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位于黄河中游大拐弯处,自古乃是长安城门户,汉唐时天下第一关。
往后的一千多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天子守边,山海关才取代潼关成为天下第一关。
汉潼关建立在麟趾塬之上,北望黄河,俯视黄河渡口风陵渡,西靠渭水,南临华山,镇守在崤函古道的尽头,拱卫关中平原。
这也意味着潼关是此时东西沟通的重要关隘,若是潼关归于蜀汉,切断崤函道之通行,那么潼关以西的整个雍凉地区将会与曹魏再无关系。
……
刘玄领着三万余人登上麟趾塬已至潼关西城楼之下,此时的潼关有守城军士大约五千,守城将领为曹魏田豫。
潼关城以西的地势并不如东北边那般险峻,在麟趾塬之上,刘玄三万大军皆能展开,一同攻城。
而此时汉潼关的险峻程度远远还比不上唐潼关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
所以既然潼关只有五千杂牌军,且守将乃顽固之辈不愿意投降,那刘玄也没有什么好废话了。
两日后,长安城军备府库中的攻城器械运输到了麟趾塬,大汉三万大军依托器械一拥而上。
李元芳之勇猛,独领风骚,率先登上潼关城门楼,锁链刀出鞘,精准命中正要逃跑的守将田豫。
田豫身子瞬间被锁链刀贯穿,接着李元芳抬手一拉,田豫身子立刻被劈成两半。
而后李元芳纵身一跃到了城楼顶端,青筋暴起,大声吼道:
“尔等主将已死,立刻放下武器,给汝等一条活路!”
一众士卒听到李元芳的声音,皆呆呆的看着那被劈成被劈成两半的田豫。
而后魏兵士卒便开始有人放下武器,一个,两个……
没过多久,潼关五千守军有四千皆缴械投降,还有一千人在汉军攻城时已然战死。
不到一日的时间,潼关便被刘禅攻陷。
潼关乃是一座关城,除了曹魏常备守军之外,城内还生活着三百户百姓大约一千多人。
站在潼关的城门楼上,刘玄看着黄河由北往南流然后就在潼关北边一点,忽然一个大转弯直直向东而去,颇为壮观。
眼望着奔流不息的黄河,刘玄对着身旁朱文正说道:
“文正,潼关守卫战,朕欲意让你担任主将,守卫潼关。”
朱文正一怔,然后不可置信的看着刘玄询问道:
“陛下此言当真?真打算我为主将镇守潼关?”
刘玄无心玩笑,面上有少许焦虑之色,潼关守卫战乃此次大汉北伐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决定成败的一环。
若是潼关有失,其后续的连锁反应只怕不是目前弱小的蜀汉可以承受的起的。
“怎么?你以为朕在这种时候与你开玩笑吗?”
朱文正摇了摇头道:
“不是,末将只是觉得末将在军中资历尚且,魏延将军、王平将军、元芳将军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末将没有想到陛下会将如此重任托付与我。”
刘玄语重心长的回复道:
“文正你要记得,资历并不代表能力,你要相信你自己,更要相信朕的眼光。”
接着刘玄沉吟片刻,再次看着朱文正认真说道:
“你可有信心啊?数日后,曹魏至少会有十万大军到达潼关,来将大概率是曹魏百战名将左将军张合,跟朕说实话,你怕不怕他?”
朱文正见刘玄如此严肃,便也收起了玩闹之心,认真的扫视一眼潼关城,然后对着刘玄缓缓说道:
“回陛下,末将不怕张合,那张合不过比末将早生数年而已,若其胆敢来犯,末将要他在这潼关城外寸步不得向前,我朱文正定踩着他张合扬名。”
刘玄看着朱文正赞许的点了点头,然后朗声道:
“有旨意,朱文正接旨!”
朱文正立即单膝下跪,面露激动之色道:“末将接旨。”
刘玄目光深邃,缓缓说道:
“今朕封你为宁远将军,即日起,你为主将,王平为副将,你二人率领两万士卒镇守潼关,抵御曹魏之来敌,为我大汉平定关中陇西争取足够的时间。”
朱文正一脸肃穆,振声回道:
“末将领旨谢恩!”
刘玄此来带着三万汉军士卒,他要带着一万人西行去协助赵云,而魏延领着穿越子午道的五千人马镇守长安,以及兼顾看守长安三千俘虏兵的任务。
还有潼关的四千曹魏俘虏兵,刘玄也要一同送往长安交给魏延看管,留在潼关容易出乱子,于朱文正而言并非好事。
也不是刘玄圣母心泛滥不愿意屠杀了这七千俘虏兵,因为刘玄深知此时华夏经过长期战乱,人口凋零。
自黄巾起义开始,多年战乱,整个华夏大地仅仅剩不到两千万人口,而打仗从来拼的就是人口与经济。
这七千俘虏兵若在战后花点心思重整,依然可以成为他大汉一统天下之助力。
……
待朱文正起身以后,刘玄又眼神凌厉的对其说道:
“记着,三十日之内你要丢了潼关,你便是死罪,而你若能守住潼关三十日,你便是功臣,此战的第一大功臣!”
听完,朱文正心潮澎湃,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在眼前他怎能不激动?
接着,他眼神坚毅的道出四个字:
“末将明白!”
刘玄点了点头,再次提醒道:
“记着,三十日!”
朱文正大声喊道,响彻潼关:
“陛下放心,三十日内,末将与潼关共存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