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瑰出生时,宫中已经许久没有孩子降生,皇上老来得女,郭贵人又还算得宠,因此她一落地便得了“朝瑰”的封号,郭贵人也被封为郭嫔,得以亲自抚养自己的女儿。
朝瑰幼年的生活,称得上是“无忧无虑”,她的哥哥们有许多都已经长成,开始争权夺利,皇上对那些儿子也没有什么好脸色,他更喜欢年幼的儿女们,朝瑰是在皇阿玛和额娘的关爱中长大的。
郭嫔是个十分聪明的女人,生下女儿后,她便不再争宠,只一心养着孩子,叫孩子在皇上跟前露一露脸,宫里的嫔妃太多了,皇上对于年幼的孩子们又都很宠爱,像她这样没什么存在感的女人,也不会引起旁人的注意和针对。
后来新帝登基,一代人的故事落幕,母女俩搬进慈宁宫后,便关上门过自己的日子。
朝瑰一天天长大,容貌也越发美艳动人,她长得像郭太嫔,当年的郭太嫔也正是靠这一副好皮囊得了先帝的喜欢。郭太嫔看着个头快比自己还高的女儿,开始为她的婚事发愁。
其实先帝的女儿们大都去了蒙古和亲,便是她们的额娘再受宠也没用,郭太嫔在生下女儿的时候,就已经给自己做了心理准备,这么多年也从不拘着朝瑰的性子,什么都让她学,可新帝登基这几年,蒙古那些部落也没有什么动静,郭太嫔也忍不住奢望,也许朝瑰能嫁在京城,不必母女分离呢?
可还没等郭太嫔为朝瑰筹谋,皇上的圣旨便送到了慈宁宫。
皇上下旨叫朝瑰和亲准格尔,还是嫁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
而朝瑰不过才十六岁。
苏培盛传旨时眼里皆是同情,郭太嫔觉得自己都要晕厥过去了,又不得不撑着接旨,她忍不住向苏培盛打探:“公公,那英格可汗听说已经六十多岁了?十天后就要出发准格尔,这,怎么会这么着急呢?”
苏培盛道:“太嫔娘娘,皇上也是没了法子,准格尔口口声声要求娶大清的嫡亲公主,若不是皇上的女儿们都还年幼,皇上怎么会舍得朝瑰公主呢?”
郭太嫔还有心再问,可苏培盛已经告辞走了,连她的荷包都没有收下,朝瑰眼圈已经红了:“额娘,我怎么能嫁给英格可汗呢?他的年纪都快和皇阿玛驾崩时一样大了。”
朝瑰一直都知道,她的姐姐们几乎都去和亲了;也知道作为大清的公主,纵使她再不愿和额娘分开、远嫁蒙古,这些事情也由不得她,可和亲跟和亲也是有区别的,嫁给一个行将就木的老男人,不就相当于推她进火坑吗?
准格尔不过是附属于大清的小部落,朝瑰自知与当今皇上没什么兄妹情,可准格尔如此痴心妄想,要嫡亲公主去和亲、嫁给年岁如此大的老可汗、还指给十日时间准备,如此轻易应允,难道不是置大清颜面于不顾吗?
就算不得不许一个嫡亲公主出去,又为什么非要嫁给英格可汗?英格可汗没有儿子吗?连皇上都如此轻贱自己的妹妹,朝瑰甚至已经能预料到,在准格尔等着她的是什么日子。
母女俩抱着哭了一场,郭太嫔冷静下来后,便开始思考此事有没有转圜的余地,哪怕是将婚期推迟些呢?可她母家不过是外地的芝麻小官,郭太嫔连找人求情的余地都没有。
正当母女俩一筹莫展之际,沈眉庄来了。
“......本宫会尽全力开口相劝,但朝瑰公主若不能让皇上看到自己的用处,只是本宫一人说情,希望渺茫。”
朝瑰醍醐灌顶。
和亲准格尔一事板上钉钉,没有更改的可能,更别说她与皇上统共都没见过几面,不可能有兄妹情;她和额娘又没有什么可以用作交换的势力。
若是想说服皇上推迟婚期,只有一个办法:以足够的利益作为交换。
朝瑰,就是能带来足够利益的那个人。
果然,皇上不但同意了推迟婚期,还为朝瑰搜罗来许多有才能的人手,虽然那些人最终的目的是架空朝瑰,但在逐步掌控准格尔政权的过程中,他们也是不可或缺的能人。
谈好了条件后,朝瑰将嫁给老头子这件令人不快的事情抛之脑后,此事无论她愿不愿意都已经是既定的事情,自然不该成为她的绊脚石,她要做的是为未知的一切做好准备,而非悲春伤秋。
原定婚期的三天后,准格尔传来英格可汗暴毙的消息,虽说已不再纠结此事,可朝瑰还是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她这些时日和自己远在蒙古的姐姐们通信,她们大都是用各种话来安慰她,可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件事:若她要嫁给英格可汗,一定要多备些吊命的良药。
——英格可汗的年纪,在习惯了草原生活的蒙古人里面,已经算是快要到头了。按照准格尔的规矩,若她嫁过去后不久英格可汗崩逝,那么她一定会被视为灾星;且准格尔的惯例是子承父妻,待新可汗上位,她必然会成为新可汗的妾室。
朝瑰已经准备了许多药材和药方,又问皇上要了个医术不错的太医,可若按照原本的婚期,此时她只怕刚刚到准格尔不久,婚仪有没有办完都不一定。
在这种情况下,她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做部署,便是做了再多准备,也只能等她沦为新可汗妾室后再去衡量如何使用了,说是死局都不为过。
朝瑰心中对沈眉庄的感激之情更盛,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到准格尔后要好好施展一番的决心。
英格可汗死了,朝瑰的和亲对象换成了二十多岁的新可汗摩格。为表对大清公主的重视,摩格处理完英格可汗的后事后,亲自带了迎亲的队伍出发前往大清。
离开大清的那一天,朝瑰穿着火红色的嫁衣,整个人像是在发光。
皇上、皇后和后宫嫔妃都来送行,朝瑰端正地跪下行礼:“朝瑰拜别皇兄,此去准格尔,定不会辱了大清公主的身份!”
她此去,是以大清公主的身份,但却不是“臣妹”的身份。
来日登高望远,位高权重,才是她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