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爽,青州博昌(今山东滨州市博兴县)人。
历史上诸葛爽原为庞勋叛军部下小校,投降唐廷后,任汝州防御使,累迁夏绥银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
黄巢攻陷长安后投降,以为河阳节度使。不久复归朝廷,进位检校司徒,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打败魏博节度使韩简。
光启二年,病死军中。诸葛爽为人虽有智谋,法令严明,但反复无常,品节有亏。
原本的历史上,诸葛爽曾在淄州当过小吏,因故被县尉杖责,弃官而去,一度沦为乞丐。但是在宝历四年的历史上,只因为他姓诸葛,所以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爽儿!为父就送你到这了,你自己进去……”
诸葛爽的父亲叫诸葛真是博昌县县尉,虽然是个小官,但是家庭并不富裕,这次要不是黄巢觉得黄家的子弟和买来的奴隶娃还是太少,诸葛爽恐怕就没有机会进入黑铁山子弟小学了。
“爽儿,进了这黑铁山子弟小学就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落了祖先的名头,将来学有所成也好光耀诸葛家的门楣……”
“还有就是好好听你堂姐的话,你堂姐也在学校里……”
“这里有些银钱你拿着,有什么自己喜欢的就买点,不过学校里包吃住想必也用不大上……”
“这学校是全日制寄宿学校,半年才放一次长假,到时候爹就来接你回家……”
诸葛直唠唠叨叨地啰嗦个没完,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怜天下父母心……
“好了,阿耶!儿知道了,儿知道机会来之不易,一定好好珍惜!”
诸葛爽正是七岁八岁狗也嫌的年纪,看着陆续入学的小伙伴们,早已按耐不住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头也不回地飞也似地跑进学校,根本没看伸头眺望自己的父母一眼。
“阿郎!这爽儿还小……”看着诸葛爽没入校门的身影,诸葛爽的娘亲邹氏忍不住抽泣。
“放心吧,就凭我们诸葛家和黄家现在的关系,爽儿也吃不了亏,没想到的是就因为族谱上还有我的名字,爽儿就有机会入学……金龙真人办的学校肯定差不了,你放心吧!”
诸葛直拍拍媳妇的后背,表示安慰,对自己儿子能够经受学校教育而庆幸不已。
唐代作为一个世家大族垄断教育资源的朝代,像诸葛爽这样的寒门支系子弟基本不会有机会接受系统性的教育,所以黄巢办得各类学校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望。
不过为了麻痹世家大族,减少办学阻力,方便招揽人才,黄巢举办的学校统统冠以子弟小学,道教学院,工匠培训班之类的名义,因为现在各大士族都有在宗族内部创办族学的传统,所以黄巢的办学行为还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
诸葛爽在交上“录取通知书”(实际上是诸葛家发的推荐信)之后获得了入学资格。
“诸葛爽,学号0197,一年级六班,记住你的学号,去那边领取生活用品……”
负责入学登记的老师由诸葛家友情提供,算起来还是诸葛爽的子侄辈,来自琅琊诸葛家,名叫诸葛友,见识自己的小族书,所以诸葛友难免多看诸葛爽一眼。
就见诸葛爽虽然年纪小,但是相貌硬朗,身体壮实,虽然穿着朴素,但是并不卑怯,所以这位诸葛老师对自己这个小叔叔还算满意。
诸葛爽领了好多从没见过的生活物品,包括但不限于:牙膏牙刷,肥皂洗发水,饭盒保温杯,两身带着金属纽扣的从没见过样式的校服,两根丝帛材质的束发带,两双分左右脚的牛皮靴(唐朝的鞋子不分左右脚),一根带着斜跨的牛皮腰带,一个金属压制的铭牌,一床不知道什么材质的被褥,一个铁制的脸盆……
诸葛爽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这些生活用品给搬到了宿舍,饶是他从小就下地干活也累得一头倒在上下两层的光板床上呼呼喘气。
诸葛爽仔细数数这些生活用品,大致估算一下吓了自己一跳,自己入学第一天领到的这些东西就得价值上百贯,都说黄家和诸葛家这些年发财了,看来还真是不惜血本呐!
