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皇帝赵轩自青石村归来后,于皇宫御书房内久久沉思。此次出使青石村,所获信息纷繁复杂,然于这重重迷雾之中,亦有几缕清晰之光,为齐国之未来与青石村的合作勾勒出了初步的轮廓。
其一,关于查建国。赵轩深知,查建国此人与寻常先天宗族势力截然不同。
其无扩土占田以肥宗族之欲,至今仍孤身一人,未组建庞大的家族势力。且观其治下青石村,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亦不见称霸一方之野心。从表面来看,查建国似为纯粹之圣人,其利益诉求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
然在分别之际,查建国与赵轩的密谈,却如一道曙光,让赵轩看到了合作的可能。
原来,查建国亦有拔除国内宗师家族与先天宗族势力之心,此与赵轩的政治诉求不谋而合。
在齐国,宗师家族与先天宗族势力盘根错节,他们掌控着大量的土地、财富与人口,宛如国中之国,严重威胁着皇权的稳固与百姓的福祉。
赵轩早有削弱其势力之意,然多年来推行的诸多政策,皆因触动这些势力的利益而胎死腹中。如今,查建国的出现,似为一把利刃,可助其斩断这乱麻。
其二,齐国朝堂之上的局势亦让赵轩深感忧虑。他身边诸多大臣,实则多为各方利益集团之代言人。
不久前,他曾试图效仿青石村,为齐国女性谋求一些利益,如给予她们更多参与社会生产与学习技艺的机会,以及女性权益,然此举因违背了士绅、宗师家族等利益集团的意愿,最终不了了之。
赵轩深知,在这封建王朝之中,皇权虽至高无上,然若无各方势力的支持与配合,政策难以推行。
他想起南洲府府伊张邦建之言:不消灭宗族势力与先天宗族势力,百姓永远得不到公平。如今,他愈发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若任由这些势力继续膨胀,百姓积怨日深,终有一日,定会有某一宗族势力振臂一呼,带领百姓揭竿而起。届时,自己这皇位恐将不保,而那些宗族势力不过是换一个皇帝继续鱼肉百姓罢了。
当年自己家族夺得皇位,又何尝不是如此?
其三,部落之人的态度亦让赵轩心中有了底。经与部落首领黎九的会谈,虽然没有实质性成果,但政治就是这样,有时候能确认态度就是巨大的外交成果!
他确认部落之人对齐国并无觊觎之心,他们与青石村的往来,不过是为了获取盐巴、铁器与布匹等生活必需之物。此点,让赵轩在谋划与青石村合作时,无需过多顾虑外部势力的干扰。
基于以上种种考量,赵轩开始思索与青石村合作之具体方向与策略。
在经济方面,青石村的商贸繁荣令赵轩心动不已。其集市之昌盛,商路之通达,货物交易之频繁,皆为齐国所不及。
赵轩欲借鉴青石村之商业模式,于齐国部分地区试行商业改革,以促进商贸发展,充盈国库。
然他亦深知,此举必将触动传统商业势力之利益,如那些依赖盐铁专营的家族与商户,以及众多传统手工工坊主。
为减少阻力,赵轩需精心谋划。他可先挑选一些商业相对发达且宗族势力相对薄弱之地,如沿海的一些新兴城镇,作为商业改革的试点。
于这些地方,鼓励商人开设各类店铺,引入青石村的一些商业理念,如纸币的使用。然对于纸币发行之监管,必须慎之又慎。
可设立专门的机构,由朝廷直接掌控,严格规定纸币的印制、发行与兑换规则,以确保其价值稳定,避免出现大臣们所担忧的人人皆可印制而导致市场混乱之局面。
同时,对于纺织业与制衣业等,赵轩可考虑与青石村合作,引进其先进的机器与技术。如那珍妮纺织机与飞梭织布机,以及神奇的缝纫机。
然在引进过程中,亦需平衡各方利益。对于传统手工工坊主,可给予一定的补偿与引导,鼓励他们转型或与新兴工厂合作。
例如,可安排一些手工工坊主前往青石村参观学习,让他们了解机器生产之优势,再根据其工坊的实际情况,或为其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助其购置小型机器,逐步向半机械化生产过渡;
或引导他们与新兴工厂建立上下游产业关系,如为工厂提供一些手工制作的精美饰品或特殊零部件,使他们在新兴商业浪潮中亦能分得一杯羹。
在农业方面,鉴于青石村纺织厂对棉花的巨大需求,赵轩可鼓励农户种植棉花。
然需提前规划好棉花的种植布局与收购价格,避免因盲目扩种而导致价格暴跌,损害农户利益。可由朝廷出面,与各地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同时建立棉花储备机制,以稳定市场价格。
此外,还可借鉴青石村的农业技术与管理经验,如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新的种植品种与方法等,提高齐国农业的产量与质量,为商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于军事方面,青石村武师众多且训练有素,其练兵之法值得齐国借鉴。赵轩可派遣军中将领与精锐士兵前往青石村交流学习,将其先进的训练方法与战术带回齐国。
然亦需对青石村的军事力量保持警惕。可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部署,以防青石村与部落联合,对齐国边境安全构成威胁。
