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诸葛瑾交谈完毕以后,诸葛亮立刻向刘禅做了汇报,将诸葛瑾的条件也一同告知刘禅。
刘禅自然是许可的,对于江东孙氏,在孙权以后就没有什么能人了,未来养着这一家子,也不会对国家有什么影响。
况且孙氏不是司马氏,若是司马氏,刘禅断没有留下来的道理,这家族影响力太强了……
强到哪怕一千多年后的李善长,到晚年时候,都因司马家的前车之鉴遭了罪……
君臣交谈甚欢,而后诸葛亮告辞离去。
在诸葛亮到来南郡以后,刘禅也乐得清闲,将南郡的十万大军全部交给诸葛亮统率(五万汉军步卒、两万汉骑兵、一万水师,两万蛮兵。)
关于收复荆南四郡的排兵布阵,刘禅全权交给了诸葛亮去部署。
荆州最重要的南郡都被拿下了,区区荆南四郡,相父弹指可定!
朕需要享受享受……
而孟获心也很大,来到江陵以后,他这辈子从未见过像江陵这么大的城市,自然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这城中的娼寮便是孟获每日都要光顾的地方……
至于他那两万蛮兵?
孟获通通交给了诸葛亮,若是有哪些小崽子不听话,丞相再来告知于他,他去解决。
孟获虽第一次见诸葛亮,却对这个丞相有股说不上的敬畏……
孟获不知为何,但也不再去想了,成日流连于城中烟花之地,模仿文人雅士,身着汉服,偶尔吟诗作对……
唉,宁做荆州一富商,不做南中一大王……
昨日,孟获又作出了一首令他极为满意的诗。
孟获大喜,立刻命人装裱起来,想着往后回南中定要给南中父老们传阅。
只见上面写着: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千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自己亲手所作之诗,配合着他花了一万钱买来的精致装裱,孟获觉得太值得了!
身居江陵,成诗一首,他觉得自己往后定不会再吃没文化的亏,在众多汉人将领中也能抬起头了。
……
这天刘禅睡了个好觉。
醒来以后他发现无事可做。
相父这个工作狂魔来到南郡后就把所有事揽到自己身上。
刘禅悠闲的给自己煮上一壶江南地区之人喜欢喝的热茶。
不多时,沟通南北的羽林卫便进来报信。
原来是长安那边又有消息传来了。
刘禅打开奏书,却见是狄仁杰和严嵩联名呈报的奏书,刘禅不由神色一正。
奏书开头大致写着:
剑阁春一经推出,受到各个世家的欢迎,皇家商号在不断增加剑阁春的产量,今国库殷实,钱财堆积乃历史之最,两人认为需要用这些钱财去干些事实,不可放在国库里堆积,生锈……
看到这里,刘禅面带笑意,还是很满意的,这两人倒是不错啊,这才多久,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货币需要流通,才能产生价值,若人人都将货币深藏于地下,造成通货缩紧,于国于民都是祸事,通货缩紧可比通货膨胀更为可怕。
然刘禅继续往下看,他的笑容逐渐凝固。
接着他的神情越来越难看,最终将奏书完整看完以后,刘禅久久无语……
随后他深吸了一口气,立刻唤来羽林卫道:
“你回去长安,告知狄仁杰与严嵩,两人所奏之事朕觉得不可行之,莫要再言!”
羽林卫领命而去。
狄仁杰和严嵩奏书里写着:
臣等观察,大汉农户子民多有在每年上半年,地里庄稼青黄不接时,为维持生计,而找当地地主或世家门阀进行借贷,通常为年息三至五分……
今国库殷实,钱粮丰厚,朝廷可出钱在每年的上半年,经各地衙门给予有需求的农户提供钱粮借贷,年息只收取一至两分即可。
……
嗯,很简单的政策,就是说往常各地农户在青黄不接,生活难以持续时,习惯是找地主或者世家门阀借钱。
此政策出台后,让有需求之人都来找朝廷的衙门借钱,此举在狄仁杰、严嵩眼里,不仅可以充盈国库,还可以为百姓提供低息贷款,实乃一举两得的好政策……
刘禅细细品读两人所奏后,不自觉的苦笑。
国库才刚富裕了些,狄、严两人就想到这个法子,难道所有的资本发展到最后都会不约而同的走向金融这一条路么?
历史发展皆是如出一辙……
如果刘禅没有记错的话,两人所呈奏之法,便是往后大名鼎鼎的——青苗法!
青苗法,乃是王安石变法中的核心举措之一,在历史上曾引发了巨大的波澜与争议。
没想到在这个时空里,被狄仁杰、严嵩二人提出了。
刘禅很明白,这看似美好的政策背后,隐藏着诸多难以把控的隐患。
首先任何大型政策的出台,定会侵犯一部分原得益群体的利益!
简单的来看,此借贷之法一经推出,朝廷赚钱了,百姓好似得到实惠了,而刘禅触碰的是汉土之内所有世家大族的利益。
据刘禅所知,每年青黄不接之时,放贷给周边农户的世家门阀不在少数,甚至相父的诸葛家,四叔的赵家,李严的李家都有此行径。
只是在利息上有高有低。
如同相父和四叔的家人,由于受到他们爱国爱民的影响,只给自己食邑周边的农户提供一些低息贷款,年息甚至低至一分。
但也可见天底下基本所有的世家大族都在做这件事,此法也是各个世家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
所以若要推行此法,刘禅首先便要将汉土之内的所有世家大族都给得罪了。
朝廷文武百官,九成以上出自各个世家门阀,在这天下还未一统的时候,刘禅扪心自问,他还没那个本事,一口气将所有世家都得罪了。
甚至其中很多还是先帝的天使投资人。
蜀汉集团里,虽各有派系,但若此法一出,无论是最早的东州派,还是荆州派、益州派,皆会联合起来对抗皇权。
政策不通是小事,若因此事造成皇权不稳,刘禅觉得没必要。
何况这真是一个惠民政策吗?
不知道狄怀英想过没有。
若有官员为了自身政绩强迫农户贷款又该如何?
农户不需要贷款,当地官员强迫他贷之,这种事大概率会发生!
若有农户因家中变故无力偿还贷款该如何?
世家大族毕竟在皇权之下,许多事还不敢做的太过分,他们将钱粮借贷给农户,都是乡里乡亲的,今年还不上明年还也就是了。
而那些底层的官吏是真有可能打着皇帝旗号,将人弄到家破人亡。
还有一点,若推行此青苗法,衙门在执行过程中极有可能被世家渗透。
那些世家子弟,或许会摇身一变,就成为借贷的中间者,利用朝廷的资源为自己谋利,而真正的百姓却难以得到实惠。
钱借有钱人,不借真正需要的人,自古皆然。
地方官吏,若将钱财借给当地世家,转嫁风险,再让当地世家拿着朝廷的钱放贷给百姓,赚取利息差,该当如何?
如今这时代,皇权不下乡,地方上的一些琐事,根本就不是皇帝能说得上话的,各地士族的族长老爷,才是那些乡民的天。
此间种种,都是刘禅否定此政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