诸葛爽正在掐指头数数,就听“哐当”一声宿舍的门被踢开了,就见一个身体壮得跟牛犊子似的黑脸男孩背着领到的全套生活用品,挤进了房门。
“哎呀!小郎也真是,啥都给预备齐了,可累死俺了!”那小牛犊子擦着满脸大汗,把生活用品往诸葛爽对面的底层床上一扔,一屁股坐在床沿上大口喘气。
“兄弟,你第一个来的呀?叫啥名?”那小牛犊子抬头一看对面的小伙儿挺俊、挺招人稀罕的,很自来熟地问道。
“这位大兄,小弟诸葛爽,请问……”诸葛爽牢记父亲的叮嘱,要和同窗处好关系,所以非常有礼貌地行了个叉手礼。
“原来是诸葛家的小郎君,俺叫黄揆,这里都叫同学,以后同学之间叫名字就行!”
原来这个小牛犊子就是黄巢的叔叔的儿子黄揆,不过因为比黄巢早出生一个月,所以黄巢得叫黄揆堂兄。
黄揆正要给诸葛爽还礼,就见门外又来了新同学,其中竟然还有一个金发碧眼的胡人小孩。
“曹州孟楷!(孟德海的孙子)”
“曹州邓天王!(黄家盐帮子弟)”
“曹州赵璋!(黄巢同乡)”
“琅琊诸葛礼!(琅琊诸葛家子弟)”
“淄州盖洪!”(墨家子弟)
“青州曹故!”(栗特人,昭武九姓曹国人,康志睦的牙兵之子)
八个同学相互介绍完,就有一个带着袖箍的老头走进房间给铁床和橱柜上贴名号。
边贴边说:“按照床上和橱柜上的名号整理物品,一个时辰后到楼下集合,参加入学仪式。在此之前,你们先自己选出一个舍长来,以后宿舍管理就由舍长执行。”
八个孩童,看看老头,又互相看看,一脸懵逼。
“这位翁翁……”还是诸葛爽比较机灵,不懂就问,不过话刚出口就被打断。
“老汉姓马,是宿舍管理员,以后叫咱马宿管就行!”马老汉指着自己的袖箍说道。
“哦!马宿管,这舍长是个什么官?怎么选?”诸葛爽急忙改口问道,其他七个也小鸡啄米。
“舍长嘛就是你们这个宿舍的管理员,怎么选……也没给咱老汉培训呀!”
马老头挠着脑门也不知道怎么说,他本来就个诸葛家的商队管事,因为年纪大了才被拉来当宿管员的,虽然提前做了一些培训,但是这个怎么搞竞选还真没人告诉他怎么办。
“要不你们自己去问问诸葛老师!”马老头指着还在大门口登记的诸葛友说道。
“那是我叔叔,我去问!”诸葛礼激动地大声说道,噔噔噔跑下楼去问。
其实,竞选舍长就是黄巢给这些自家子弟们安排的入学第一课,他们要学会第一课就是有主人翁意识。
黄巢本来为了不让同学之间相互歧视,所以特意抹去学生的入学身份信息,还特意把家族子弟和奴隶孩童分成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宿舍,没想到入学第一天就遇到了问题:
那些家族子弟还好,至少还能自己选出舍长,但是由奴隶孩童组成的宿舍的舍长竞选就难产了,最后不得不由老师临时指派。
对于从来不知道自由为何物的奴隶来说,让他们自己做主仿佛天塌了一般,一些孩子甚至哭泣了起来,以为学校不要他们了,要让他们自力更生、自生自灭。
黄巢很无奈,他以为从小培养就能培养出自己需要的人才,经历了这件事以后他这才知道什么叫“婆罗门教”,原来奴隶的思想钢印是可以印在基因里的。
黄巢觉得有必要改变一下,把家族子弟和奴隶子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都分开,这样或许对自己、对他们都好。
于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入学仪式也被分开进行。
黄巢在家族子弟入学仪式上的发言主题是:怎样成为国家栋梁。
在奴隶子弟 的入学仪式上的发言主题是:改变命运。
不过校歌用的是同一首:《少年歌》(就是后世的《年少的你啊》),歌词是:
青春的公车
越过荒野和山坡
追逐少年的梦想
做最自由的光
理想的模样
身着朴素的衣裳
翻过城门与高墙
走最自由那一趟
你啊 借那风越海峡
一路坎坷总要去经历它
我们 翻过山遇晚霞
去寻无人知晓的花
你啊 再黑也别害怕
萤火月光做引路的灯塔
我们 风作伴梦作马
追啊 迎啊最热烈的年华
一首崭新的校歌瞬间让学生们感觉自己不一样了,不管是家族子弟还是奴隶子弟,都隐隐有一种天蓝地阔的感觉。
“同学们,我们要明白一件事,就是我们肩上是有责任,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族,走进这个学校你的肩膀上就得肩负点什么,我希望大家都能不负韶华,为了未来而努力成长!”
