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汉庭国祚绵长,其中的坎坷又有谁知?好在每一次都是有惊无险,可如今却......
京都洛阳。
大殿之上。
“混账!朕要你们这些卿家究竟有何用处?平日里一个个自诩忠诚贤良,关键时刻竟都如这泥塑木雕一般,毫无半点作为!”刘宏怒不可遏地坐在那高高的上位之上,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仿佛要将眼前的一切都焚烧殆尽。他猛地站起身来,一把将那御用桌子上摆放有序的上奏竹简抓起,那竹简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此刻朝堂之上的混乱与无奈。
说罢,刘宏没有丝毫的犹豫,如同扔出一件无用的杂物般,将手中的竹简狠狠地甩在了最近的那个大官的身上。竹简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精准地命中目标,那官人猝不及防,被打得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地。而刘宏阴霾的脸色此时更是犹如乌云密布的天空,没有一丝一毫的笑容,他怒目圆睁,大声斥道:“快给朕说!如今到底还有什么破敌之法?难道你们都眼睁睁地看着朕的江山社稷陷入这般危局而无动于衷吗?”
群臣皆是面面相觑,心中满是惶恐与不安。他们深知刘宏此刻的愤怒意味着什么,稍有不慎便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众人皆选择了明保哲身,如同被施了定身术一般,三缄其口,不敢妄言半句。大殿之中,唯有刘宏那严厉的斥责声回荡着,仿佛是对群臣的一种无声的压迫。
其实,这些大臣们内心也是十分迷茫的。原本他们以为只要让张角挑起战乱,释放那些被禁锢的党人,便可借机削弱汉室的势力,然后在张角在世之时,谋取汉庭的军权,夺取地方郡县的掌控权,待两者兼得之后,再设计除掉张角,让他命丧黄泉。这样一来,既可以消除心头之患,又能够以此为契机,培养自己的亲信和晚辈,让他们共同出击黄巾军,以此作为晋升台阶的资本。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料到,当张角三兄弟相继死去之后,竟然还有人能够号令所有的黄巾军,继续肆虐在这片土地上。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们措手不及,不知该如何应对才好。他们心中暗自懊悔,当初为何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如今局面已然失控,他们却束手无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刘宏的怒火与指责。
其实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来说,这些世家成功了,可惜多了林北这个变数。
刘宏紧紧地盯着那摆在御用桌上的一摞摞竹简,心中仿佛有一团熊熊燃烧的怒火在肆意蔓延。每一张上奏的竹简之上,都清晰地书写着那些令人作呕的文字,声称黄巾军早已被当地的郡县成功镇压并控制住了局势。然而,从那遥远的前线却不断传来朱儁和皇甫嵩两位大将英勇奋战后不幸战死的噩耗,这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刘宏的心头,让他怎能不感到无比的愤怒呢?
这些竹简上所描绘的景象分明是一派形势大好,可眼前真实的局面却是如此的残酷,大汉王朝即将倾覆的危机仿佛近在咫尺,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发生。要知道,朱儁、皇甫嵩可都是在刘宏在位期间展现出非凡军事才能的“三杰”人物啊!如今,这三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都已然奔赴了奈何桥,向世人宣告着他们的离去,估计此刻他们都已经喝下了孟婆汤,开始了新的轮回投胎之旅。
一股强烈的无力感如同汹涌的潮水般瞬间席卷了刘宏的全身,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沮丧和迷茫。
如今的他,虽然贵为帝王,但在这动荡的时局面前,却显得如此的渺小和无助。
刘宏所能做的,也仅仅只是在朝堂之上,象征性地给那些大臣们一些难看的脸色,以此来表达他内心的不满和焦虑。但刘宏深知,自己绝不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他对享乐的追求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无奈之举。身为帝皇,他肩负着守护汉室江山的重任,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汉王朝毁在自己的手中呢?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挽救汉室的办法,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他也绝不退缩……
汉室倾颓,世家争权,宗亲附和......
刘宏心中着实纠结万分,他深知启用汉室宗亲镇压黄巾军乃是一条看似可行却又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如今那困局如同一座难以跨越的高山,横亘在眼前,让他不得不慎重思量。那些所谓的将领们,虽有着汉室宗亲的身份,可手中却无精锐之士兵,这无疑是一大致命弱点。
就拿那刘虞来说吧,他确是个顶尖之才,谋略过人,可若仅凭借他一人之力,又怎能迅速拉起一支足以对抗黄巾军的精锐部队呢?让他在附近仓促募兵,而后便送上前线去送死,这岂不是太过残忍?未经充分操练的士兵,就如同那毫无凝聚力的散沙,即便给他们配备了最为精良的装备,在战场上也不过是白白送菜罢了。
而汉庭的禁卫,本应是守护朝廷的最后一道防线,却在卢植出征之时便被调往前线,如今更是折戟于广宗之地,令人痛心疾首。
幽州的白马义从虽威名赫赫,然他们肩负着镇守边防、预防外族南下的重任,实在不宜轻易调离。
同理,并州、雍州、西凉等地的兵马,皆处于关键位置,不可随意调度。一旦这些地方出现变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至于东州军,那更是要用于制衡帝都里的世家大族,防止他们因局势危急而狗急跳墙,做出对朝廷不利的举动。如此一来,刘宏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不知该如何打破这僵局,寻得一条既能镇压黄巾军,又能保全朝廷根基的良策。
看来只有最后一个选择了,调徐州的陶谦北上剿灭黄巾军!