尼出来迎接,说:“不知道小官人来,没能迎接,罪过罪过。”赶紧把他们让到客堂喝茶。
原来倪忠当初找到孩子的时候,就给姑母送了信。老尼告诉了李氏,李氏暗暗念佛。孩子满月后,李氏就拜老尼为师,每天在大士前虔诚忏悔,没事从不出佛院的门。这天,李氏从大士前礼拜回来,忘了关小院的门。正好倪继祖歇了一会儿,到处闲逛,见这院子挺清雅,就信步走进院子。李氏听到院子里有脚步声,赶紧出来一看。这一看,可不得了,心里一阵剧痛,眼泪“唰”地就下来了。为啥呢?因为她瞧见倪继祖的面貌举止,跟倪仁一模一样。倪继祖见李氏哭,也怪了,只觉得眼眶发酸,眼泪也止不住地流,自己也不知道为啥。正擦眼泪呢,倪忠和老尼来了。倪忠问:“官人,你咋哭了?”倪继祖说:“我没哭啊。”可嘴上这么说,声音还带着哭腔呢。倪忠又看见李氏在那儿发呆掉泪,看看这情形,他也不说话,袖子一甩,抹起泪来。
就听老尼说:“善哉!善哉!这就是天性,哪是偶然的事儿呢。”倪继祖听了,一脸诧异,问:“这话啥意思?”只见倪忠“扑通”一声跪倒,说:“求小主人饶恕老奴隐瞒的罪过,小人才敢说。”倪继祖可惊得目瞪口呆。又听李氏悲悲切切地说:“恩公快请起,可别折煞他了,不然我也跪了。”倪继祖纳闷极了,赶紧把倪忠拉起来,问:“到底咋回事?快说。”倪忠就把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全说了。他这儿说着,李氏在那儿哭得都快背过气去了。倪继祖听了半天,缓过一口气,说:“我倪继祖长到十六岁,才知道生身父母受了这么多苦!”连忙上前抱住李氏,放声大哭。老尼和倪忠劝了好半天,母子二人才止住哭声。李氏说:“自从蒙恩公搭救,我在这庵里住了十五年。没想到今天能见到孩儿长大成人。可今天一见面,我就跟做梦似的,自己都不敢相信。儿啊,你知道当初的表记是啥吗?”倪继祖听了,生怕母亲起疑,赶紧从贴身衣服里掏出白玉莲花,双手捧给李氏。李氏一见莲花,“哎哟”一声,身体往后一仰。
这到底咋回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