黄巢用上面的这句话做了入学仪式的结语。并颁布了学校的校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随后,学校公布了学校的主要管理人员的人事安排:
金龙真人黄巢任校长;
诸葛家家老诸葛慎(黄巢的舅爷)任副校长兼教育长(相当于教务主任);
康志睦家将何承志任学监兼学生处处长。
由于黑铁山子弟小学是以启蒙教育为目标的子弟小学,所以不管学生入学前是否曾经识文,都得从一年级开始学习。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黄巢上来就寄出了大杀器:《三字经》。
作为21世纪还在使用的启蒙教材,《三字经》的出现直接秒杀了唐朝以前的所有启蒙教材,甚至在学术界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不少家族直接拿去做了族学教材。
同时,也因为《三字经》,给黄巢吸引到了不少老师,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问题。
由于黄巢在招生的时候就明确对招生对象说明,招收的学生不是以科举为目的的,所以除了黄家子弟被强制入学之外,其他亲近家族的子弟其实来的不多,即使来了,也是那些家庭没落或者立志从军的子弟,甚至有些家长是冲着让孩子当道士把孩子送进黑铁山子弟小学的。
最后加上那一千个奴隶子弟,黑铁山子弟小学总共招生也就1500多人,就这还不得不分成了两个学部,一个是文学部,一个是武学部。
文学部侧重于学习文化知识,将来的发展方向是做管理、做技工。
武学部侧重于学习军事知识,将来的发展方向是做将军、当兵。
两个学部都执行军事化管理,但是武学部执行的是更严格的斯巴达式的军事化管理。
学生的管理也分成了学管和人管两部分,学管由教育长负责,人管由学监负责。
学管只管文化知识的教学,而人管不光要光军事知识的教学,还要管后勤,管生活,管纪律。
所以,康志睦不得不直接调了一队亲兵来担任学生处的教官。
当黄巢把唐朝版《民兵军事训练手册》(当然得换个名字)拍给何承志的时候,何承志直接把书交给了康节帅,说了一句:“小郎君是军事奇才!”
黄巢就跟何承志说,现在孩子们还小,书里的内容也不一定适用,你就主抓军事化管理就行,军事技能训练就先不要开展了。
然后何承志就很奇怪地说:“俺们都是从四五岁就开始打熬身体的,这些孩子都六岁以上了,还小?”
黄巢还是低估了古代人的早熟,想想也是,唐朝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15女13,能不早熟吗?
事实上,穷人家的孩子四五岁就开始下地干活的比比皆是,而军人家庭的孩子也是从刚懂事就开始学武练兵。
虽然按照唐律21岁开始才开始服兵役,但实际上从安史之乱之后,服役年龄一降再降,特别是出现来牙兵(职业兵)阶层之后,十六七岁当兵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了。
所以,何承志按照自己的理解,在武学部开展了残酷的斯巴达式军事教学,更神奇的是,那些奴隶子弟们反而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如鱼得水。
怪不得历史上,阿拉伯帝国会因为军事奴隶制度而强势崛起。
当然,黄巢现在也想不到,以黄巢搞出的“新思想”武装起来的奴隶兵将来会怎样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