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命令的影卫立即隐去了踪迹,而与此同时,众多官员已在太监的指引下迅速涌入御书房。
“陛下,当今政局混乱不堪,请您亲自掌控大局!”
“恳请陛下赐予公正的判决!”
偌大的御书房,此时因为突然增加了这么多人而变得略显逼仄。大臣们一进屋,就似山崩地裂般扑倒地面,高声呼救,哀声载道。
对这一场面早有预料的嬴政,心中虽不完全赞同其方法,但也不由地觉得好笑。
“各位平身,有何事慢慢说,不必这样失态!”他开口说道。
众所周知,在秦朝礼仪中并不提倡无故跪拜,除非情况紧急到无法通过其它途径解决问题,或有着极深的冤屈。
看样子,自己的儿子确实是在整治这些大臣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陛下,事实上,”
“我们所知道的是,章邯与王贲私自率大军入驻咸阳,包围我们的住所。”
“未经您的许可擅自调兵遣将,此等举动无异于叛乱,请陛下立即处置两人以确保秦国的安全!”
......
“陛下,除了调兵包围府邸外,他们还扬言要将我家斩草除根!”
“由于突如其来的恐怖威胁,家中年迈长辈深受惊吓至昏迷状态……”一位官员泪如泉涌地说。
“陛下,如此残忍暴力地滥用法律,若得不到严肃处理,必会使众人失望!”另一人补充道。
......
“我们受到了巨大的冤屈,请陛下主持公道!”最后几位官员齐声呼吁,请求嬴政能够纠正朝廷的错误。
御书房里,各色大臣的哀求声此起彼伏,抱怨连天。
嬴政一开始还有心一一回应,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根本插不上话。
这些大臣的情绪一旦被挑起来,便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嬴政干脆坐回到龙椅上,托着腮,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旁观这场热闹。
“皇,皇上……”
大臣们嚎啕了一阵,见嬴政依旧稳如泰山,便自行收敛了些。
其中还有一位轻声试探,生怕嬴政已经进入了梦乡。
诚然,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嬴政确实有点儿感到乏困。
“咳咳……”
“你们要说的话都已经说完了么?”
看着似乎已有些疲倦的嬴政,丞相司马川无奈笑道。
他们如此大哭大叫了半天,原本是想引起注意的,结果倒是把皇上吵睡着了不成?
“回陛下,我们的话都说完了。”
听到这话,嬴政强打精神眨了几下眼睛,以显得更加清醒些。
“咳咳,说完了就好,那就太好了。”
“以朕看来,章邯、王贲两位大将对国家的忠诚不容置疑,他们绝对不会叛国作乱!”
话未落音,立刻有大臣反驳。
“陛下说的极是,不过,两位将军今天的行为,确实出于九公子的命令!”
“更甚者,九公子下了最后通牒:新法一旦未能及时执行,便是灭门之罪!”
“执行这项艰巨的新法,简直是把所有的富豪世家置于绝境,这样的压力,就算给两年的时间也不可能完成!”
“因此,请陛下出手干预,别让九殿下再这样乱来,救我们一救!”
“对,陛下,如果这样下去,我们除了卸任,无他选择!”
一提“卸任”两个字,周围大臣顿时跟上,御书房又响起喧哗声。
一个大臣离开职位影响不大,但如果所有官员同时离职,足以改变当前的局势!
其实今日来,他们的名义是请求皇帝解决,但实质是为了对帝施加压力!
也不知这计谋是谁想出的,向谁施压不选,偏要选这位不可捉摸的嬴政……
“既然诸位这么说,这必然是出自九皇子之令,那朕也就放心了。”
“九爷手中握着祖龙剑,有生杀大权!”
“关于新政的所有决定,都由他来做主。调动兵力不过是行使权力罢了!”
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沉默片刻后,嬴政非但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反而坚定地为自己的弟弟站台。
而且仅仅数语间,就把那些强加给九王子云的指责全数洗清!
站在御书房内的众人愣住了,相互间交换着疑惑的眼神。
这一切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计,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原来,他们以为即使嬴政会有偏向,至少表面上也会安抚一番,做个样子。
而现在,嬴政显然选择了漠视他们的不满与诉求。
当事情发展至此,谁都没有退路,毕竟都顾及着各自的颜面问题。所以,跪伏在地上的司马川只得壮着胆子启奏:“吾皇,事已至此,请您允卑职解甲归田!”
“呼……” 司马川此言一出,周围的众位大臣也随之纷纷拜倒,顷刻间一片跪伏景象。毕竟在此刻,司马川就如同这些人的代言人。辞呈已经提交,如果不符合他的请求,那么将无从 下台阶。
“恳求陛下赐老臣告老还乡,感激涕零!”
“圣上,还望体恤老臣,允许回乡!”
“我也希望解甲返乡!” ……
瞬间,所有在场的大臣相继发言,请求退休。
见到这一幕,嬴政心中怒意顿现。“你们能否离朝寻赢子云而行,一切皆在他的决断。他若是点头,你等可得偿所愿;他若拒绝,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必须留守咸阳!” 嬴政明白,若放任文武百官如此行事,怎能轻饶!
然而,作为帝国的一方霸主,不可一味恃强凌弱,必须以江山社稷为重!自统一六合以来,为了稳固江山,嬴政在不少情形下都选择宽容处理。一旦文武百官全体隐退,朝廷恐难以迅速填补空缺。虽然有时令人心烦,但这些人确实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一旦朝堂空虚,整个帝国可能停滞,民心惶恐不安,反抗力量可能会趁机而起,造成无法预料的混乱。
因此,即便嬴政心底对这些资深官员早有不满,此刻却也只能压抑住这份愤怒。 见嬴政把决策权转移至赢子云身上,一众大臣如释重负。因为提出辞呈实在是迫不得已的举动,现在由赢子云定夺显然更为理想。赢子云绝不会轻易批准这些辞官请求,如此一来,他们不但彰显了气节,又保持了职位,实在是双赢的结果。既然已经达到了目标,群臣便不再拖延,纷纷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