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说“人和人感情久了,不只是爱,还有依赖。如果失去了,那不仅是痛,还有不舍。世界上不爱的理由有很多,忙、累、不适合等等,而爱的表现只有一个,就想和你在一起。”
子君小心掩藏着心思不敢让家人知道,她爷爷极为古板严厉。小时候读过私塾,抱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严格要求孙女。村里的男孩从小都不敢跟子君玩,长大后连跟她说话都不敢给她爷爷看到。那个瘦高老头炯炯有神的眼睛严厉地一瞪,从眼眸深处刷地射出一道精光,像利箭直穿透小子们的眼睛直达心窝,让他们那点春心萌动的小心思无所遁形。他们从不敢和爷爷的眼睛对视两秒,一旦不小心触碰到了爷爷的眼睛,畏惧得慌忙垂下眼睑,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直达头顶,不由打个寒颤,在老头那强大的气场下瑟瑟发抖夹起尾巴溜之大吉。
子君当然也怕爷爷。爷爷曾借过一本《聊斋志异》拿回家看,子君好奇地翻了翻,没想到爷爷一巴掌就把书打掉地上,怒喝她妹娃子家家不许看这种书。子君惊呆了,不理解爷爷为什么突然发火,这书又为什么女娃不能看。以前他借回来的《三国演义》《七侠五义》《今古传奇》等等小说子君都看过他也不生气呀。后来看了《聊斋》的电视剧,才若有所思的明白了。爷爷是怕她学坏。那么,如果他知道孙女自己谈了男朋友,不知会怎样雷霆震怒。子君怕爷爷认为自己是坏女孩。
子君买了一把小锁,把志军的所有信件和自己的日记本都锁在一个木箱子里。那个木箱是她妈妈的嫁妆,红色油漆已经有点斑驳。还有装粮食的大木柜,木桌木凳等家具,没有一样不是生活必须品,展示着上一代人婚姻的务实,没有多少爱情和浪漫。就如同志军父母的婚姻悲剧,奶奶务实的选了妈妈,而父亲偏要爱情和浪漫,婚内出轨,伤害了无辜的妻儿。那种悲剧也是时代造就到吧,改革开放后,出路四通八达,女人何惧离婚?几千年来受制于男人低到尘埃里的女人终于敢堂堂正正的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痴情的人依然会傻傻的为爱痴狂,无论男女。他(她)自己不愿意走出去,因为一旦深爱,就没有想过退路。真爱,不需要退路。
街上流浪着一个面容苍白清秀的疯子,蓬头垢面都掩饰不了他浓浓的书卷气。传说是大学毕业因为青梅竹马的女朋友不愿意跟他回家乡教书要留在大城市而分手,看着深爱着的女孩无情离去,他最终精神出现了问题,被父母领回了家。可是他知道去学校的路,又因为他是间歇性的,清醒的时候会跑进学校随便进一个教室拿起粉笔就开始讲课,开始被赶出去,可是他不走。有时守到任课老师走了他就冲上讲台讲课。据说还讲得蛮好,学生们也见怪不怪了。讲着讲着就会打胡乱说精神失常,又跑出去像个孩子一样蹦蹦跳跳疯疯癫癫的乱跑。全校老师都同情他,因为他喜欢学生也没有暴力倾向,所以都不会赶他。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子君白天干农活,最喜欢的是晚上万籁俱寂,拿出藏起来的小钥匙打开木箱,就像打开自己的心窗。一封一封的读志军的信,窗外月朗星稀,月宫里的嫦娥抚慰着凡间的相思,“碧海青天夜夜心”,谁又能抚慰嫦娥仙子的寂寞?
心怀美好,日子虽苦犹甜。在那思想开放的潮流和世俗传统交汇的时代,志军和子君向往外面精彩的自由自在的世界但又受礼法的束缚无法冲破传统的樊篱。子君在信中天马行空的幻想“要不你带我走吧,我们去一个谁都找不到的地方。我跟你浪迹天涯。”志军又何尝不想呢?但是有违礼法破坏女孩名节伤害亲情的事他做不出。责任在肩,他不能抛下奶奶和弟弟,更不能自私的剥夺子君的父母亲情。他要等个最好的时机正大光明的请人去说媒。无论结局如何,他都要用堂堂正正的方式对待自己心爱的女孩。爱她,就要尊重她。
好在好的事情在慢慢发展,父亲的房子落实了,子君的哥哥在浙江找了个本地女朋友。子君欢呼,“哥哥的女友要求在那边安家,她条件很好。那大概率我是要留在家的。你来我家入赘好不好?”这种情况志军可是没想到过,因为他有奶奶和弟弟。那封信他想了好久都不知道该怎么回。
那是春节期间,志军这边还没想好怎么回信,却又收到了子君的信。急速浏览一遍,却如晴天霹雳。信里语气很焦急,说她父母哥哥要她跟着去浙江,已经帮她找好了工作。正月初八就要走了,她想见志军一面。信里约好初六她找机会溜出来,约志军去她那里的街上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