同时,在国内军队中,逐步推行改革,提高士兵的待遇与训练水平,增强军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但在改革过程中,需注意平衡各方军事势力,避免引发军队内部的动荡与纷争。
在文化教育方面,礼部尚书所担忧的礼教风化问题亦不容忽视。赵轩认为,可在借鉴青石村文化教育有益之处的同时,加强礼教的宣扬与传承。
如青石村注重百姓的技能培训与知识普及,齐国亦可在各地学堂增设一些实用技艺课程,如算术、农业知识、手工技艺等,以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然对于儒家经典等传统礼教文化,仍需作为教育之核心,令各地学官严格督促学子研习。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诗词大会、礼仪竞赛等,以激发学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同时,对于女子教育,可采取循序渐进之法。在一些风气较为开放之地,试点开设女子学堂,教授女子一些基本的读写算知识与女红、家政等技艺,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推广。
为确保与青石村合作的顺利进行,赵轩还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于青石村设立常驻官员,负责监督其各项事务的发展,及时向朝廷汇报。
同时,加强对与青石村贸易往来的管理,确保货物的质量与税收的征收。对于部落与青石村的交易,亦需密切关注,防止有违禁物品流入齐国或部落。
赵轩深知,与青石村的合作之路充满挑战与未知。他需在各方利益之间巧妙周旋,既要利用青石村的优势推动齐国的发展,又要防范潜在的危机,确保皇权的稳固与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一决策,关乎齐国的未来走向,他必须慎之又慎,权衡利弊,以谋万全之策。
在后续的朝堂商议中,赵轩将自己的这些想法与考量一一向大臣们阐述。不出所料,大臣们再次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然赵轩心中已有定数,他将根据大臣们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完善合作方案,逐步推进与青石村的合作事宜。
查建国收到齐国六皇子赵匡转交的齐皇密信时,颇感意外。从表面上看,齐皇赵轩平日里作威作福,架子端得极大,似是为彰显皇权威严。实则因诸多政策难以推行,赵轩在诸多事务上不得不深思熟虑,竭力平衡各方利益。
而查建国亦明白,青石村亦有自身利益需细细斟酌。
逐一而论,赵轩欲将宗族势力薄弱的沿海地区作为商业改革试点,对此查建国既无反对之由,亦无反对之立场,甚至可给予适度支持。
谈及纸币一事,查建国暗自思忖,仅那印刷防伪一项,便足以让齐皇耗费数百年心力钻研,此中难度,远超想象。
至于开办工厂与采购机器之举,查建国全然赞同,只是心中存疑,不知在齐国的社会环境之下,女工能否安然于工厂劳作。
对于鼓励种植棉花,查建国自是举双手赞成,大力欢迎。
齐国教育之事,查建国深知自身难以涉足,亦无意插手。
关于在青石村设立常驻官员,查建国亦觉并无不妥,欣然应允。
然若提及派军队前来学习,查建国则以为大可不必。莫说巫二愣子,便是陈大柱,亦无丝毫军事素养,恐难有所成。
故而,查建国对赵轩的诉求总结如下:对齐皇于沿海地区开展经济试点之举表示欢迎,若需配合,定当全力而为;
纸币之事,望齐皇慎之又慎,待防伪妥善解决之后再行尝试;齐国开办纺织厂等事务,查建国极为欢迎且愿积极配合;对于在青石村设立常驻官员一事,亦无异议。
同时,查建国亦致信齐皇,表明青石村亦有自身政治诉求。
其一,青石村女性仅遵循青石村婚姻法,无论于青石村内,亦或日后外嫁,青石村皆有权维护本村女性之婚姻权益。
其二,青石村公民享有外交豁免权,若在齐国境内遭遇事端,务必依青石村律法处置。譬如,青石村律例规定杀人偿命,若村民在外遇害,无论加害者身份如何,青石村皆不接受经济补偿等手段,必要求偿命,否则将以武力讨伐。
其三,若有对青石村恶意造谣之事,齐国朝廷有责任予以平息,否则亦将面临青石村的武力讨伐。
齐皇览阅查建国的诉求之后,不禁大为诧异。其所述所求,竟无一条关乎谋取个人私利,仅仅着眼于女子婚姻之类事务,着实出乎赵轩意料。
赵轩暗自思忖,那青石村人口有限,绝难超过十万之众,能够外出游历之人,至多不过数千,且其中大多为手无寸铁之平民,即便有所事端,又能掀起多大波澜?
即便当真发生冲突,即便将涉事者悉数诛杀以平查建国之愤,于齐国而言,亦不过是小事一桩,不足为惧。
有鉴于此,赵轩欣然接纳了查建国的诉求,并将其呈于朝堂之上,与众臣共议。朝臣们闻之,亦觉查建国所求实在有限。
相较之下,青石村武力强盛,威名远扬,众人原本皆以为会被迫应允极为苛刻之条件,甚至已做好每年向青石村进献岁币之准备。
所谓岁币,即每年给予青石村大量财物,只为换得青石村不兴兵劫掠齐国。如今见查建国仅提出这般微不足道之要求,众人自是如释重负,朝堂之上迅速达成一致,愉快地予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