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七言绝句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1,
子规声里雨如烟2。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3。
注释译文
诗词注释
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蚕桑:种桑养蚕。
插田:插秧。
诗句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2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乡村四月
作者
翁卷
创作年代
南宋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鉴赏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来。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卷。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其实那不是雾,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广阔,笔触细腻;色调鲜明,意境朦胧;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这首诗全篇语言朴实生动,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听着语文老师温柔地的讲解,我面前渐渐呈现出一幅画面,我的思绪随着这幅画面飘远,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我看到农舍间,妇女们围坐在一起,熟练地剥茧抽丝,旁边几个孩童拿着桑叶逗弄着蚕宝宝,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田间,男人们弯着腰插秧,泥水溅在腿上也浑然不觉。
这时,一阵风吹过,带来田野特有的清新泥土味混合着青草香。远处走来一位老者,背着农具,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他走到田埂边坐下,望着忙碌的众人,眼神里满是欣慰。
我沉浸在这场景中无法自拔,直到同桌轻轻推了我一下,我才回过神来。看向讲台上的语文老师,心中默默感叹,原来文字可以如此神奇,仅仅一首诗就能勾勒出那样鲜活的画面。下课后,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本子,想要用自己稚嫩的笔,记录下这一刻内心的触动,我也要试着像诗人一样,将生活中的美好化作灵动的文字和图画。
作者简介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屡考进士不中,布衣文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有清新淡远的意味,讲究锤炼字句,写景善白描,时有佳句,为人传诵,着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老师的课程讲解结束后,只见他转身面向黑板,手中紧握着粉笔,犹如一位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勇士一般,迅速而有力地挥动着手臂,在那原本空空如也的黑色画布上奋笔疾书起来。
不一会儿功夫,一个个重要的知识点便如同灵动的小精灵般跃然于黑板之上。它们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仿佛在向我们招手示意,召唤着我们将其记录下来。
老师一边书写,还不忘时不时回过头来,用他那充满关切和鼓励的目光扫视全班同学,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他的节奏。
而我呢,则早已准备好了纸笔,待老师写完一部分内容,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抄写起来。我总是习惯从书本里诗篇上方的空白处落笔,小心翼翼地书写着每一个字。
由于想要尽可能多地将那些密密麻麻的注释、精彩绝伦的赏析等内容都容纳在这有限的一页之中,所以我的字迹往往会写得很小很小。尽管如此,我依然全神贯注地努力着,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遗漏掉任何一点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