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艘专职鱼获运输船?
每艘满载6000吨鱼获,这可是6000吨鱼获呀。
高达1200万斤重,而且因为是专职鱼获运输船,如果碰到一些个体不是太奇特,个头也没有那么大的鱼,还可以往里头再塞进去多一些的鱼获。
如此一来。
说是满载6000吨鱼获,还不如说是每艘可以运载达到6300吨呢,会多出来300吨的鱼获,而要是一些个头比较小的鱼,塞一塞再挤一挤,多装500吨鱼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等同于有可能装到6500吨的鱼获。
一下子就是两艘,按照最大量的去计算,达到1.3万吨的鱼获,换算过来是多少?
没错,就是2600万斤。
单位是‘万斤’呢。
真以为是闹着玩的,这还是没有计算上卫19的运载能力,以及卫18和卫20呢。
真以为卫18和卫20设计的鱼舱较小就忽略它们的存在?
表面看上去是100吨,可实际上可以塞多一些,也是考虑到是远航印度洋,不能像之前那般,隔出一些舱室来装鱼,用冰块保鲜,路途太遥远,这种保鲜方式不可行,也不可取,运回来鱼获都臭掉了。
可鱼舱的本身,塞进去150吨没有问题。
两艘就是300吨的量,还有卫19本身,可以塞下8000吨,可硬塞的话放个8300吨没有问题。
就是8600吨的鱼获了,再加上两艘专职鱼获运输船的1.3万吨,总载重高达2.16万吨,换算过来就是4320万斤。
要真捕到这个数量,鱼舱也能够装下这么多,可想而知将会是一次什么样的壮举?
一支远洋船队出海半年的时间,估计都不能捕到这么多吧?
作为与鱼获与海捕打了十几快二十年交道的孙仁,岂会不清楚这将何其之难,就算是捕到2万吨的鱼获,也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毕竟不像远洋船队那样,一次出海就是三五个月乃至半年到一个月的时间,人家卫宏的船队出海,绝对不会超过一个月就会返航,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捕到这么多呢?
就算是整个海洋都是卫宏的渔场,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捕到这么多的鱼获吧?
大概率学的角度上来讲,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不可能,只剩下百分之零点零零一的可能性。
可偏偏孙仁这个内行人,就感觉卫宏将会是这百分之零点零零一机率的人,他相信卫宏可以做到,很盲目,也没有理由,更没有任何其他的佐证,单纯只靠直觉。
“孙老哥…你这是在给我制造压力呀。”
卫宏嘴上这么说,可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压力,随着实时渔讯再度升级,越来越强大,他还真有这个信心,只要是运气不差,船队所过之次有鱼群,鱼群也在船队探鱼设备的覆盖范围之内,他就有信心可以将鱼群捕上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机率,在这种情况下,捕到那么多鱼获,真的只是时间问题:“不过好不容易出一次远航,万一运气好真能捕到很多,可鱼获装不下,不就变成人生最大的遗憾了么?”
言下之意。
已经非常明显,这个挑战他接下了。
接下挑战,代表着有这个信心。
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要么不玩,要玩就玩一把大的。
真要说起来,他决定远航一次到印度洋,有出去更远的海域走走瞧瞧的意思,可这只是表面,真正的核心还是他想要捕到更多的鱼获,从而来推动实时渔讯长到LV6级。
25万吨呢!
这是要升到LV6级的条件,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一般,不远航一次,不捕到多一些的鱼获,要何时才能够升级?
尽管南海海域以及东海海域已经足够大,要是还不够大,外面还有太平洋海域呢?
三片海域还不够他玩么?
答案是足够了,想要捕到很多的鱼获,在这三片海域里捕,其实并没有问题,可千万不要忘记了,印度洋海域,有许多高价鱼类,既捕到更多的鱼获,这些鱼的价格还很高,就是双赢的方案了。
怎么能不去做呢?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纵观全球,论渔业的发达程度,印度洋绝对排在首位。
没错,印度洋就是排在首位,看看过去几年的全球渔业统计数据就知道,要说以前为什么不声不响,只能说怪三哥,怼天怼地,比天比地,世界战力排名第三的三哥,噢,还有经济增长排名世界之首的三哥,实在是让人难言而喻,可这几年在渔业上突然发力,不就爆发出来了么?
由此可见,印度洋的渔业相当丰富,还是那种很不一般丰富的存在,之前不声不响,拖了后腿只能怪三哥国,是因为他们不给力,谁让印度洋就在他们家门口呢,周边的国家也都是小国,都不怎么样,最多就是在家门口的近海里玩玩,不出了印度洋的远海,没有这个实力。
这就能够看出印度洋的渔业相当丰富。
那么问题又来了,印度洋的渔业这么丰富,为什么没有人跑去捕呢?
还是因为距离的原因,世界上公认渔业发展得极好的就是西方国家,再到亚洲地区的话,就属于棒子国和小岛国了,而棒子国与小岛国所处的位置在哪里?东海海域,再往外就是太平洋海域,绕一大圈跑到印度洋海域里去,并不是没有,可更多的棒子国和小岛国渔民不会这么选择。
或者更加严谨一点的说,是棒子国和小岛国的渔民只有少数跑到印度洋海域那边去。
至于说国内的渔民,说真的,在渔业方面,也是这几年国内才快速崛起,崛起之后,南海海域以及东海海或,外加一个太平洋海域已经足够玩了。
大型的渔船数量有限,如今的远海乃至外海海域,不那么拥挤,也就没有必要跑到更远的地方去。
不需要再过几年,这边大型渔船比较多,海域显得拥挤之时,恐怕就是大量的国内大型渔船跑到印度洋海域那边去了。
还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风格。
趁着现在,跑去印度洋海域,大型渔船不多,海域不拥挤,渔业更加丰富。
再加上实时渔讯。
这是卫宏的底气,也是他选择远航印度洋海域的全部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